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评叶建新的艺术

  2009年初夏的一个傍晚,我们访问了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所长叶建新教授在北京东郊宋庄附近的工作室。他的画室和作品陈列馆,同他所亲自设计的住家院子一样,宛如一个丰富多彩的艺术馆,使来访者享尽审美的丰盛飨宴。他的由农家四合院改装而成的艺术工作室,从内到外透露着浓浓的自在逍遥的田园气息,花草果蔬交相辉映,爬满墙垣和支架的多彩多姿的藤蔓恣意向四处生长,它们仿佛要趁着珍贵的适时季节,一日一日挺拔增长,竭力显示出它们旺盛的生命力,为辛勤培育它们的主人增添艺术生命的气息。这些无声的花草茎叶深深地浸染了主人的艺术灵感和生命,耐不住无声的静默,竞相表露汩汩涌动在茎脉中的生命力。艺术、生命、自然和艺术家本身,已经在这里融合成不可分割的艺术创造生命体。也正是在这里,我们深深地感悟到“生命即艺术,艺术即生命”的道理。
  叶教授的居室兼画室的院落建筑设计,深深体现出“把酒话桑麻”的中国文人的古韵气质,而步入居所主人的房室内,则更使人领略到文墨古韵、艺术气韵的交叠涤荡。迈步跨入叶教授的三层个人工作室,迎面出现在眼前的,是墙壁和空间中布满的多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水墨画、油画、书法、雕塑及版画。这些是这位艺术家近十多年来勤奋创作的珍贵果实;透过它们,笔者已窥到了叶教授艺术生命的一斑。
  山水题材的水墨画是叶教授表达艺术的主要形式,也是他的艺术成就的主要凝缩,仅仅山韵系列作品,就以数以百计的惊人数量呈现在视野中。百多幅各自独立的作品,同时又相互渗透交映,试图通过有限和无限、可见与不可见、有形与无形的矛盾及其相互转化,活灵活现地展现出富有自然生命力的山水田园及其与人类文化创造活动的紧密关系。
  中国的水墨画向来具有将山水、绘画、思想心灵三者结合为一的优秀传统。中国水墨画艺术家,通过他们手中画笔的点播舞动,巧妙地把握绘画对象的背后深处所隐含的天地气韵,并使之与画家本人的心灵感受以及思想创造精神融合在一起,以致达到巧夺天工的程度;在作品结构和水墨浓薄程度的复杂交错中,在画笔的轻重交互和谐的飞舞运作中,把世界的气韵与艺术家的精神境界融合地呈现出来。但凡成功的艺术家,都自然地把握了其个人精神心灵与天地自然气韵相互交错、相互补偿、相互转化的关节点,极其潇洒自如地通过一气呵成的画笔运作过程,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呈现出自然与个人精神境界的完整和谐,也呈现出艺术创作再现和重生自然界与艺术家本人的双重生命的奇妙能力。
  相传在天宝年间,唐玄宗曾命吴道子亲往嘉陵江实地描画,然后回长安绘成壁画。当吴道子实地考查归来后,皇帝要一睹他的粉本,吴道子却答:“臣无粉本,但记于心。”而后吴道子奉命到大同殿完成壁画,只见他顷刻运笔,笔墨纵横,仅一天的功夫,就在宫殿墙壁上活生生地展现了嘉陵江三百里山水风情。显然,吴道子的妙笔创作过程,并非简单再现嘉陵江的真实山水,也非单纯巧妙细笔绘工,而毋宁说他成竹在胸的乃是山水的天然气韵,而其展现出来的,无非是个人的情感与审美视野。
  叶教授的水墨画作正是继承了中国山水画中对山水气韵的把握的传统笔法,他的画笔呈现出的艺术观念,让我不禁联想到吴道子的创作手法。叶建新教授的水墨山水中,并无矫饰的浓艳的色彩游戏,也无对一石一叶的细致的描摹再现,而毋宁说采用深深浅浅的墨色和画笔的勾勒,试图展现出山之韵、水之魂以及自然宇宙的内在崇高生命。他笔下的山,峥嵘无比;他笔下的竹,竹韵飘乎纸外;他笔下的虬枝,不仅坚韧有力,而且犹如涵韵待舞的树神之临风玉树。在叶教授的山韵画中,连一块块石头都充满灵气,它们当中,有的在体验湍湍水流的柔度和速度,有的则正在与其周围的泥石窃窃私语。
  叶教授的水墨笔触酣畅淋漓,大气洒脱。他的《山韵系列之四十六》,仿佛只是简单地挥舞画笔,却在粗粗勾勒几笔中,呈现出了连绵起伏的群山景象,似乎延绵不绝到无尽的远方,而画面呈现的似水、似雾、似桥又似云彩的起伏涂抹以及相互交舞的山群,其画笔之畅快,气象之恢弘,让人称奇和赞叹。所有这些,与西方当代艺术的象征主义相比,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他的《山韵之五十一》,以其磅礴之势冲击人的视野;远处的树木虬枝,让人感到大风过山,枝干倒向一侧,仿佛能听到飒飒的风声和树枝断裂的声音。在这一点上,叶教授做到了后印象派著名画家塞尚所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即在画面中,让视觉的感受转化成听觉效果,继而再转化成感知整体性的生命体验。
  他的《山韵系列之九十一》亦以粗粗浓浓的几笔,便勾勒出了突兀的峰顶、坚硬的岩石。这就是尼采所说的那种“让自然本身涌现出来”。叶教授的山水笔法总是如此,用极其娴熟简练的画笔,展现艺术家心中的山水之气韵。面对叶教授的纯熟艺术作品,所有鉴赏者也自是从其中找到了各自心中的山与水,感悟到山水中散发的灵韵,并在自身的心灵内部体验到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自然在我们体内的回声。
  在中国的传统中,绘画原本被称为“无声诗”,显然把绘画与诗歌列入同一范畴。所以,盛唐时期的王维,作为中国水墨画的鼻祖和写意画的先驱,曾经以其亲自创作的实践,把绘画与作诗联成一体,在同一个创作活动中,完成诗歌与绘画的浑然结合。正因为这样,宋代诗人苏东坡评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而叶教授也正是寓诗词意境于其大气磅礴的山水中。他作品的山骨水风中,不正透露出中国“豪放派”词人的特征吗?叶教授山水画中的风声、竹韵、山脉等,以其刻意地回避“婉约派”的细腻描绘和柔情万种,求得完整地表现脱去了柔软质地的山岭峥嵘之态及其恢宏壮观的气势,突出地显示了山岭之崇高品质,从而也在艺术创作方面独显一色。
  艺术与哲学不同,但两者在实质上都表现了人的不满于现状的创新精神,集中地表现人的生存的超越性,显示人是不同于一般自然存在物,也不同于一般动物,永远试图克服现有条件的有限性,不但幻想出一个又一个新的理念,勾画出一幅又一幅的审美画面,而且还敢于创建新的生活境界,通过实践把自己提升到更美好的水平,实现身体和心灵的共同更新,创造出全新的生命。
  叶教授的艺术创作实践及其丰富的经验,向我们展现了画家心胸中的心灵气韵节奏与天地万物的气势运动频率以及飞舞着的画笔水墨的浓厚轻重之间的交错和谐。值得赞赏的是,叶建新教授还善于将一向被称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创造性地革新成为“超越视觉艺术的视觉艺术”,也就是成功地在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完成了生命和艺术从空间向时间的全面转化。巴黎第十大学美学教授巴尔丁•圣吉隆(Baldine Saint-Giront)在对“崇高”理论的长期研究中,始终注意到中国艺术创作的特殊经验,她高度肯定中国艺术家善于通过山水的创作呈现出自然本身的崇高。她认为,只有像中国艺术家那样善于把握自然、艺术和生命的整体性,才有可能在艺术创作中实现符合自然和生命境界的优秀艺术作品。叶建新教授的艺术展所集中散发出来的,恰恰就是这样一条重要信息。但愿通过叶建新教授在巴黎等地的艺术展,进一步促进中法艺术和文化的交流,使两国艺术家共同提升艺术和文化创作的能力,加强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团结。

作者:高宣扬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