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幅《在田野》,似乎只是一丛杂乱兀立的黍稷秸秆,然而我们却能透过这堆色彩艳丽、不同寻常的秸秆,仿佛看到了铺陈在广袤田野上的绵延起伏的玉米庄稼,感受到似乎涌动在画面上的大自然的万千气象。《在田野》,邓国源给他的作品取了个好题目.他为观者提供了一个发挥想象力的足够空间。画面上并没有出现一望无垠的田野,但是它分明就在这些玉米秸秆的后面:他并没有去描绘饱满吐穗的累累果实,但人们却依然能够感到那沉甸甸的玉米棒正齐齐整整地挂在画面的背后。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邓国源的《在田野》系列油画作品.已然超越了现有绘画语言的既定范畴,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绘画形态。他在表现那些平凡寻常的物象上,呈现出太多的人们料想不到的视觉效果,营建了一个人们从未见过的色彩世界。他大胆地以平面化和平视构图的处理方式,取代了传统的透视关系,却反而使画面的可视性和体积感得到了极度的扩展。作品构图的弥满和简洁,又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张力和加深了审美的内涵。从画面上我们很容易看出,那自由奔放、大刀阔斧的笔触,充满着画家对于大自然强烈表现的一种欲望。他对于色彩的运用更显得恣意纵横、主观张扬,充斥画面的“等阶性”色彩排列所产生的对比关系.凸现出现代视觉心理特质和强烈的当代性.丰富而又和谐.艳丽而又浑厚;别出心裁的冷暖对比,强化了作品装饰性的表现力度。而通幅率意而为的线条,则不仅起到了统领色彩的协调作用,而且更在画面上营造出一种生机勃勃的跃动感。
邓国源属于那种“激情型”的画家,而其绘画风格则接近于以直抒胸臆、重视内心体验的新表现主义类型,这或许与他多年来在欧洲研修艺术的经历不无关系。但是,激情也好.表现也罢,他入手还是从直面物象的写生开始的。一次,我与邓国源一起驱车在从天津到北京的高速公路上疾驰.忽然他叫道:“快看,那片玉米地.多棒!真想马上下去画个痛快!”他以传统质朴的对景写生作为创作的起点,但也只是一个起点。对他来说,写生只是将眼前的物象当作一种观照的对象,而最后完成的画面,仅仅依稀有些可见物象的踪影.更多的则是并不可见的主观感觉。他省略了许多视觉上无关紧要的细节,却在描绘物象本质上显示出更大的说服力。
有人曾将艺术的创新定义为激情加想象.颇为精辟。从邓国源的作品中,人们窥见到了那种已在当代油画中久违了的激情。他所涌动勃发的创作激情,犹如电流一般从他的笔端传递到画布上,并且迅速在画布上扩散开来;而他创作激情的源头,则在于他不断凝视着物象的充满想象力的眼睛和心灵。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把想象力看作是“构成天才的心意能力”,认为:“想象力是强有力地从真的自然所提供给他的素材里创造一个像似另一个自然来。在这里我们感觉到从联想规律解放出来的自由。在这场合里固然是大自然对我提供素材,但这素材却被我们改造成为完全不同的东西,即优越于自然的东西”。邓国源在他的《在田野》中所表现的,正是这种从真的田野所提供给他的素材里创造出的一个“优越于”田野的艺术作品。
龚云表 上海著名艺术批评家《艺术上海》主编
2008年6月文景 总第46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