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比较赞成刘骁纯从行为艺术的角度理解这个作品,我上午发言也强调了他营造的过程,以及营造过程所获得的乐趣。我上午发言时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忘说了,我昨天看完他的房子以后,曾说如果让我写一篇文章的话我会用这样的一个题目,“建筑游戏和游戏建筑”,就是他在这个作品当中体现了他的那种对建筑过程的兴趣,就是盖房子本身、建造本身的兴趣,正是建造本身的兴趣消耗了他18年的光阴。我觉得如果说他这个作品特别重要的话,就是他用18年的生命过程,他把他生命的能量转换到这个建筑里,这一点是没有人能够做到的。有一个行为艺术家他通过死亡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作为他的最后一个行为,但是还没有一个艺术家,包括国际上的一些艺术家,用18年的时间来做他的一个作品。上午陈默讲到谢德庆,用了1年的时间,和一个女人拴在一起生活1年,在室外生活1年,打卡一年,他用1年作为一个单元。像于振立这样坚持这样长的时间做行为艺术,我原来有所疑虑,如果从行为艺术角度解释的话,我只怀疑一点,他是否有功利目的。他建这个房子是为了自己居住或者为了自己画画,但现在我把这个都排除掉了,我们很多画家盖房子是为了做画室,于振立做房子不是为了画画,他用了18年时间做房子不是为了画画,他用18年时间建筑房子不是为了居住和享乐。因为,他的房子住着并不舒服,他不是为了享乐,如果为了享乐他连一个洗手间都没有。所以他到底是为了什么?想到这个问题,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无功利的行为本身,就是一个行为过程,就是艺术这个行为本身的过程,他的生命能量在这个行为过程中消耗掉了,转移到建筑上了,所以这个建筑本身充满了他的生命感,这个作品就绝对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作品,或者说没有人能够超越的一个作品。
作者:贾方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