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7-03 00:00
“人类文明的发展史上,世界型宗教在其诞生初年的征服力和生命力是单薄的民族性难以抗拒的,但人类终究是以有着共同语言为基础的民族群,民族性必然将在更多面取代宗教性”。这是范梦对世界美术史上宗教和民族性对抗的阐述,在艺术的互相影响和传播中又何其不是这样的规律,这也是编者看到孙策和他的“移动山水”时的第一反应。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今天下午,由何桂彦策划,夏可君担任学术主持的孙策个展“移动山水”在今日美术馆2号馆开幕。展览展出了包括“移动山水”、“空·色”在内的两组系列40幅作品,较为全面的呈现了艺术家孙策近五年的思考和创作成果。
左起依次为享购集团副总裁曾琼、艺术家孙策、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青年批评家段君、鲁美教授王易罡、策展人何桂彦
现场展出的“移动山水”系列
现场展出的“移动山水”系列 展出的作品中,艺术家孙策将传统山水画的视觉资源利用油画特有的物质性进行了重新编码:“移动山水”中,艺术家对传统绘画图样进行遮蔽或者是解构,并利用油画语言不断覆盖,形成新的视觉语法,在画面纹理明晰的油画颜料中,隐约可见传统绘画中的山石丘壑、梅兰竹菊又或者是兰亭序的书法作品。孙策在绘制过程中,在画面中用不同的颜色反复叠加,两层、三层甚至四层。这个过程在艺术家看来,不仅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不同于真实三维的精神空间;并且在绘画的过程中,不同层次和色彩的颜料在绘制中受到挤压,形成一条一条的高脊,并在摩擦后变得光亮,这些“脊”就像为作品提炼出的一条条阅读经脉,帮助打开观者的感受力,去进入绘画的精神世界。同时又像是绘画语言本身长成过程中的脉搏高峰和精神高潮,是油画之所以成为油画的个性标志。
《移动山水17号》 150×125cm 布面油画 2013
《空·色》之五 130×100cm 综合材料 2014
《移动山水147号》 60×50cm 布面油画 2014
《移动山水166号》 180×135cm 布面油画 2015 在艺术家孙策看来,在传统的学院派绘画技巧之外,艺术家在面对材料的时候,如何在个人经验基础之上形成独特的绘画语言,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问题。而在策展人何桂彦看来,一个油画家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来演绎传统,生成一种新的可能性、趣味和方法,也正是孙策在本次展览中主要完成的课题。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何桂彦认为2009年以来,当代绘画领域曾掀起过一波“回归传统”的浪潮,在全球化语境下,伴随着国家的强大,中国需要重新去审视一个民族国家应具有的民族文化身份与文化主体性问题,他将这种创作观念称作“新语境”之下的“后传统”。传统在这个时期更多的表现在传统绘画以及中国传统美学对艺术家作品的滋养,对作品气质和文脉的浸潆。孙策的“山水”是将“消解”作为前提和手段之上对传统的“再编码”,而这种“建构”的成功与否则要取决于艺术家是否有相对成熟的绘画理念。譬如,如何诠释传统,如何对传统的绘画语言进行“再编码”,如何立足于当代人的审美视角,同时借助于个人化的创作观念,让作品带给人一种不同的审美体验,进而生成一种新的艺术价值。所以在何桂彦看来,孙策每一次的再编码,也是不断试错,不断突破自我的过程。
《移动山水66号》 800×205cm 布面油画 2013
来源:hi艺术展览资讯 作者:程玲<em,class="more",title="作者:程玲 "></em>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