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关于传红架上作品的一些想法阐述

  (应一次展览要求)

  我在2008年四川地震赴灾区支教后当年底开始拿起画笔,几乎从没有画过素描,基本上也没有打过草稿(但有过场景分三个尺寸越画越大的经历,那第一张也不算草稿了)

  第一个对我绘画产生直接性引导作用的是何多苓老师

  2012年开始一年的空余时间在研读各类经书,其中最感兴趣的是坛经,甚至为此书去查阅了好几个不同版本的翻译本。在去年一年当中每个季度去东南亚几个国家地区抽几天时间去观察上千年由古人手工雕刻过从没有修复过的墙壁上的斑驳痕迹,采风,摄影。如此深深着迷这些场景,为何不画出来呢?于是就产生了“一合相”系列。

  2012年也曾在餐桌边上的墙壁上画过一个佛像,这样每天就餐再也不孤单了。于是这张壁画留在了望京某小区一个公寓的餐桌边

  画我侄儿,我画了他一个系列,(这个系列的作品也曾参展)只有这一张是这种感觉的,除了几天做底色的时间功夫,直接画也就是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当时就是觉得,行了,就是他那劲儿,我对他太熟悉了,尽管他的抓狂劲在我完成这幅画之后的半年才显现出来,而且越来越严重,最后回宁再见他的时候,我已经很忧心他了,小小幼龄表现的非常要强急躁,也许这是目前在一个大家族里极度受宠孩童的普遍现象,可我还是很心疼,这样的幼儿性格形成,长大与社会接触必然会受挫感连连。。。这是我画他的最后一张画,这幅画既变成了预知也变成了不可延续也变成了未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