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11 00:00
“中国内部——巨人之内”(Inside China)于今天在香港上环的K11艺术基金会Pop-up Space与公众见面,本展览曾于2014年年底在巴黎东京宫展出,而最后一站将在今年6月到达上海chi K11美术馆。
展览“中国内部——巨人之内”在上环K11艺术基金会Pop-up Space现场
"中国内部 ——巨人之内"在巴黎东京宫展览,图中装置中为赵要作品《你看不见我No.4》
香港。作为自去年1月K11艺术基金会(K11 Art Foundation)与巴黎东京宫签订三年全面深度合作计划后联合策划的第一个展览,“中国内部——巨人之内”(Inside China)展览于今天在香港上环的K11艺术基金会Pop-up Space与公众见面。本次展览曾于2014年年底在巴黎东京宫展出,而最后一站将在今年6月到达上海chi K11美术馆。K11艺术基金会主席兼创办人郑志刚先生说,“事实上此次展览是一场在未知领域中的探索,希望能够在国际舞台上为中国当代艺术家创造更多跨文化的交流和讨论。”
K11艺术基金会主席兼创办人郑志刚
本次在香港地区的巡回展,仍然会展出之前带去巴黎的大多数作品。其中来自中国的新生代艺术家包括:曾参与K11武汉艺术村驻村计划的吴昊,香港声音艺术家罗润庭,影像艺术家程然,生于大理、现居北京的李钢,上海艺术家于吉,以及青年艺术家赵要。这些有一个共同点—对于过度生产、历史重要性、疾速发展等问题的探讨。与这6位艺术家进行对话的有5位法国艺术家:法国摄影师Nadar(1820-1910)、生活在柏林的Renaud Jerez 和AudePariset、生活在伦敦的Mathis Collins,以及东京宫的纳夫立兹创意实验室的一位驻村艺术家Jonathan Martin。通过将中国艺术家与法国艺术家的作品并置,两者互相产生出一个特别的环境以赋予作品新的内涵。
李钢作品,《柔软》,2014年
展览由KAF特别委任的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王春辰以及出生于香港、居于纽约和巴黎的东京宫策展人Jo-ey Tang共同筹划。在一年多的筹备时间里,Jo-ey Tang在KAF的支持下广泛走访中国及东南亚的艺术家,接触了超过10个城市及上百名艺术家进行深入调研。展览题目“中国内部—巨人之内”得名自Nadar创作于1863年的一幅作品—他在位于60米高空的一个叫作“巨人”的热气球中的高空摄影,象征了对于不可确知空间的探索。同时“巨人”一词也暗含了对中国的比喻,如策展人所言:“标志了我们正在寻找也许来自我们内部的深度。”撰文/Tsao Yidi
吴昊作品 ,《卷帘门》,2014
吴昊作品 《卷帘门》在巴黎东京宫展览现
于吉作品,《Flesh in Stone #3》,2013年,水泥、铁
香港声音艺术家罗润庭,《听觉场景海景编年史》,2008年,影音录像
-香港-
中国内部 ——巨人之内
上环K11艺术基金会Pop-up Space
3月11日-5月3日
来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