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的艺术精神,有两个重要方面。一个是群体的执着精神,或以艺“载道”、着重反映并介入生活,“成教化,助人伦”。发挥其教育认识职能;或颂品节情操,讴歌心灵的升华,影响受众的精神品格。旨在避免,基本价值观的失落,促成社会进步和发展,过去称之为神品。另一个是个体的超逸精神,旨在面对困境与异化的现实,发挥其畅神-也就是摆脱异化,远离困扰,进入天人合一的意境,旨在表现一种过滤了的现实,一种活泼泼的生命意识,一种升化了的精神境界。
自古以来,人物画更多承担了第一种职能,山水、花鸟画更多承担了第二种职能。“逸品”:关于逸品。自古以来,画中逸品都强调了三个方面:
一是:精神的超越
二是:笔墨表现的简约
三是:境界的深静
清代的恽寿平指出:“逸品其意难言之矣,殆如卢敖之游太清,列之之御泠风也”,“画以简约为尚,简之入微,则洗净尘滓,独存弧迥,烟鬟翠黛,敛容而退矣”。“造化之理,至静至深。”
前辈美学家宗白华更把深静看作中国艺术表现的文化精神。他指出:“它所表现的精神是一种深沉静默,与无垠的自然无限的太空浑然融化,合为一体。他所启示的境界是静的,潜存着一层深深的静默”。“幽静秀骨,思在天地”。花鸟画以简静为佳,形简神完,笔精墨妙,简约疏淡,空灵虚静,幽秀淡远。在光风霁月中,,清如水洗,静如天籁,似有若天,欲显还隐,“惚兮恍兮,其中有象”,达到精神境界的玄远灵明,超越自我与大化同一的超逸精神。
疏花淡叶泛青光。
虚静空明意味常,
观化观生神自逸,
静如天籁始有象。
人物画较之花鸟山水是更为入世的画种。社会的不断发展给水墨人物画的表现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而这正是人物画家的任务,这里希望与困难同在。
人物画就是以人为审美主体的,因此毫无疑问研究人,表现人是人物画的根本课题。
要画好人物写意画“造型”是主要的问题,这里有必要认真地向古人向传统向西方学习,认真地去研究。
传统是演化的,流变的,不断充实不断淘汰又不断发展。每一个历史阶段的横切面都会有不同的内容,其内核的审美上是否为今天的历史所接受,功能上并为其服务。有用且被接受的就会被保留下来,充实起来,继续发展下去,反之就会被搁置,被淘汰,渐渐地消亡。即便好的东西也只能被博物馆作为历史的文化保存起来。
如何发展和继承传统,学习传统。必须首先深入了解传统中国艺术理论。理解中国画的内质与特征。
什么是中国画的内质与特征呢?
既“理性与非理性”的完美融合。形成了中国画艺术的特征。西方是要么“理性”要么“非理性”而恰恰是互不融合。
中国绘画艺术是受中国哲学思维反映下体现和指导形成的。
也就是宇宙本体与人的本质的融洽。也就古人讲的“物我合一”,“天人合一”。
世界事物永远在运动变化,而运动变化的根源则在于“本体”。“本体”是永不改变的,所以世界的运动变化是永不停止的。
中国哲学对世界本质的几千年探讨思索成就,主要体现在道家,儒家,佛家等三大系统之中,而历史上三大系统长期互相融合导致最终本原,即最本质的实在,这在哲学上称为“本体”。这“本体”通常称之为“道”或称之为“气”“元气”。具体到绘画中称之为“画气”“画道”“道”是一切事物的本体。当然也是绘画的本体。
中国绘画的体系特征表现出来的有这么几个方面:
(1)在艺术创作了的目的性上:体现出来的是有意无意的统一和融合。
(2)从艺术创作的法则规律上:体现出来的是:有法与无法之间的统一性。
(3)在创作发展中:呈现出来的是:偶然性与必然性之融合。
(4)在中国艺术创作中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体现出来的是:再现现实与充分表现相结合的独特本质特征。
(5)在具体体现到造型上就形成了“似与不似之间”“极似而又极不似”体现出来的既具象又抽象的独特形成特征。
综上种种特征使我们在欣赏和理解中国画时既需要理解需要去领悟。既是可以用理性语言解释,又是理性语言所解释不尽的。形象内容既是具体的又是不具体的。
所以说:欣赏中国艺术需要“意会”“体悟”“顿悟”。这种理性与非理性的融合和合二为一的艺术形式特征以其庞大的精神内涵体系,在世界艺术领域中形成了自己的独有面貌而雄居世界美术体系中。大家都知道中国画分为工笔与写意从周秦开始:周礼讲:绘画皆五彩。鲁灵之殿赋中也记截了工笔。在南北朝时期工笔重彩还末成熟,真正成熟要说是唐代。当时的叫法为“白画”。工笔与写意分开是从宋代(南宋)以后。
写意:写:形声。写是往里放的意思也是装的意思。置物也。《世说新语》有“写水着地”写——泻:诗经:“我心写”。在此是写人:“出逰写情”。因此写意:就是把作者之心情吐泻出来。
写意:最初是在诗歌中提出来的宋代一位诗人,诗云:“诗本写意不求工”。
从南宋到元代逐渐工与写分开。
造型、特征
中国画之造型特征
(一)完美性:画面结构,表现对象,追求完整,宏观把握。
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莫里龙画说:有其全息性即“全息特征”。树根有多大,树也有多大:意思是你所学的知识面有多少,你创造出来的作品包涵量也有多少。
汤显祖言:“宇宙在手,万化在身”。《文心雕龙》“人文之元,肇之太极”。生命之运动:没有节律就没有生命。情感节律产生变化,情感节律不用机械之运动它是不重复的不是人为的。
宇宙生命运动就是一种“大美”。中国在追求这种“大美”的同时就形成了中国画艺术特有的“观照方式”与“表现程式”。
中国画特别强调“关照”
“澄怀观道”
把认识的观察转换为审美观照。强调以大观小,以小观大。以郭熙之说言之:“盖身即山川而取之”。此言强调的是一个开放性的视点。超过常人的视域。提高假定视点。在程式之中体现太极生命永动。山水在中国画中体现出中国画之宏观之把握,最能体现中国画之特征。
(二)意象性
潘天寿称:“画为心源之文,别于自然之文”。
文——图形
《文心雕龙》言:“窥意象而运斤”
“意象”——是具有感情精神之特征。
是具有诗意的精神形象。也是使用工具表现一种意象。这样就表现出了一种“不似之似”的艺术手段力求神似。强调对形态的夸张取舍,“以形写神”石鲁言:“以神写形”。
把自然对象转化为精神意象。在绘画上就要运用意象追求:由于“意象”造形的需要,自然减弱和压抑,排斥对客观实体真实描写的光影立体造形手段。
潘天寿言:顾氏所谓“神”者,何哉:即吾人生存于宇宙间所具有之生命力也。
(三)节律性——指程式语言带有符号化特征。
画中有诗、诗意,此及一般人之感,其根本应是表现出一种“律”。“画为无声诗”,画虽无声但有律。
沈均言:“夫五色相宜,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品”“运声律始可言文”。“言文”——即艺术表现。
作者:任晓军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