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著名篆刻家石开先生为我篆一方朱文闲章:浴乎沂,“浴乎沂”者,即沐浴于沂水(今山东境内)之意,其典故出自孔子《论语·先进》中曾点答孔子问志一段话:“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泳而归。”
有一次,子路,曾点,冉有,公西华四人陪孔子坐,孔子问弟子们的志向,子路有志于兵,冉有言志于农事,公西华则志于当小司仪。孔子又问曾点,曾点停止弹瑟,站起来说,暮春三月,在沂水边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然后一路唱着歌归来。孔子听完弟子们的表述,最欣赏曾点的志向,认为曾点有志于礼教,有高尚的志趣和情操。
所谓“浴乎沂”,是春秋时期流行的一种礼俗,“上巳祓禊于水滨”是一种带有宗教色彩的传统礼俗,上巳即是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古人为了某种信仰,心甘情愿浸泡于寒冷的水中,洗濯、洁净身心,祈求消灾纳福。宋代诗人林逋《溪上春归》云:“独有浴沂遗想在,使人终日此徘徊。”文天祥也有诗云:“何时暮春者,还我浴沂天”。
中国的沐浴文化可谓源远流长,人生下来第一件事便是沐浴,儿时被母亲抱在大木盆里洗澡,浴汤皂沫泼溅满地的情景,是童年一件难忘而又快乐的事情,长大以后,沐浴更成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潮有习俗,大年除夕,老少都要洗“新年浴”,有的地方还要摘十二样花叶放置于洗浴汤中,叫“洗花水”,意在洗去旧的污秽,干干净净迎新年。而七巧节的成年礼俗“出花园”,也要用十二样鲜花放置于浴汤中给出花园者沐浴,这些都是上古的遗风。
记得读清人李渔的小品《沐浴》,李老先生对沐浴的研究和体会,简直可以上升到道的境界。照李渔的说法,沐浴是一门学问,是一种养生之道。他认为人除了酣睡外,求乐事就莫过于沐浴了,沐浴之于人体有如雨露之于草木,不懂方法者甚至会损精伤神。他还独家推出了一套沐浴取乐法。呵呵!文人的能耐就在于只要他喜欢什么就能声情并茂地引证推论,非得让你信服不可,反之则引经据典,驳得你体无完肤。我突发其想,日本人总是喜欢把那些极致的东西上升到道的层面,如花道,剑道,茶道,书道等等。李渔老先生如生于日本,一不小心,极有可能被捧为“浴道”的祖师爷。
我喜欢晚饭后便急着洗澡,希望尽快将一天的疲劳随着清流急湍而消除殆尽,那种浴后的快意令人轻松,但现代的浴室所配套的热水器、自动喷淋、冷热温控,已没有了古时的氛围,洗澡已接近半自动化了,远非老祖宗们的纯手工操作,也不可能像李老先生那样在木盆中讲究一招一式,那太费时了,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背道而驰,既浪费能源,水源,又污染环境,增加耗费,因而我对洗澡总结出一条原则:水不在多,洗净则洁;时不在短长,有快感则舒服。列位看官,以为然否?
作者:谢佳华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