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当今中国画坛上,谢振瓯应属于后起的较年青的人物画家。他的历史人物画,早就引起同行们的注目。从一九七九年作的工笔长卷《丝绸之路》开始,他陆续推出《长安西市图》(1982年)、《大唐伎乐图》(1984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牌奖)、《岑参诗意》、《天山初月》、《胡姬图》、《天山行旅》、《大漠风尘》、《琵琶行》 (1985年)等一系列作品。
看来,他的创作“方位”是对着特选定的公元七至九世纪一一唐代社会展开的,好象有一具神奇的望远镜,穿过漫长的遥远历史迷氛,在镜头里显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壮观、最有生气的盛唐时代人们的生活一一有欢乐歌舞,有风雪话别,有古道驼铃也有羁旅愁思。总之,谢振瓯再现了永不会重现的古代生活,并使观众深信这历史的“真实”。就像一个叙述古代故事的说书人,当他自己完全进入他自己设计的情境的时候,便把他的听众也一齐带到他的“真实”里去了。谢振瓯的想象力是丰富的,他对唐代历史的研究是深入的,虽然人们没有听到他的自我介绍,但可以感到他对有关历史资料、文献、杂著、故实、以及文学诗歌作品等等的钻研是有独得之秘的。因而观者欣赏时不觉得作者是信口雌黄、张冠李戴,用我们的“想当然”去涂抹古人。然而这种任意解释古人、信手涂鸦的“历史画”不正是某些画家带给叫:国画创作的一场灾难吗?——如果这不是言重了的话。
谢振瓯的绘画语言是相当朴素的,他恰如其分的运用了线条和色彩的造型手段,丰富而不花哨,饱满而不夸大。随着创作实践的深入,他的视角由欢乐歌舞的市井歌榭,逐渐转向了这一时代的那些在空旷的大漠、荒寒的雪原上奔波的人们,那些奋斗在饥寒以至死亡线上的各民族的勇土们。他的艺术风格,也更趋朴厚扎实造型力也因此逐渐摆脱自然面貌的模拟而更趋简洁洒脱。在不长的时间内他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长足进步,这个进步又是扎扎实实的从实践中探索而得,既不同于有些人物画家心醉于自己“多年一贯制”,也不同于少数青年急于求脱的 “空中楼阁”。
谢振瓯的崛起,他近来的成就,是中国画创作的可喜收获,从一个角度证明了中国画的强大生命力,证明了艺术——生活——传统这不可分割的三角,仍是可资有才华的艺术家驰骋的广阔天地。(原载中国画1 886年第3期)
作者:孙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