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传统漆画的本质提升和当代转换——汤志义漆画艺术散论

  一

  汤志义的艺术道路铺满了成功的鲜花,但又因他的从不满足和刻意创新而充满艰辛。近二十年一路走来,他在漆画的领域里不断探索技术工艺,变换创作题材,注入新的艺术观念,在传统漆画艺术向当代艺术的转换上独辟蹊径,闯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与其他画种相比,漆画大概是最注重技术性和形式感的。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都无一例外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制作。难怪有人说,要做一个优秀的漆画家,就得付出比其他画种艺术家多三倍的努力。超越技术层面进入深层的审美思考,并非不要技术,恰恰相反,更需要以异乎寻常的精到新颖的技术作为基础和支撑。只是在这种超越中,必须注入当代审美精神和艺术观念,使技术性和形式感成为作品自身有机结构的必然逻辑展开。汤志义在漆画创作中十分倚重于技术,并且努力汲取新的科技成果融入自己的艺术创作。他深知,外部世界的更新变革,肯定要向旧的思维结构和认知图式提出挑战,技术的凝固,必然使作品会以相似的结果被不断重复而失去活力。但是另一方面,随着当代艺术思潮的冲击,形式语言已有了极大的丰富,如何在传统的形式语言中注入当代元素,已成为传统艺术发展中面临的节点。这也正是多年来一直萦绕在汤志义的心中并且在他的创作实践中努力要解决的课题。

  二

  在汤志义早些年创作的一系列漆画器皿中,已经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在形式语言创新上的强烈愿望,起点之高,令人惊叹。在这些作品中,漆材和器皿只是一种媒介,它们已从传统漆器脱颖而出,摆脱了传统艺术创作思维的习惯定势,以及长期以来在形式感上陈陈相因的局限,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形式语汇,成为他日后的抽象漆画创作坚实的基石。汤志义保持并强化了传统漆器的光色视觉效果,并且进而将一些特殊的肌理融合在光色的表现之中,在画面中以浸洇浮动的色彩组合成既有对立冲突又深蕴和谐、充满激情和张力的图式,使人从中意会出丰富的音韵、旋律和格调,传递出富有情感内涵的审美意蕴。

  从某种程度来说,艺术的特殊魅力来源于它的特殊媒介材料和对媒介材料的特殊把握。其后不久,汤志义在渔家女人物漆画系列作品中,就是匠心独具地把漆材特有的色彩视觉效果发挥到了极致,整个画面引人注目的已并非是“漆”而是“色彩”;也不是“人物”而依然是“色彩”,即在于以色彩描绘对象、表达内心情感具有无与伦比的丰富性、生动性和微妙性上。漆材本身只是色彩表现力的物质元素,重要的是艺术家所具有的色彩天赋和对漆材的娴熟驾驭。汤志义很幸运,因为这两个不同寻常的特质他都具备,并且懂得如何在自己的作品中淋漓尽致地运用。

  汤志义善于保持并发挥自己的的优势和特长,又总能寻找到足以表现他审美情趣和艺术追求的题材,让自己酣畅淋漓地自由驰骋。他的“莲蓬”漆画系列就是这样的作品。汤志义的莲蓬,不是人们常见的“红莲沉醉白莲酣”的盛境,而是“月晓风清欲坠时”的意绪;残荷恍若烟云,枯莲奇崛标立,浮萍缀如墨痕,蓬梗兀自向天。但唯其如此,整个画面却被赋予了一种高洁淡雅的审美意蕴,让人看到画中所蕴藏着的文化意味和雅逸恬淡的书卷气。而画面的构成,则是简洁疏朗,气韵十足,力求在简约中表现力度,在单纯中体味丰富。正如郑板桥诗云:“一两三枝竹竿,四五六片竹叶。自然淡淡疏疏,何必重重叠叠。”将诗中的“竹竿”和“竹叶”换作“莲蓬”和“荷叶”,就正是汤志义的莲蓬图。这在以往的漆画作品中是不多见的。其实说到底,画家作品的文化内涵,取决于画家自身的文化素养和审美高度,来源于画家对自我情感的自由抒发和对艺术长期体悟后的厚积薄发。这是无法用刻意制作的单纯技艺所能达到的。

  三

  从创作“河流”系列的漆画作品起,汤志义开始了他的抽象漆画作品的创作,这是对传统漆画具有本质提升意义的一次向当代艺术的转换,是他以漆材作为媒介,将创作激情通过得到提炼和升华的感性所作出的一种完美的生命表述。苏珊•朗格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曾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一揭示艺术本质的著名命题。她认为,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表象性符号,有着自己独特的意蕴,这个意蕴就是人类情感。艺术创作过程,是一种艺术抽象的过程,是一种能够表达动态的主观经验、生命模式和人类情感形式的过程。通过艺术抽象过程所得到的,则是一种独特的、给人以美的享受的表现性形式,也即是艺术虚幻空间。汤志义在作品中向我们呈现的,就是这样的空间。充溢画面的,是迹近于自然泼洒的富有张力的图式,是他凭借着自由的感觉在画面上所呈现的精神的畅游。色彩的铺排,笔触的挥洒,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感觉,在形式语言上具有“深层结构”的特点,即画面的色块和线条的运动既富有“复调”式的音乐性,并且又有“变奏”式的形式韵味。面对汤志义的抽象漆画,细察之下或远而观之,都可以在无序之中看到有序,感受到深藏在画面之中的节奏和韵律,令人信服地领略到他呼之欲出的创作热情和生命激情。

  绘画语言过程和审美观念过程是一个同质过程。既没有无绘画语言的审美观念,也没有无审美观念的绘画语言,而且绘画语言和审美观念又总是处于一个层面之上。尽管外部世界诸多艺术思潮给予汤志义的漆画艺术语言的建立,提供了多种可能性,但是没有他自身的不倦探索和不懈开掘,没有他在艺术观念上的提高和升华,那么要实现传统漆画的本质提升和当代转换,将会是异常困难的。换言之,正是因为汤志义既植根于传统文化的精神取向,又善于捕捉纷至沓来的外来艺术的审美精髓,才使他手中的材料和工具别具一种灵性,也使他的绘画形式语言产生质的飞跃,显现出当代文化意义和语境下的审美价值。

  四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汤志义在继续坚持漆画创作的同时,又将他异常灵敏的艺术触角伸向了油画领域。这并不奇怪。一个优秀艺术家的创作道路,总会呈现出一种依次递进、不断变革创新的态势。当他能够自觉地超越自己,进入到自由流畅地表达个人内在情感的创作状态时,就必然会开拓出新的创作领域。只是各人的开拓形式不尽相同,对汤志义来说则是选择了油画。每一种绘画样式都有其自身的艺术特征和形式语言,漆画姓“漆”,油画姓“油”,这是不言而喻的。汤志义的油画多以静物为创作题材,画面上的物象游走在具象和抽象之间,色彩丰沛饱满,线条和大笔触具有强烈的表现性,呈现出十足的油画味。但是另一方面,与他的漆画相比照,虽然二者都在说着各自的语言,但是却有着一脉相承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观念。所谓样式各异,观念一致,犹如同一个人用两种不同的发声方法唱歌,声音各异而气质依然。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作品从来就是画家精神的外化,它既是精神的,也是材料的。汤志义在生命体验、语言表达和材料选择上,总是在努力寻找着最合适的媒介,这是一个不断探索寻觅的过程,也是一个蕴含着创新意味的经历。汤志义脚下的路还很长,我们期待着他不断有新的开拓和超越。

  ——龚云表(著名评论家)

  2008年4月3日于上海

作者:龚云表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