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以画入书

  三十年前,书法界曾流传着一种说法,说书法中有三种字:书家字、画家字、学者字。意思是说,书家字是传统的书法继承者,画家字在用笔和字体结构上多注意画意,学者字是指不常习书法而又有修养的字。这样的说法在今天已不被注意了。

  这些年画家字已经被忽略,一是被盛行的流行书风所掩盖,二是因为中国画价格的飙升,更多的画家不在书法上下功夫。画家字的特点就是以画入书。我以为,以画入书在今天仍是书法创作的一个途径。

一、何谓以画入书

  在当今书法理论界,以画入书并不被人们重视。多数人认为以画入书多指以书法的线条组成有形象的画面。我所谈的以画入书,指的是以视觉的眼光看待书法,以绘画的造型、构图元素重新对传统书法中的字体结构,篇章布局等进行新的创作,我探究的问题是如何用美术的眼光在传统的书法中探索新的变化。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目前社会上所说的将线条化为有形的物体,比如将“舟”字写成一叶扁舟的样子,不在此文的讨论范围。

  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说:“字画本同工,字贵写,画亦贵写。以书之法透于画而画无不妙;以画之法参以书而书无不神。作画能通书道,则其画有笔,作书能通画理,则其书有韵。”

  周星莲的观点对今天我们书法的创作仍有极高的借鉴意义。

二、前辈以书入画的创作

  先父林锴在杭州艺专时,是黄宾虹的学生。父亲曾对我讲,当年黄宾虹非常重视书法,他认为书家的画才更有价值。到了晚年,黄宾虹卖掉许多画,买了许多书家的画。这是个趣闻,也反映了黄宾虹对书法入画的态度。

  书画同源,中国古代画家早已认识到书画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明清以来,对书画同源的认识更为深刻。

  南齐谢赫已经谈到书画之间的关系,他的“骨法用笔”指的就是书法用笔。唐代张彦远提出“书画一理”的论点,他说:“书画一理,画者必知书,明八法而通六法,乃笔势笔趣之转运。”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有诗云:“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赵孟頫以书入画的理论对后世影响极大。董其昌论士大夫画说:“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称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药也。”他认为以书入画,才可免去画师的甜俗。

  明清的画家如文征明、徐渭、陈淳、八大山人、“扬州八怪”等,他们以书入画的特点成为传统文人画的特征。

  近代画家也都继承了“以书入画”的传统。吴昌硕将石鼓文引入花卉,画树枝,常以小篆之法为之;齐白石早年书法是金农体。他在《学书自述》中说:“书法得李北海、何绍基、金冬心、郑板桥与《天发神谶碑》的苍劲。”齐白石将书法中的纵横大气引入到大写意花鸟中;张大千将魏碑用笔运用到的绘画当中;潘天寿的书法得益于黄道周,他的绘画作品不拘一格、奇正相生。

三、前辈以画入书的创作

  画家们的以书入画开创了中国画的新格局,而且他们的书法实践同样对书法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唐张彦远云:“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多善书。”古代许多画家不一定有意识地以画入书,但他们的字确实有画意的影响,并对传统书法发展做出贡献。看看中国绘画史,期间可以知道,许多大画家同时也是着名书家。宋代米芾、元代赵孟頫、倪瓒等就是很好的例子。

  尤其是明清画家文征明、董其昌、青藤、白阳,清代郑板桥、金农等人,开始有意识地以画入书,文征明兰竹的优雅形成其书法的俏丽多姿;董其昌山水的恬淡幽远使其书法冲和简淡;徐渭的大写意精神促其书法跌宕随性;八大山人花鸟的冷峻脱逸使其书法圆通肃穆;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画竹影响到“六分半书”、金农的独特书体,他们的创作精神对今天的书法创作有深远的意义。

  近现代画家吴昌硕、张大千、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黄苗子、林锴等,更是大胆创作,以画入书,以画家的眼光看待字体的结构美,篇章布局的美,将自己对绘画的独特理解运用到书法的创作中。

四、如何以画入书

  “书至画为高度,画至书为极则。”对画理研究颇深的李苦禅先生有这样的认识。

  画家有两点与书家不同,一是对造型比较敏感,二是创新意识强,敢于怀疑一切,因而对传统的书法解体通常有自己的想法。在临摹初期,由于绘画的训练,临摹的字型也较为准确;后期,则强调个性创作。这在美术院校的书法篆刻专业中,表现得较为充分。他们更重视创新和个性创造。

  在传统书家中,当书家临摹到一定程度时,也在考虑变化,试图建立个人风格,但出发点是在继承上,只是比传统的经典碑帖进一步,有些变化。而画家则没有更多的维护传统的顾虑。我听到一些坚守传统的中国画家说,一直在绘画中受到拘束,在写书法作品时,则更加大胆和随意,并加以创新。由于他们在造型等方面的训练,往往在创作书法作品时更有心得。

  “笔法千古不移,字形章法因时因人而变”,这是前人对传统书法的判断。书法的笔法,是东方艺术的精髓。而字形结构、章法构成一定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我的拙作《书法审美,当随时代》讲的也是这个观点。

  在字型方面,许多画家尝试并能够拆解中国汉字的字型,使其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方块字,而可以变化长、短、方、圆,甚至大、小、扁、斜,并可以依势造型,遇方则方,遇圆则圆。传统的书家也可以理解并运用这样的创作方式。

  疏密关系,黑白关系,干湿关系,这些往往是中国画创作时遇到的问题,画家们也常常运用这些关系处理书法中的问题。

  疏密关系是绘画、篆刻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在书法中,尤其是草书,字的繁简的选择与布白的安排有很大的关系。

  黑白关系是绘画中的基本关系,如同传统中国画中的画兰花,三笔穿丹凤,四笔五笔,直至几十笔,视觉要求是白的缝隙要有规律,又要破规律,这在书法中更应该注意。比如“中”字,中间一竖分开了“口”字,分开的两个口字,是不是等分?我们可以设想,两个口字的不对称,左右口字大小的变化;或者一边是四边形,一边是五边形或三角形;或者一边是宿墨的灰。在行书、草书中,更要注意线条、黑白的关系、塑造不同的形态,才会有不同的节奏、变化和美感。

  干湿关系涉及到中国画中的墨分五色,有墨色变化的书法更有层次感。我们可以运用以画入书的方式解决墨色中的浓墨、淡墨、飞白、宿墨,甚至是水的运用和变化。

  构图是今天美术技法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同样,构图在书法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因为构图直接影响到我们的视觉。不论是方构图,还是长方形构图、或是圆形构图等,里面的内容,黑白灰色调的安排,都是需要书法家下大气力解决的问题。因此,多学习和借鉴绘画的理论,对书法的布局、结构有很大的帮助。

  所谓以画入书,应当更注重多看画,可以临习中国传统中国画,尤其是古典中国画。

  更重要的是学习美术理论,美术理论也不仅仅是中国画理论,包括世界美术理论。扩大眼界,可以理解美术的本质。书法艺术说到底也是美术的一部分。

五、以画入书对书法艺术未来发展的作用

  创新是对历史的反思,对经典的反叛,最终是塑造新的自我。

  如何创新,我以为,以画入书是书法创新的一条路径,也是非常有潜力且不被更多人们所认识的发展之路。

  在中国画的创作中,强调学习画之外的艺术,注重诗书画印的把握能力。在中国画中体现诗、书、印的影响。中国画的意境、空灵、气韵,不是单纯的色彩、线条,它是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同样,在书法的创作中,也包含着书法家对其他艺术的理解,包括对诗、画、印的理解,最重要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我以为,未来几十年的中国书法,以画入书一定能够起到开拓和引领书法的作用。

作者:林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