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有个不良的习惯,喜欢如厕时读书。读书的内容不拘,也没有目的性。如今的卫生间灯明地净,空气流通,四壁瓷砖光亮。在这样的环境下边解当务之急边读书,既不浪费时间,又能短、平、快增长知识,何乐不为。
老婆历来反对我如厕时带上书本、杂志之类的读物,称既不卫生又对下一代起着坏的作用,但人的习惯就是这样,长期养成的惯性已成为一种定势,难以改变,况且现代的“茅厕”关起门来自成一统,蹲于厕上,心无旁骛,既无嘈杂芜污之虞,又忘乎处市廛尘嚣之地,何况读书乃人生一大快事,有百利而无一弊,我尤喜欢这样一副治家的联对:古今来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地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近日在报上读到一则新闻,更让我找到了如厕读书的合理依据。这则新闻说的是有关部门经检测,手机上的细菌远远高于卫生间的细菌。哈哈,我们每天身处的卫生环境远比卫生间恶劣,如厕读书何脏之有?
其实,自古至今,边如厕边读书还大有人在。《晋书?文苑》有“溷处亦置纸笔”句,“溷”就是茅厕,茅厕上放置纸和笔,以便如厕时突发灵感可记下好词好句。大文豪欧阳修在《归田录》中也自叙:“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当代学者,海上名家洪丕谟先生还专门在卫生间设一书柜,让许许多多古今中外名人名著伴于周遭。
现代人的心灵尤其需要安慰,而读书最能给人带来慰藉。然而,现实中许多人读书的原动力只为生存计,实在也迫于无奈。如各行各业的就业考试、考核、考证,让人视读书为畏途。读书把好端端的人搞得晕头转向,而一朝达到目的,便将书本抛至九霄云外,不堪回首。厕中读书则有诸多好处,此读书与彼读书有天壤之别:无功利性,超级休闲,读自己喜欢读的书,赏心悦目。记得有一回如厕中读到一则奇闻,说的是拿破仑当年兵败滑铁卢的最新发现。拿破仑患有严重的痔疮,当时最流行的疗法是用一种叫水蛭的小动物吸痔疮的血来减轻患者的痛苦,滑铁卢战役的前两天,医生不知何故把水蛭弄丢了,只好临时给拿破仑吃止痛药。止痛的效果不大,拿破仑痛得不得了,没办法骑马去前线指挥这一重大的战役,因而贻误了战机,吃了败仗,从而也导致了一个王朝的覆灭。呜呼!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小小的痔疮,竟令一个英雄顷刻间落幕,一段历史改变了轨道。我于厕中思忖,如果这一切是真的,那太令人惊愕了。
因为喜欢书法的缘故,我也时常把魏晋至明清诸大家的法帖请至卫生间,与古人对话,向他们请教笔法。面对前贤,常常感慨不己。从前擅书者几乎都是饱读诗书之士,书法基本上都是文人们的余事、乐事和雅事。文人们案头上把玩的笔墨都属于抒情达意的自然书写,彼此间问寒问暖并从中获得精神愉悦和自由。反观当代的书坛,大部分都是文抄公、抄书匠、复印机。要说他们没文化,少读书,他们肯定暴跳如雷,要说他们有文化又实在不敢恭维,于是,书法少了书卷气、雅逸气,多了浮躁气、酒肉气和市井气。
厕蹲得太久了,越扯越远,其中滋味实在也不足为外人呢道也,就此打住。
作者:谢佳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