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英国的动态影像工业与它的反文化起源(以LUX为例)

2015-12-02 13:20

  近期在国际间掀起了不少关于动态影像与档案的讨论,例如今年亚洲文献资料库(Asia Art Archive)和MOMA合作举办一场名为“档案冲动:收集与保存动态影像在亚洲”的研讨会。

  可见的与可书写的

  在研讨会的介绍里,指出了一个广泛的事实;从1950年代开始,在亚洲有着活跃的实验电影、动画与录像艺术的生产,在缺乏档案机构进行作品的修復与传播的状况下,许多作品无法被保存,更别说开放资源让大众观阅。伯贝克学院电影研究教授(也曾是BFI发行部门主任)伊恩·克利斯帝(Ian Christie)曾提及电影的发行在电影史里关键的地位:我们理解的电影史都是由流通中的电影构成,除非电影被看见,否则无从被书写。如同关渡美术馆近日的《启视录:台湾录像艺术创世纪》充分展现了可见的与可被书写的关係,该展“出土”在1980年代起台湾珍贵的录像作品与装置,在目睹台湾录像艺术初生面貌后,又不免感到些许遗憾。在展览之后,这些作品又将四散回到没有被历史串连与展示的日常。在台湾,没有机构进行动态影像保存、修復,与发行仍是事实。历史瞬时闪现后,又将再次隐煺在黑暗里。

  发行作为历史的可能

  LUX入口海报墙

  在此我想切换频道,回想过去在伦敦的生活里常造访的电影放映空间。动态影像的放映与言论生产紧密的交织,经常绘制出一幅幅令人心神嚮往的图誌。在伦敦生活的日子里,气候阴冷潮湿是日常,私自认为在伦敦这么多活动的发生应该与气候相关,当街头风雨阴冷,大伙便往房子里挤着取暖,为了避免无聊,喝酒、电影放映、闲聊、音乐等等就自然而然地发生。LUX艺术家动态影像机构就是我常去的地方,位于东伦敦中东移民区一栋仓库改建的工作室,白日该中心是办公室,晚间便举办各式电影放映会,佔地不大的空间里还隔出一间小型放映室,来这里的人像是老朋友一般,放映会前互相打招唿,会后通常都会到附近的酒吧续摊闲聊。显然LUX已经有了固定的观影社群,在小小的空间内,亦惊人地收藏了全欧洲为数最多的动态影像作品,目前LUX将自己定位为动态影像代理与发行机构,其目的在向观众推广动态影像作品并建立相关实践的言论。

  LUX主要活动在于发行(distribution),在与艺术家协定之后他们保有作品不同格式的档案并负起影片出租接洽,影片出租的收入由机构与艺术家分享。也因为收藏有大量从1960年代以来的动态影像作品,LUX的资料库也开放给合作的策展人与研究者使用,希望他们能从典藏中重新策划新的观点,或整理出崭新的言论脉络,如邀请年轻学者艾德·伟伯-因格(Ed Webb-Ingall)作为驻地作者,他做的是伦敦1970年开始盛行的社区录像(community video)的历史研究,而在今年11月起他们也邀请BFI(British Film Institute)艺术家动态影像策展人威廉·法勒 (William Fowler) 策划《就是现在:后庞客的电影与录像》,探讨1980年代英国动态影像另类生产。这批影像的奇花异草由艺术学生、俱乐部常客(clubber)、新浪漫主义者与后庞克成员创造,带着强烈的DIY精神,用着便宜的家用式摄像机如VHS、八厘米创作成为自我意念展现的工具,挑战谁有权掌握电影拍摄的机器与概念,女性、同志、黑人创作者不断加入战场,解放了影像机械的使用权。除了发行之外,他们还运用丰富的典藏资源与中央圣马丁学院合作合办动态影像的研究所课程,教授策展、发行、创作与研究等理论与实践相系的课程。

  配合高重黎伦敦个展:高重黎:持放映机的人,5月14日与LUX合办沙龙“高重黎与实验电影在台湾”的放映座谈,邀策展人周郁龄,艺评张世伦,泰德电影策展人George Clark座谈

  今日英国蓬勃的“动态影像工业”专业分工,有专营委託制作的单位如Artangel、Film and Video Umbrella,专注动态影像策展与巡迴放映的Videoclub,其中,LUX的定位与历史最为特殊,承继着英国实验电影历史的前身,为一群以实验电影创作者组成的互助会 London Film-Makers’ Co-op(LFMC)受到美国在1960年代地下实验电影风浪的影响,他们最早起始于一家名为贝特书局(Better book)的地下室书店组织实验电影放映。有鉴于实验电影创作者与产量贫瘠,一群包括史蒂芬·沃德斯金(Stephen Dwoskin)、彼得·吉达尔(Peter Gidal)、大卫·柯蒂斯、迈尔康·勒·格瑞斯(Malcolm Le Grice)等在1966年开始专注在作品的制作与发行,藉以打开实验电影能见性。但与今日经常在电影院或美术馆展出的动态影像不同,当时放映场所经常是书店或舞厅俱乐部,如知名的飞碟俱乐部(UFO Club),一家录像/摇滚混合的地下舞厅,在台上表演的是软机器乐团(Soft Machine)或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舞台背景放映的便是实验影片。Co-op与美国地下电影创作者有着密切联系,乔纳斯·米卡斯(Jonas Mekas)在1966年曾写信给Co-op提议送Co-op价值200美元的电影拷贝请他们协助发行,因为欧洲观众想一睹美国的实验电影却苦无机会。

  “LUX沙龙:高重黎与实验电影在台湾”映后座谈

  有了美国创作者的大方捐赠,Co-op开始了发行图书馆。图书馆经营的发行带来少数收入,但在团体内运作模式依然强烈依靠自愿者无酬帮忙,但在1967年Co-op失去第一个家贝特书局之后,一部分成员开始寻求国家资金补助,另外部分成员坚持Co-op的独立,因而在1968年出现路线之争与出走潮,较具行动主义倾象的杰夫·基恩(Jeff Keen)、大卫·拉赫尔(David Larcher)与沃德斯金都离开互助组织,留下结构电影与物质电影走向的莉斯·罗德(Lis Rhodes)与柯提斯等人,而Co-op也配合国家补助实验电影的政策,逐步形成其一半由国家补助、一半由发行营收的机制化样貌。在LUX机构化的今日或许与1980年代的激进与运动精神相去甚远,但是他们不断地在影像策展里回望过去自主的社群精神。正如《就是现在:后庞客的电影与录像》这个策划揭示的,正是过往影像创作的独立制作精神使各种影像创作百花齐放,而造就今日完整齐备的影像资产——说是资产一点也不过份,LUX今日赖以为生的重要典藏就是从1980年代以来影像创作者试图在经济与市场寻求生存之道而创生的营运方式。

  【注释】

  1· Julia Knight, Peter Thomas, Reaching Audience: Distribution and Promotion of Alternative Moving Image, (Bristol, Chicago: Intellect, 2011): 40-41·

  周郁龄

  学历 私立世新大学 平面传播科技学系 摄影组

  国立台南艺术学院 艺术史与艺术评论研究所

  伦敦大学 伯贝克学院 The London Consortium 人文与文化研究博士班 经历 2002-2004《艺术观点》《大趋势》杂誌编辑

  2002 台湾美术地方发展史全集 台中地区 计画助理

  2002 “台湾艺术全集,PartⅡ: 偷偷爱上你”策展助理

  2006-7 台北艺术大学 科技艺术研究所“台湾媒体艺术计画”计画研究助理 (主持人 袁广鸣)

  2009 英国 曼彻斯特 华人艺术中心“陈界仁个展: 帝国边界Ⅱ-西方公司”助理策展人

  2010 英国 伦敦 Rag Factory 台湾当代艺术展“外挂×附加 一段城市间的预演”策展人

  2011-12 数位荒原作者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周郁龄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