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3月7日上午十时,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作家协会、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的“贯通融会——刘斯奋书画诗文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隆重的开幕式。这是本年度首位进京的广东艺术家个展,将展出的刘斯奋历年的著述以及所创作的古今题材人物画、《白门柳》人物选画、山水画和自书诗中的主要精品,共七十余幅。本次展览堪称2014年度广东艺术家北上的一次重磅级展览。展览将持续至3月15日。
刘斯奋,1944年1月生,中山市沙溪镇人,196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后,长期从事宣传文化工作,历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广东省文联第四、五、六届主席、广东省政协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广东画院院长。现为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长、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刘斯奋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他在文化建设、学术研究、小说创作、书画创作上,都走出了不同寻常的路,正如他自己所说,“不是一个单纯的作家,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画家,可谓多方位跨界。自己更愿意是一个文化人,一个深受岭南文化哺育、熏陶的文化人”。他的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荣获全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另外出版学术著作十余种。
刘斯奋的绘画创作,强调天赋、修养、个性与激情,力求将中国传统的审美理想和原创性相结合,显示出强烈的个人面目,被誉为当代文人画的代表人物之一。本次展览共分为五部分:古风遥想、都市偶拾、丘壑寄情、《白门柳》人物选画及自书诗,全面呈现刘斯奋在绘画、书法、诗词、小说创作、文化研究等方面的成就。
一、古风遥想
二号展厅的左边,展示的是刘斯奋的古代人物画。古代文人画题材多为山水、花鸟,而刘斯奋的“当代文人画”创作则始于人物画。如今,刘斯奋在古代人物画方面的探索已相当成熟。他着意取法中国文人画舍形似重神似、舍客体再现重主体抒发、舍描摹重挥写、舍技术审美重文化审美的传统,并揉合西洋绘画对人体结构的认知,以大写意出之,自成面目。他借鉴西洋技法,却绝不是以毛笔来绘制素描式的人物。齐白石有言:“太似为媚俗,太不似为欺世”,刘斯奋的古代人物画,只求人体的比例、结构大致不差,而更注重以形体为依托来展开笔墨的节奏,最终的落脚点则为人物之“神韵”。他十分反对把人物画成立体的。他曾说过,“毛笔画出来的线条是中国画举世无双的艺术表现手法。仿效西洋画法,舍弃线的表现去追求体、面效果,恰恰放弃了中国画里这个举世无双的表现手段,结果只能落入西洋画水墨插图的套路中,而这样的作品是无法走向世界的。”
刘斯奋擅长古典诗词,传统诗教中的“兴、观、群、怨”精神与他的绘画互为表里,特别是他的人物画,多长题,或典故或诗歌辞赋,或自撰或引经据典,命意立境往往别出机杼,不同凡响。从《东坡先生啖荔图》、《刘伶纵酒图》、《柳如是》、《铁拐李》、《坐看云起》等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刘斯奋从以书入画的笔墨程式来表现传统的高士、仕女、僧道、神仙等,这不论从笔墨到形象,多种因素间都有一种完美的契合感,这是文人画经过千年发展后自然磨合生成的结果。
这些古代人物形象,多备清高、淡雅之气,而了无火气、燥气、霸悍气和怒张气。他常用柔缓的线条轻轻地勾写,走到哪里就是哪里,类似于散步式的悠闲自得。傅抱石论艺曰:“线条是东方艺术的命脉,不了解线条,就几乎与传统艺术绝缘了。”的确,中国画创作,无论从继承还是创新角度着眼,笔法的分量应该在物体形象与位置经营之上。构成这一系列古代人物画的线条起着绝对的载体作用,微妙地体现着刘斯奋的人格、气质、学养及情感,所谓“画如其人”。
二、都市偶拾
在二号展厅的右边,展示刘斯奋一批当代都市人物画,这是一批具有学术探索意义的作品。我们知道,用大写意的方式描绘人物,是中国文人画传统的一脉,但是前人所作,只停留于宽袍大袖的古代衣冠,现代人露胳臂露腿的打扮如何用大写意的笔墨表现,是一有待跨越的课题。刘斯奋这批作品做出了可喜的尝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例如《车站流行色》、《四个与一个》、《第六张是沙发》、《新权力女性》及《都市窗口》等,多能形简神聚,聊聊数笔,即成写真。他非常注意画中人的动势与眼神两者的经意刻画,一颦一笑,一瞥一视中,神完气足,所谓传神正在阿堵中也。刘斯奋这一体系的作品,还着意于线型、墨晕、色彩的变化,提供给了欣赏者更为丰富的表现意象。
刘斯奋以纯水墨的具有白描意味的传统文人画笔墨技法,逐渐从最初对带有历史沉积感的都市俚俗风情的关注,转向对消费主义影响之下现代“都市流行色”更为明确的文化审视。这种转变,既令到他的现代文人画的价值指向进一步明确,也使他笔下的现代都市人物形象更为独特而鲜明,这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和艺术手法在近年的进一步成熟,同时,也为传统文人画的当代介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三、丘壑寄情
四号厅的大厅里,展示刘斯奋的山水近作。他在人物画中涵泳多年后,又把兴趣延伸至山水画领域,并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因此在画法上呈现出多种面貌,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清趣小品《春水》、《远瀑》、《寒云》等是一种画法,《晚钟》、《青山红树鹧鸪啼》又是一种画法,到了最近的两幅新作《碧水春云》、《翠嶂远钟》笔墨更趋于精致与丰富,已见其自文人视觉的点景抒怀,递升至一种艺术家的宏观格局,一种纵览山河、笔走龙蛇的潇洒气度 。
展览向京城观众呈现两张横幅巨制——《出尘》(1.93 x 15.1 米)与《不凋》(1.93 x 8.10 米),各具特色。《出尘》以古入今,基本上仍以传统之架构去经营布局。刘斯奋巧妙地融入现代的视觉语言,于高远处画出平远的景色,于茂林空隙处透视出层层远景。又如玩弄长焦与近距的伸缩镜头,夸张变换的反差,于挤逼处求取空间的延伸。《不凋》则以今溯古,它以一种较为客观的取材与布局观念去经营画面。刘斯奋有感于海南之旅,归来后乘兴抒怀,将所见之热带雨林景象绘出。
刘斯奋的山水画创作,技法上表现为物体、笔法、造型跟墨色上的互通,而随着对象、感受、情怀的变化而随时变换画法。其作品既继承传统又不拘于传统;既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又不流于险怪矫情。虽然画法时有不同,却始终予人以一种新鲜、深厚、雅致、温馨的美的享受。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传统审美理想的准确把握。
四、《白门柳》人物选画
进入四号展厅的小厅,观众会看到刘斯奋历年的著述以及一系列的《白门柳》人物选画。作为当代文化名人,刘斯奋在全国是有定评的。首先,他凭借着《白门柳》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是广东首位以长篇文学获奖的作家。其次,在古代诗词研究上,他也是成丰硕;再次,他的书画作中体现了才情与学养的融合与爆发。
在展厅现场,观众会看到八种版本的《白门柳》以及《岭南三家诗选》、《黄节诗选》、《苏曼殊诗笺注》、《周邦彦词选》、《辛弃疾词选》、《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等一系列古诗文整理及学术论争著作。这些书籍将让观众感受到,刘斯奋多年积淀而成的丰厚传统学养底蕴,让他在多个文化领域都进退裕如,让他以历史和审美的双重角度去思考艺术与人生,也让他的作品与当下的小说家、画家有了不一样的学养底气与目标追求。
本次展览的一大特色,是刘斯奋先生的《白门柳》人物选画。《白门柳》既是乱世男女悲欢离合的百态图,也是庞大王朝土崩瓦解的挽歌和百科全书式的史诗画卷。他选取了黄宗羲、钱谦益 、柳如是、董小宛、顾眉、李十娘、刘宗周、史可法 、顾杲、杨文骢、柳敬亭、龚鼎孳12位人物作画,并配上著名学人徐续先生对各人物的题咏,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一系列丰满的人物形象。在展厅上,观众可配合《白门柳》各个版本的图书与人物画,更形象地体会黄宗羲及其他一些富有改革意识的知识分子在“天崩地解”式的社会巨变中所走过的道路,从另一种角度感受17世纪中叶中国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和腐朽中孕育新生的进程。
五、自书诗的书法作品
作为一个文人,既当官,又写小说,还做学术研究,刘斯奋更在诗词与书法领域颇有造诣。他十六岁便得七言绝句《见沼气发电有感》:“江湖浪迹任消磨,一旦逢春意气多,愿化明珠三万斛,直教流影乱星河。”小说写作之外,刘斯奋还精研古诗词,尤其对宋词研究颇有心得。有宋一代,作为中国艺术的“尚意”时段,诸多词人的审美追求不可能不影响刘斯奋的审美选择。
我们在展厅上,还将展示一批刘斯奋的自书诗。除了感受他的才气,还让我们感受他书法的笔致。刘斯奋的书法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自然大气、疏宕洒落是其基本面貌,细细品味,可以发现他在用笔、结体、章法方面的独得之处。刘斯奋并不是职业书法家,但在用笔、结体和章法都有独到的审美追求,逐渐形成了疏宕洒落、自然大气的自家面貌。他那以转带折的圆形笔道、随意宽泛的疏松作态、骨势内含的遒健笔法、疾涩有度的辩证笔墨、平正而不失逸态的结体以及自然却不乏奇巧的章法,展现出一个高水准的书法家特有的风流蕴藉的才子之气和诗书相发的文人意趣。
刘斯奋的书法作品,大字的笔致似铁画银钩,有千钧之力,顿挫分明,奋捷快进。结体有颜、米两家的合意,平中寓奇,雅中含朴,其情、态、力、韵都汇于笔端,颇有心与天游、大气鼓荡、神归自然的意蕴。小字则小至半寸间,引笔信手挥洒,时时且吟且书,自得笔与神会之境。刘斯奋书法的气息犹如一盏陈年的普洱茶,香气四洌,清雅悠远,诚为清兴满纸。赏读刘斯奋的书法,可以发现他在以诗画入书和以意写形方面的做法其实是古代传统和岭南文化在新时期的合理延伸。
六、后记 :刘斯奋与文人画
刘斯奋的中国画创作,风格清新脱俗而又犷宕不羁。无论是山水画抑或人物画,均在诗境上达到了理与情、相与境、技与道的和谐共生。这种图像呈现是由内而外的,由内蕴发乎其表,洋洋洒洒、充充沛沛,体现出一种儒雅的学养襟度、才情趣味和文化关照,还有知识分子直入当下的深刻省视。
正因为刘斯奋的文学修养对绘画的精神注入,使他的作品有着高蹈的精神和超逸的情怀。刘斯奋的笔墨能挡住视觉时代特有的艳俗之风、工巧之气和密集之态,坚守着中国艺术的“道统”,发挥了中国画以简驭繁的特长,寥寥数笔便能传神写意,充溢着书法笔触的味道。
刘斯奋积极倡导文人画,也非常乐意做一个文人画家。他追求的是发挥个性与独创的审美模式。在具备必要的先天禀赋前提下,他的绘画更倚重于读书与文化的积累。中国画代表了东方文化把握世界的抽象方式,西洋画则是西方文化用具象把握世界的表现。一种模糊而笼统,一种全面而细致。大写意的中国画饱含着作者的主体意识,注重妙悟而不注重技术,注重以激情与生命打动读者。
他认为:“在中国,以简笔大写意为特征的文人画有悠久的传统、成熟的模式。走这条路,能显示中国画独特的优势,最重要的,它能解决根本的,也就是中国画如何回归文化本位的问题。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