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存在与时间——刍议许永城绘画作品中的光影意蕴和哲思

  初看许永城的画作,你会瞬间体会到一种哲学化的意蕴,也会不自觉地想起海德格尔所著的那部《存在与时间》。许永城的绘画通过主观构建出来的光影,实现了画家对时间、空间和此在的个人化理解和视觉转换。他在画面里所营造出来的绘画之光,与生俱来地包含着黑格尔所说的“内在精神性”。我们可以将许永城的绘画精神诉求归结为画家对停滞的时间、寂寥的空间和无声的世界三个概念的哲思与迷恋,借此,我们可以通过他这种个人化的体悟更为深入地探讨其作品独特的样式的由来。

  事实上,艺术作品中的时间和事物的存在方式通常都具超越现实有诗意,这种诗意总会唤醒潜藏于每一个人心灵深处的体验。比如塔科夫斯基电影《镜子》和《乡愁》里的长镜头;再比如米兰·昆德拉小说中描绘的“慢”。这些被艺术语言拉长,并近乎于停滞了的时间,使得电影或小说中这样那样的事物都富有了哲思的意味。“慢”既赋予了人们对此在的反思,“慢”也放大了奔忙生活时视而不见的世界本质。和电影和小说相比,绘画这种静态的艺术形式在表达静态时空这个方面上天然的具备绝对的优势。作为画家,许永城显然清晰地认识到了绘画与时间表现的内在关系,并体悟到了“慢”的艺术价值。他通过长镜头般的构图,营造出时间停滞的气息,促使观者注目于接近于永恒的某一刻,并勾起观者记忆深处对寂寞童年的时光、青春已逝等等情感的回忆:那些都是对记忆里慢时光的回忆。显然,画家受到了爱德华·霍珀以及莫兰迪等画家的影响,自觉地将某种永恒性融入进画面之中。有别于霍珀绘画里“物质化”的永恒性,许永城作品中的永恒性来源于东方意味的书写性,这是一种内敛和审慎的书写,画家在内心的诉求的驱使下,在限定的情绪下去触摸和体验精神的物质化转换。这种被严格限定了的情绪是指引画家沿着这一精神轨迹从事形而下学的技术选择的标尺。永城作品中长时间的聚焦与凝视让我们反思现实的忙碌与浮躁,其实,一分钟的驻足都已经变得如此宝贵。

  光与时间总是一对孪生姐妹,它们经常会在文本里同时出现,比如时光,再比如光阴。对绘画艺术而言,光是表达时间的重要手段,印象派、形而上画派都极为看重光的时间指向。光的作用远不仅限如此:光又是传达画者情绪,表达主观精神的重要方式,更是呈现个人绘画风格的载体。在许永城的绘画里,光是他实现表现停滞的时间、寂寥的空间和无声的世界最为重要的手段和语言之一。画家非常善于通过光营造孤独的气氛和凝固的时空,他在2012——2014年创作的《空房》系列作品中,忽明忽暗的光源总是被放置于远景处,近景中处于背光中的景物以及中景那个似曾相识的逆光中人的背影都模糊在低明度、低彩度的氛围里。这样的设置一方面勾起观者对那束光的好奇心,另一方面也赋予了背光中景物的模糊性和由此产生的神秘感。这种光源使得画面的纯度变化分配到一种既合情合理,又充满形式意味的秩序里。画家这样的安排与设计也提供给自己着力“写虚”的空间,暗光下的景物在模糊了边缘也消失了细节的同时,十分简洁而又单纯的形象则得以完整地呈现出来。我十分欣赏这种所谓的“写虚性”,这种通过虚弱化现实真实,进而进入了书写精神实体的层面绘画方式,让我不禁联想起倪瓒和八大山人。

  许永城绘画的造型单纯而概括,这赋予了画面厚重而神秘的色彩。在他的《安静的房间》和《阁楼》这几件作品中,背对观者面向光而坐的人物让你觉得似曾相识又无法分辨,这种度的掌控显然出许永城对其精神表达的准确性。画家显然对诸如孤独、疏离、空寂等这些人类普遍情感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在作品中不难发现,这些情感又是全然当代的,尽管这种情感的传递并没有完全摆脱情节性和叙事性的方式。永城绘画中的叙事性更接近于诗的表达方式,含千回百转于寥寥数言。

  永城的绘画空间来自于他对面积的分割和明度节奏的安排,这是一种现代主义的形式法则,画面散发着寂寥情绪的空间更接近于一种心理上的空间。渴望接近而又保持距离这种既相互排斥又内在吸引的矛盾情感潜藏于绘画里无声的世界中,没有人知道下一秒钟会突然发生什么,寂静的空间中蕴含着某种心理上不安,一种不可名状的不确定感。光影的分布在平面上划定了画面的空间位置,这种精神化的绘画空间里蕴含着空寂与无声的力量。永城始终在激情与平淡之间保持着审慎的距离,他没有直接地将同情与忧伤宣泄在笔触之上,而是理性地驾驭和处理它,将即将冷却的情感记录下来,这种恰当的温度使得作品呈现出感性与理性交织于一起的精神力度。

  许永城欧洲的访学经历无形中影响到了他作品的气质,他的绘画中散发着一种迷人的“洋气”,这种国际化的气息不仅仅来自于个别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而是鲜明地体现在画家对作品色彩的质量和视觉的品质的要求上。纵览永城其各个时期的作品,这种油画的高贵感始终不曾消失,这也是永城作为职业画家对绘画性的深刻理解和对绘画本体语言坚守所带来的艺术品格。

  许永城是一个观念先行的当代画家。他非常善于设定作品精神理念,并通过预设的观念和精神线索指引自己创作的所有过程。他的创作在精神层面里始终是非常自觉的。在他的创作的过程中,一些关键词会始终在其头脑中萦绕,这些关键词是经过画家内心反复斟酌和筛选之后而凝聚出来的精神向度。这种精神向度成为了画家整个创作过程中的座右铭和精神导师。从这个点上来讲,许永城独特的绘画范式也带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启示:假若一位画家作为艺术家存在的前提如果已经非常清晰了(精神自足),那么,接下来的技术问题就会变得迎刃而解。其实,根本没有哪一种绘画方式和技术具有普遍价值上的基础性和公共性,任何一种艺术方式只有、也必须在与艺术家的精神诉求达成共鸣时才会生效。这让我想起尼采的那句名言:“强烈的情感会教给你如何去画。”

  作为青年画者,许永城显然已经非常成功了,首先,他自觉地探寻到了一个既个人化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创作基点,同时,他也寻找到了与之相匹配的独特绘画方式,更重要的在于,在他的内心中,早已建构起了自己绘画艺术的精神尺度。

李书春 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绘画系主任

作者:李书春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