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3-04-05 14:55
任戎:西望长安
学术主持:范迪安、迪特 · 荣特
展览策划:王璜生
展览时间:2023年4月08日-5月06日
展览地点: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展览主办:3/4/5/6/7/8/9号厅
主办单位:西安崔振宽美术馆
展览主办: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
展览主办:德国哈根欧斯特豪斯美术馆
协办单位: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
由西安崔振宽美术馆、西安市水墨长安艺术博物馆、德国哈根欧斯特豪斯美术馆共同主办、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协办,配合中德建交50周年文化交流,德籍华裔艺术家任戎大型个展《任戎:西望长安》2023年4月8日即将亮相于西安崔振宽美术馆。作为西安崔振宽美术馆的一项国际当代艺术合作的重要学术品牌活动,此次展览早在两年前开始筹备,邀请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德国波恩国家艺术博物馆前馆长迪特 荣特教授共同担任学术主持、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王璜生教授担任策展人,呈现艺术家任戎近十年来在雕塑、绘画、拓印、综合材料、空间装置等众多媒介的艺术创作。
任戎 · 《远方》空间装置铁铲焊接,旧鞋,灯光,2019年
任戎 · 《远方》空间装置 · 展览现场
任戎的艺术——自然的互联与文本的移动
文 / 夏可君
当代艺术一直需要一个异域与远古的参照,无论是印象派对于东方日本,毕加索与非洲木雕,贾科梅蒂与埃及,这是现代性时间的差池,越是现代的作品似乎越是需要一个古远来对比,才可能激发艺术的想象力,在一个技术时代,越是回到原始的野性思维,越是可以带来惊讶感,旅居德国二十年的中国艺术家任戎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个张力。任戎的作品,一眼看过去,就是一棵棵一直还在生长的“生命树”,有人的身体,植物,动物的躯体,看似图腾,又好似象征的图案,而且,这些形态彼此都牵缠在一起,都似乎共有一个躯体。这是一个原初的梦幻世界,一个美好的伊甸园世界,一个还在睡眠中但又勃发生机的世界,只有纯粹的欢愉。
是对《创世记》的重现,但并不走出伊甸园,且没有罪恶的阴影,因为其中融入了东方生生不息的自然观。这些枝条与躯干,都有着梦幻一般的躯体,也不同于波希的《感官乐园》,因为那里还有着惊恐,有着超现实主义的梦幻感,但并不任意并置。在任戎的这个原初蓬勃的世界里,万物都彼此连接着,有着感应关系,彼此触发,相互滋生与蔓延。
按照纸条与植物生长的姿态,顺势而为——这本身就是中国艺术的精髓,是对势态与姿态的塑造,是激发自然的可塑性。似乎这些躯体都长上了羽翅,有着花枝与枝条的纹理,这是纹理的原初诗学,是存在本身的枝桠。这也是德勒兹所言的“根茎”:但这些生命树并非固定在传统稳定的同一性专制的土壤中。
任戎 · 《众生》空间装置 铁锹镂空、灯光、地图,2019年
而是不断生长与生变着,还在呼吸,在吞吐,在叫喊的生命树。如果我们仔细观看作品细节,似乎植物枝条即是人体身躯,人体身躯都长着无数的眼睛,这是整个世界的凝视,而且是反向凝视,是万物刚刚苏醒,在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任戎既发挥了万物有灵的原始思维,也大大激活了东方文化万物感应一体的思想,但这还是生生不息与繁衍不止的现代形态,身体与植物的牵缠,是生命力与繁殖力的体现,裸露的躯体吸纳的是万物的灵气,一直保持着生变,保持着生长性。这是存在的枝桠,是人神共舞的欢快时刻,如同古代中国《山海经》的现代想象。
如同我们看到汉代出土棺椁上的纹理图案,鬼神、操琴的兽头人身以及云虚纹,都在旋转中舞蹈交织着,这是拥抱世界与超越生死的节日。艺术在当代就是重建感受的节日,在每一个作品上梦想一个节日!画面形态如龙似风,都处于可能的流变之中,任戎把中国文化“似与不似之间”的想象方式再次激活了,这些作品乃是图像世界的节日。
任戎 · 《众生》空间装置 铁锹镂空、灯光、地图,2019年
这些具有可塑性的形态,乃是一个不断繁衍的“文本”,具有跨文化与跨历史的互文性,任戎利用了中国民间剪纸的手艺,人物与植物的形态有着剪影一般的简洁流畅,又有着皮影戏的拙稚可爱,而且与埃及和玛雅文化的图腾符号相互交织,具有远古的时空措置感,还与中国三星堆的古文字,青铜器与玉雕上的纹理,篆书与石鼓文的象形文字,汉画砖的线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是一个不断被编织,不断互联,不断扩展的“文本”。
即任戎的作品是一个不断编织与生长的“互文文本”,从剪纸到图腾,从象征到符号,从图案到文字,从绘画到雕塑,从雕塑到装置,不断扩展,贯穿古今的时空,连接东西方文化,进入现代都市,打开公共空间,这恰好是中国艺术精神“自然的可塑性”的完好体现。
中国艺术精神认为:自然的延展生长性与人为的雕塑制作性并不冲突,自然的形态可以不断启发新的拟似的可塑性,可以不断激发新的想象力。如同歌德所发现的,一旦我们放弃因果的规律性解释,回到自然的拟似性或拟态,就可以发现各种具体形象、形态、象征,尤其是汉字的象形文字特点,还有设计图样,以及身体状态,相互缠绕,相互交合,彼此转换,彼此交织,相互的互动与互联,展现无限的可塑性。
任戎 · 《自在》钢铁碎片焊接 音乐、水雾、太湖石,2019年
对这个互联性与可塑性的自觉强化,让任戎不断扩展着他的这个原始的诗意梦幻世界,可以与历史照片结合,与地方性的图像,甚至与中国文化绘画史的各种影像,交互重叠,这是艺术家试图在远古与当下之间建立新的联系,或者触发我们去反省当下现实的虚幻感。当代艺术的任务在于不断打开绘画平面与外在场域之间的关系,任戎就继续发挥可塑性的潜能,把平面作品转换为雕塑作品,让剪纸的柔软与绘画的肌理延伸到雕塑的硬度上,但依然保持了姿态的鲜活性。而且在公共空间高耸起来,一个个铁铸的高大铁板上到处蔓延着缠绕的镂空纹理。
任戎 · 《江山》装置钢板镂空焊接 2018年
让形态更为具有了强度的同时,其纹理之间依然保持了鲜活的对话关系,原始野性的梦幻语言得到了在公共空间之中表达的机会,而且其局部就如同一个意想不到的抽象绘画作品,坚硬之物似乎都如同花朵一般灿烂,但又具有古代碑刻的庄重感。这些在公共空间展示的图案与文字化的雕塑,还可以发出声音,即任戎在作品上挂着一些小铁棍,可以敲击发出不同的音调,宛若古代楚国的编钟!让当代的公共空间具有时空的穿越感,观众不仅仅观看艺术品,还可以敲击出自己喜欢的声音效果,与作品互动。这些钢板雕塑,因为镂空图案的尺寸与面积不同也产生高低的差异,因而敲击的声音也就不一样,越是上面的声音越是空灵,越是下面的就越是接地气,艺术家就建立了一个可以让观众在艺术作品之间游走与游戏的共在世界。
任戎 · 《四季》 · 彩色镂空雕塑、装置 2018年
可塑性的原理,还可以让自然的形态再次与技术发生连接,除了做成雕塑之外,任戎继续扩展可塑性的表现力,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性的世界,而且在最近作品上,任戎的作品还强化了汉字的书写性,这也是中国文化书写与自然彼此交换能量的转化,即把篆体、象形文字还有其他书法的线头融入到之前的植物人体的纹理之中。即以中国人的灵视之眼,把物的象征性看成寓意画、秘密符号或道符,认为它们都是自然的无声语言,自然渴望在人类的手下获得更为清晰的声音,更为美好永存的形象,自然的可塑性有待于从人类书写的笔下得以继续延展,一旦任戎把象形文字的形态与线条融入到之前原始的纹理中,形态更为多样,更为打开纹理之间的间隙空间,镂空的空间就更为活化,更为生动,更为飞动。
任戎 · 《元素》 · 300x250cm 水墨拓印 2016年
不仅仅如此,而且任戎还以宣纸拓印这些雕塑作品,把坚硬之物又还原到柔软之触感上,利用以柔克刚的原理,在雕塑与平面之间再次转换,利用了中国传统的拓印,带来时间苍茫之感,又带有一种玉质触感。从剪纸到油画平面,从雕塑到拓印,自然的可塑性得到了多元丰富的扩展,这是一个天罗地网的互文世界,一个互相依赖,互相互动的艺术世界。任戎的艺术世界,乃是文明的重塑与文本的互联,是文化的移动,如同网络时代的无限移动交换,打开了艺术延展的可能性。
艺术家简介
任戎,出生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198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1992年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国立艺术学院。1993年获德国史莱斯威西·赫尔斯坦州文化部艺术奖学金。其曾在德国、捷克、加拿大、新加坡、北京、台北、香港等地多次举办个人展览,并多次参加重要群展。任戎现生活和工作在德国波恩和中国北京。
1996年任戎受德国波恩国立艺术博物馆委托,组织策划《中国!》当代艺术巡回展,2013年他在德国波恩创建“德国波恩当代艺术馆”,并与众多的德国、中国公立博物馆、民营美术馆以及私人画廊积极合作,持续组织和策划欧亚艺术家展览,推进各国文化交流。
学术主持
范迪安,教授,曾任中国美术馆馆长,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作为资深策展人,曾担任 “中国8”、 “德国8” 中方总策展人,“济南国际双年展”、“成都双年展”、“武汉双年展” 总策划人。
学术主持
迪特 荣特,教授,出生于德国莱比锡,著名艺术史学家,曾任维也纳现代艺术博物馆、德国史普格尔博物馆和德国波恩国立艺术博物馆馆长。他自1980年起任教多所大学,其中包括维也纳美术学院、维也纳应用艺术大学、德国汉诺威大学,以及德国波恩大学等。
迪特 荣特教授现生活和工作在德国波恩和西班牙马洛卡。
展览策划
王璜生,美术学博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学术委员会委员,博士生导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总馆长,新美术馆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美协策展艺委会副主任。德国海德堡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央民族大学、澳门城市大学特聘教授等。2000年至2017年任广东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2004年获法国政府颁发的“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2006年获意大利总统颁发的“骑士勋章”,2013年获北京市颁发的“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创办和策划“广州三年展”、“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CAFAM双年展”、“CAFAM未来展”和“北京国际摄影双年展”等大型展事。曾为“韩国光州双年展”评委,希腊“视觉中的奥林匹克”国际展评委,“CCAA奖”评委,“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专家组评委等。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