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4年金秋的一个午后,习惯性地打开微信朋友圈,右手的食指在手机屏幕上漫无目的地向上划着,打发着无聊的时间。突然一片明亮的色彩印入眼底,随着惯性向上移动的指尖戛然停下,在那里定格了下来:一幅向日葵画吸引了我。黑色的背景下,一只圆润质朴、透着金属亮泽的黑色花瓶,还有花瓶里金色四溢的向日葵,像极了一群身着金色衣裳的精灵,在暮色中伴着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跳着典雅而又轻快的舞蹈。惊艳!李介公先生的画作给我的第一印象正是这两个字。
随着惊艳而来的则是惊喜。看到那幅让人瞬间打消倦意的向日葵后,我连忙打开左上角的头像,进入李介公先生的个人相册,果不其然里面还有很多幅作品:蓝色的白桦林、镶金边的荷花、气势磅礴的圣湖,木雕质感的老子画像,泥塑的兵马俑,青铜器质感的马匹,多达几百幅。画作或厚重,或明快,或奇特,或梦幻,画风多变,不拘一格。尽管风格多样,但是李先生的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鲜明的色彩对比带来的强烈视觉冲击以及这种视觉冲击带来的与众不同的辨识度。见多了四处泛滥的抽象画和过度强调写实技巧的具象画,这种意象派画作的确让人感受到一种眼前一亮的惊喜。
随着惊喜而来的则是惊叹。因为比较欣赏李先生的画作,和李先生的交流自然也就多了起来,没想到这些看上去西洋画色彩浓厚的作品竟然是用中国画的传统纸墨和西洋画的颜料创作的!李先生自幼习画,年轻时曾一度痴迷于大写意泼墨画,也曾受过专业的西洋画训练,近年来他一直在思考中国传统绘画的创新问题,并积极探索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相契合,东方艺术与西方艺术相融合的艺术创作形式。他的作品不仅视野开阔,而且极具原创性,同样是草木山水,他的画作在饱含了生机和热情的同时,还传递了一种独特的韵味。而这种韵味恰恰来源于他与众不同的创作方式。
概括起来李先生作画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是先画色彩后上墨,从亮色起笔,逐渐向中间色过度,最后上墨;其次利用宣纸的渗透性从画纸背后上墨,而非正面上墨。在正面上色的时候,其用笔深思熟虑,通过行笔的疾徐轻重让色彩产生厚薄虚实之分,尔后通过墨的渗透,产生一种既预先设计又意想不到的墨彩交融的肌理效果。再次,因为是背面上墨,所以作画过程与篆刻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需要极强的逆向思维,不仅如此,在上墨之前,从正面观画,犹如置身森林而不见森林,上墨之后,方能看到整个森林。最后,因为长期从事摄影工作,李先生擅长将摄影里的光影手法运用到绘画中,所以无论是花卉还是山水,他的画作总有一种因为光影对比而产生的视觉冲击力;而他的广告绘画从业经历也让他在绘画时能跳出现实的束缚而具有超凡的色彩驾驭能力,因此经常会创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惊艳之作。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源泉,也是一条充满艰辛、前途未卜的道路。两年多来,李介公先生远离市场喧嚣,苦心孤诣,不断探索尝试,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只为能走出一条别样的中国画创新之路。
惊艳、惊喜、惊叹只不过是一个外围观众的直觉感受,至于画家本人创作每一幅画的内心则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管如何,李介公先生以特有的手法,创立了自己的艺术样式,拓展了现代绘画艺术的表现语言。这些都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意义,并为广大观众所认识。不仅如此,李先生不攀附随流、不受市场左右的创作态度也理应受到大家的尊重,寄望他的艺术探索、创新之路能够日新又新,时有惊鸿画中来!
作者:孝汖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