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抱石书房”者,乃书法家倪宽也。
我与倪宽君相识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已有十多年了,这段时间,是他对书法艺术激情燃烧的岁月。他虽身着威武的戎装,却是位风流倜傥、意气风发的书道中人,一朵很早就绽放的、雄性的、鲜艳的“军旅墨花”。
倪君天生有一种玩墨的癖好,甚至达到了痴情的程度。其在书艺上的成就引起了圈内圈外人的关注。我除关注他的艺事外,还发现他有这样一种规律,每当对艺术有所感悟或进步时,便更名改号。此行为在当代艺坛实属少见,虽然古代文士多有此雅好。从当初出道时的倪蔚睦到后来的倪端、倪云林、倪宽,甚至近期还再添上一个“琅峰居士”的头衔(未知持斋否)。雅号则自“抱山书房”到“抱石书房”。从前的“抱山书房”代表的是倪君的人文境界:孩提时父母是山,读书时老师是山,从戎时,战友是山,退食江湖时,朋友是山。至于这“抱石书房”,倪君并无告知我其用意所在,随我怎样理解都行,于是我便瞎猜:“抱石”者应是代表倪君的艺术境界。何解?抱石比抱山来得更实在和容易些。俗语说:撼石易而撼山难。古语亦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倪宽君抱他山之石而攻玉,表示他兼收并蓄,敢于借鉴和学习的精神。再者,其名忝列当代书坛大家石开先生门墙。曾见石开先生有一纸,颇有意思,我戏称为“现代卖身契”:“公元一九九九年,乙卯元月,石开认倪蔚睦仁弟为及门。此记。” 想当年为求学,倪君北上千里,立雪于石门,得悉心指教,修得善果。师恩情重,而今忆苦思甜,抱石大概也就是永远跟随先生的意思吧。只是我担忧他的字号变化多,给后世留下了鉴赏的难度,后人在鉴藏他的作品时,可要特别注意各个时期的不同落款。
言归正传,谈一点倪宽君的书法。倪君当年以写汉简闻名,其简书率意天真,敛纵变化而神气峻密,笔厚势奇,作品频频入选全国展或获奖。闻近期将举办个展,便先睹为快,不想近作却是另一番气象。从前的生动奇趣变成蕴润含蓄,小字厚实有灵气,大字透出魏晋风韵,行笔不急不缓,谦谦然有君子之风,经典的二王痕迹跃然纸上,其张扬的倪氏风格悄然收敛。
士别三日,倪君让人刮目。似不可解,然可解也。皆因“书道“的深奥在于资质和学养,以及对艺术有所积淀的文化精英才能悟解。唐张怀瓘说:“文则数言乃成其意,书则一字乃见其心。”一字一世界,倪君变今日之风格,非一朝一夕,乃源于对历代书论的理解和对传统的把握、思考、回归。源于自身的修养和对艺术的悟性。行文至此,又想起石开先生对其评价:“……禀赋异能,于书尤擅,敏而辨俗,故得进近堂奥,是识也,亦天也”。乃师生就一双青白眼,能映入其青眼者,皆非艺坛凡夫俗子矣。
从“抱山书房”到“抱石书房”,从倪蔚睦到倪宽,再到琅峰居士,是倪君艺术的心路历程,这心路历程没有终点站,说不定过了若干年之后,艺事之余,养花喂鱼,逸逸然享天伦之乐,思想又进入另一种境界,其雅号再改成“抱花书房”或“抱鲸书房”也未尝不可。甚至大彻大悟,成一代高僧,也并非不可能。
庚寅仲夏于若水斋
作者:谢佳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