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自2001年4月中国《美术》杂志与省美协联合召开的“21世纪海南美术发展研讨会” , 距今有十余年时间了,省文联如此重视海南美术的发展,组织今天的研讨会,这在海南文化艺术发展史和海南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近年来海南美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经历了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展的考验,经历了各类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等全国专题展的考验,经历了两届省美协的精心组织策划和打造的各类学术探讨及展事活动,还有社会性的多项美术活动,海南可说是美术展事连连,交流不断,2009年省美协也适时提出为“创立具有时代精神,海南地域特色的海南美术”的奋斗目标,积极引导海南美术的发展,加上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的大好形势,给海南画家艺术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画家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的自觉超乎往日,热爱家园、热爱艺术的家园意识与文化心态催生了较良好的艺术状态,面对热带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和海洋文化来表现海南特色,无论是人物或风物,无论是具象或是抽象,画家的审美视觉深度不断加强,画出有个性有生命力的形象日渐丰满,一些画家题材选择表现手法等渐渐形成个人风格、个人精神特质和审美取向。渐渐地海南作品在全国展示的机会多了起来,绘画呈现一派生机;特别是海南各市县的画家群体小群体写生创作的风气长盛不衰,带动着美术爱好者也造就着后起之秀;还有不断受海南吸引而来的各地画家、旅居旅琼画家的加盟,在琼艺术群体活跃,这些都是可喜的美术生态。
一方面,海南得天独厚的亚热带自然优势,红土热岛,海韵椰风,永恒的四季蓝与绿,美丽的风光淳朴的风情给画家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生于斯长于斯的画家与从内陆来的画家都热爱它,执迷它,都想找到自己独特的表现力。从客观上看,本土画家和旅居画家对海南的感受是不一样的,这是自然给人的烙印。地域个性特征与画家视觉并心理感受的震撼,所表达的绘画主观愿望迸发出独具个性创造魅力的艺术语言表现形式,使画面迎面扑来的气息,能够凸显出这个地域特有的人文品格与精神,表现出这个地域特有的风景,使人产生共鸣和留下深刻的海南印象!这就是我们追求地域人文精神和作品激动人心的力量。我们如何从习以为常的选材、技法、风格以及感受定势中摆脱出来,找到自己独特感受和独特表现的艺术创新之路,坚持在多元文化艺术交融中广收博蓄,立足本土,面向广阔的世界,不断开拓审美视野,提高艺术修养,从观念意识层面,精神品格层面,形式技术技巧层面不断探索和追求,营造出艺术个性语言风格,并从海南这片热土中获得灵感,获得力量,以其独特的魅力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这是我们构建海南美术特色的必然途径。
另一方面,美术领域过去较多的关注与讨论的多是观念、主义、流派等理论、概念和手法形式,而在当代我们不仅要坚持正确的文艺方向,还要画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艺术,地域美术风格的形成不仅需要个人创造,还需要群体的共同努力,甚至是几代人的努力。詹建俊先生曾经说过:油画史上所形成的各种艺术流派与样式都有其内在的思想支撑和语言特色的标准与规范,这些标准不是框框,而是水平,是完美的艺术高度和范例,并不是画得真实细致就是“写实艺术”,也并不是画得粗放任性就可称为“表现派”。总体来看,我们对海南本土文化的深层次探索是不够的,缺少从理性的角度进行深层次的理论探讨。还有,艺术追求的表面化与作品的精神内涵问题,对海南人文挖掘的深度值得我们冷静思考和自省,我们身处何方乃需要有自知之明;一些画家已有一些成就便固步自封,表现手法便概念化,不是你画了几张海南题材的作品你即是代表海南绘画了,也不是你画了一辈子海南风物即是代表海南绘画,应避免千篇一律符号化,对艺术的品质和高度应避免空有貌似,要敢于面对差距,去除浮躁,趋于平静而理性,积极而踏实。
海南地域美术风格流派的形成需要政府社会和艺术家的共同努力和实践,需要一个开放的积极的心态和刻苦的追求探索历程;这需要我们回到绘画本身,重建绘画的力量,融合中国文化精神,反映时代生活,不断深化提升和挖掘本土艺术资源,创造出一个代表海南精气神的艺术状态,多元共进,汇为大观,这是海南美术家所奋斗期待的前景。
2011年6月28日
(丁孟芳 海南省美协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
作者:丁孟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