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一幢房是由砖石砌成的,砖石坚硬,房屋便结实。画亦如此,中国画尤其如此。一幅画是由点线构成的,点线功夫过硬,画便有风骨。欲要画厚重,须点线先圆厚,“点线”是画的基本元素。古人深知此理,多在点线上下功夫,具体表现在书法的临习和创作上。今人则多在表面构成、风格上用力,实为本末倒置。
山水
山水,是中国人对江山土地的珍惜和依恋,同时也是中国人对大自然的一种心灵栖息,人们常说“吟咏山水”或“寄情山水”中国人的天地观是。“天人合一”对自然的审美是无功利的“游山玩水”“情与物相游而不能相舍”(黄宗羲《黄孚先诗序》总之,)中国山水画是“游”是记忆一种“感动”而不应该,是对着物象的某个角度“对景写生”或“对景创作”,出来的。我认为“神与物游”“以大观小”“书法用笔”,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三个法宝。
花鸟
自然山川,使人敬畏,故多崇高。闲花野草,赏心悦目,故多优美。山水为宏观之景,多以气势取胜。花鸟为微观之物,多以情趣见长。
花鸟画不能贪多贪大,若把各种花卉、虫鱼都肆意凑在一幅画面里,恐怕会互相抵消从而削弱作品的意味情趣;若把梅花画成碗口大则假则空。花鸟画亦不能求全,若花瓣、花蕊、枝叶、根茎一处不漏,若鸟雀的羽毛片片逼真,则会谨毛而失貌,形同标本,意味全亏。
正因为花鸟画具有以简驭繁,以少胜多的特点,所以在构图的经营、造型的夸张、物象的取舍等方面要用心良苦,尤其笔墨要过关。
会当凌绝顶 69cm×46cm 2009年
书法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琴、书、书法应该列首位。棋、画,书法涵载着哲学、美学、文学、文字学等内容,其笔法、章法又具抽象的形式美,抒情达意最直接。水墨画的基本原理百分之八十来自书法的理论,欲学习和掌握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通过书法的磨炼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对于一个画家而言,对书法有着==良好的理解和实践,就会有一种文化上的优势和自豪感。
关于点线
一幢房是由砖石砌成的,砖石坚硬,房屋便结实。画亦如此,中国画尤其如此。一幅画是由点线构成的,点线功夫过硬,画便有风骨。欲要画厚重,须点线先圆厚,“点线”是画的基本元素。古人深知此理,多在点线上下功夫,具体表现在书法的临习和创作上。今人则多在表面构成、风格上用力,实为本末倒置。
具象与抽象
“具象造型”是对自然物象的摹写,“抽象造型”是对自然物象进行剥离、抽取出美的形式规律,如黑白、大小、高低、错落、疏密、虚实等美的要素。对于艺术和艺术家而言,“抽象造型”比“具象造型”更重要,画家在创作中主动地进行位置经营、虚实运用和疏密安排等,就能使美感更强、意味更浓、韵致更足。我国历史上最具抽象造型意识的画家,当推倪云林和八大山人。
老榆树 139cm×70cm 2010年
黑白虚实
中国画的前贤们大都谈到“黑、虚、白、实”的问题,都认为“黑处易,白处难;实处易,虚处难”“黑处”即着墨处,是为物象的造型。“白处”,即不着墨处,是无象之象。“实处”是指对具体物象作清晰的描写,而“虚处”则是似有若无之象。无论虚实,太清楚了便不含蓄,太虚了又易空洞。“黑、白、虚、是画家一辈子都要面对的问题。实”
中国书画除了“含蓄”之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反复锤炼。它的“书写性”和“不可重复性”造成了这个特点。书法的临写和创作,不经过数十遍难以掌握,就像唐诗不背诵多遍不能顺口。
滟滪堆 45cm×48cm 2012年
云无常形
雨后云山,变化多端。云烟流水,无常形而有常理。若掌握了云烟流水的规律,就能随意布置挥写。云烟由水气蒸发而升腾,一般是“上实而下虚,上白而下灰”云烟也是有体积之物,。大快云彩厚达百里,长则千里有余。把云画厚山即厚。画云还要用干笔,唯干笔,云才厚。
古人常说画中的白处、虚处难,其实还有苍茫、蒙眬、含蓄难。苍茫中见层次仿佛若有神,蒙眬中见物象仿佛若有灵,含蓄中见沉着仿佛若有力。
雨后云烟 35cm×46cm 2012年
我学书的基础是隶书,曾临习过八年《张迁碑》此幅参以《鲜于璜碑》率直、丰厚的笔意而写成。近几年在读书取向上侧重又,《经》《子》、两部,故想写点中国哲学意味的书法。
学书的目的
习书先从临摹开始,这是规矩。先临什么,都是初学者要碰到的问题。这关键是要看习书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是想写一手端正漂亮的字,其目的是为了实用,那从唐代楷书开始临写最有效。如果是想把学书当成学习传统文化的手段或增加审美修养,那就从篆、隶开始最为适宜。
关于选笔和墨
毛笔很重要。晋唐时,古人多数是写信札和小字,故多用短小的狼毫、兔毫。宋代以后,书家开始写大字,才用羊毫、兼毫。一般说来,狼毫劲健精确,羊毫舒展开张,兼毫则二者兼之。现在的笔,纯狼毫、羊毫的少,多是兼毫。
墨,还是磨的靠得住。墨要选轻胶的,磨出的墨,胶性要比墨汁小,书写起来不会碍笔。现在出的墨汁多数胶性太大,待墨汁粘住笔锋,写起字来笔画容易混沌模糊。我的经验是先把墨汁兑上些水,再研磨,墨的胶性稀释了达到墨不碍笔方可写字。
毛笔的性能
写字要用羊毫才能圆厚酣畅。今人喜用长锋,但是如果功夫不够,就容易出现有线而无点画的毛病。画山水要用狼豪,狼毫有弹性利于皴擦。
老子《道德经》 247cm×125cm 2011年
关于执笔
关于执笔,古人论述详备。归纳起来,无非是用手指控制好笔,用手腕运转好笔。五个手指头,分三组来使用:拇指为一组,中指和食指为一组,无名指和小拇指为一组。拇指、食指、中指拿笔杆,无名指和小拇指顶住笔杆。这样,五个手指头就可以使毛笔前后左右地灵活运动。
执笔的原则是要使毛笔和桌面尽可能地呈九十度,即垂直状,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笔锋的书写作用。有了原则后,执笔就不要教条了。苏轼云:“执笔无定则,但使舒而宽。”
集始平公、郑文公、毛公鼎 31cm×66cm 2010年
用笔和笔法
书法中的“用笔”和“笔法”是不同的。用笔是基本原则,其中含有审美原则和哲学理念。笔法是技术和技巧,书法形是式美感的魅力所在。用笔的四个原则:平,锥画沙;圆,折如如钗股;如屋漏痕;留,重,如高山坠石。用笔是书法中最根本、最要紧大法,是中华哲学思想的物化。笔法则是通过笔锋的正侧、提按、起伏的运行,造成点画转折的变化而形成的美感。如笔锋的蹲、驻、提、捺、抢、按、藏、勒、啄、掠及垂露、悬针等。这些技巧方法运用太多,易陷入到唯美、玄乎的技法之中。世间的学问应该是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才对,若一味繁琐,不是教条就是腐朽。
关于楷书
楷书有古楷与今楷之分。古楷泛指唐代之前的魏碑、隶书及钟繇、王羲之等汉魏晋隋时期的大量工整性书法。今楷则指的是唐代各家规范性楷书。唐代各家楷书虽有各家风格,但用笔、结体的规范性是一致的。
古楷一笔一画,朴素、稚拙、可爱,结体随意天成,无人工刻意的痕迹。其用笔有篆隶遗意,变化多端,似率意、率性而为,自然朴素,意趣盎然。学唐代楷书,容易被规范、法度所限,牵累终生。学魏晋楷书,则可以自由生发。故古楷更接近人的天性,接近艺术的本质。傅山的“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是针对“古楷”与“今楷”而发出的对书法艺术本质的审美感叹。
临《郑文公碑》 138cm×35cm 2011年
曹操《短歌行》 33cm×137cm 2011年
关于篆隶书
习篆书的功用和目的是掌握结体的平正均衡,掌握用笔的平正稳健。习隶书的功用是掌握结体的疏密变化,掌握用笔的提按变化。篆书隶书共同的审美特征为古雅朴拙。兹荐名帖,篆书:散氏盘铭文、毛公鼎铭、石鼓文、峄山刻石、天发神谶碑;隶书:曹全碑、史晨碑、礼器碑、乙瑛碑、张迁碑、熹平石经、鲜于璜碑等。
关于行书
真、篆、草、隶各有其法。唯行书是无规范的。行书如同人之散步,走快一点,便为行走。较之书法,楷书写的快捷一点,就是行书。行书要写好,基础在楷书和草书。草写好了,楷、行书自不在话下。所以我多年来认真临写过楷书和草书,而从没在意行书的临写。各家各派的行书可多看多读,取其意趣足已。
关于草书
草书须从篆隶书来,习草书至少要上朔到章草。孙过庭云:“草以点画为情性,使转为形质。”草书的使转,如果没有篆书用笔的圆厚平正,线条的使转便难以遒劲。草书的点画,如果没有隶书笔画的变化,则不能八面出锋,很容易单调。草书没有变化多端的点画,就会少了神采,难于表达情性的起伏变化。
作者:许仁龙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