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文债重负的我每日里只感到活得迫促,读了学明的画却如清风徐来,一时忘了许多的烦愁。
我喜欢他画的那些孩子,或玩蝈蝈儿,或斗蛐蛐儿,或群弈于村外,或观虫于郊野……不知不觉间把你的魂儿牵入了童年的梦。那里是人生里程上永远不可复得的岁月,憨稚无暇,无忧无虑,只有一片纯真的童心。学明说:“此情景,予儿时常为之,令人难以忘怀。”但我总觉得其情思不至于此,他分明还喜欢《菜根谭》的句子:“人心有个真境”——那种空虑忘形状态的净境。这是我想起昨日偶然瞥见的一幕电视,几个比赛爬行的婴儿却没有竞争意识,只知道随心地玩耍。决不像成年人那么拼命,有那么多金牌意识,甚而服兴奋剂,给别人使绊子。学明是借孩子的心映照了自己的心,也返照了世人的心。
学明的画使人爽心,还因为他那令人爽心的笔墨,不急不缓似工似放,有松活恬淡之致,无造作强求之态,看得出清末人物巨匠任伯年的影响,却自是他清新自适的心态的流露。中国画落到实处,那从于心的构思最后归之于从于心的笔墨,笔墨即思想,笔墨即灵魂。喜学明有悟于此。
从他的画里知道,他读过不少诗文,注意多种艺术修养,那画里也有文思。一幅父子共读的图画,因出自陆放翁“自怜未废诗书业,父子蓬窗共一灯”诗意,便平添了许多内美;一幅仕女,因了“卧看小雨点翠萍”的诗思,那意境、色彩、造型也便别具了一番文情。讲究文思、诗思,这本是中国画极好的传统,但并不是所有操习中国画的人都晓得这“文”的重要,难得学明有这么好的画外功。
我羡慕学明的心态,仿佛无为地在艺海里悠闲荡舟,但还是忍不住要击他一掌:已经得的很熟了,且莫一味熟了下去;文心已经颇古了,也不必为古所溺;有了自己的题材和个性,却不一定受此拘束。艺术中需要些生涩,个性塑造中需要些反向的补充,现代人还要善于敏悟现代人的诗情和文思。《学箴》言:“学匪疑不明,而疑恶乎凿,疑而能辨,斯为善学。”文中含君“学明”二字,故借而转赠与君,自当与友朋小酌,酌后或应自思自疑自辨,而后更上一新台阶,揭开一新篇章。
丁丑小满于京城散心斋
作者:刘曦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