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莫斯科到圣彼得堡需要做几个小时的高铁,此时虽是下午4点,莫斯科的极夜已即将开始。突然地平线上阴沉了几天的云幕下,夕阳打开一条横贯天际的光带,玫红色的晚霞渲染了整个云幕,大地上沿路的风景,无论是河流、沼泽、云杉林、乡村统统被映照。炫目的一刻来的如此突然,这似曾相识的霞光让我想起了90年代的北京,想起了校尉胡同的老美院,此次俄罗斯之行对我而言是对往昔的回望,是对年少时追慕经典的朝拜,也许只有远离了北京,在这陌生又熟悉的文化中才能找回过去的自己。
12日下午,圣彼得堡的路灯已经亮起,我们过了涅瓦河,便来到列宾美术学院的教学大楼前。楼门上的圆雕间隐约看到一行字“献给自由的艺术——1765”。列宾美术学院是俄罗斯美术教育的最高学府,与巴黎的中央美术学院齐名,是世界著名的四大美术学院之一。列宾美术学院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一七五七年由俄罗斯著名教育家伊万·伊万诺维奇·舒瓦洛夫倡议建立,一七六四年女沙皇叶卡捷琳娜颁布命令宣布学院的诞生。学校自建校起就确立了为俄国艺术培养各类专业人才的宗旨,门类包括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理论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下午的列宾美院里异常安静,很少看到学生走动,我们参观了教学主楼、展厅与石膏馆,向导濮博士建议我们看看美院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着两百年来优秀毕业生的作品。博物馆里作品繁多,让我想起了老美院的陈列馆,从古典到近代依次排列,可能是昨天参观了“冬宫”,视觉审美疲劳,没有太兴奋的作品。荣宝拍卖的刘总走在前面,在一幅大油画前停住,我也跟了上去。不可能吧!怎么会有这张画呢?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如色彩交响乐般的油画——《菜娥》,作者是美国艺术家费欣。令人不解的是除了《菜娥》,周边的墙上挂的都是费欣的肖像画习作。
同行的郑山麓老师走过来解开了谜团,原来美籍艺术家费欣是俄罗斯人,列宾美院的高材生,大师列宾的亲传弟子。
费欣,全称尼古拉·费欣,1881年生于俄罗斯,先后在喀山美术学院和列宾美术学院学习。费欣在美院进入列宾画室学习,但在艺术追求上却有自己的主张,和列宾走了完全不同的道路。这个时期他画出了毕业创作《菜娥——卷心菜收获的季节》(为此他获得了去法国和意大利出国考察的机会)和《无名女郎》(此画在慕尼黑国际展览会上获得了金质奖章)等优秀作品。1910年,他回到喀山美术学院任教。1916年被选为俄罗斯艺术院院士。1923年他应纽约艺术学院的邀请前往任教,此后再也没有回到俄罗斯,直到1955年在美国去世。
费欣最为国人所知的是他的素描,整个七八十年代的国画界几乎都在学费欣,他的素描自成一家,刻画深刻,利用线面结合的方式很好的处理了光影造型与形式语言的关系,这与其他俄罗斯学院派画家是完全不同的,时至今天在国内高校中国画教学中费欣的素描仍是极佳的教学范本。费欣的素描人物性格鲜明,他对人物个性的表现深入而细腻。他的素描不是创作的草稿,是有独立个性、形式完整的艺术作品。
费欣追求自然与真实,他的油画喜欢从平凡生活中直接取材,探索出与当时盛行的印象主义不同的艺术手法,他的画颜色与笔触抽象,表现中有很重的装饰意味,今天看来很有些现代主义的味道。费欣擅长肖像画和风俗题材的创作,他喜欢用刮刀代替笔,画面肌理效果丰富,色彩响亮、饱和;对比鲜明,象一部色彩交响曲,令人过目难忘。但是这样一位艺术天才却在美术史上几乎被人们淡忘了。
博物馆里费欣《菜娥》的周围,陈列着费欣几幅较小的肖像习作,即使是小作品,独到的个人气质与语言,与周边的其他学生作品可以形容是格格不入,想不到在以教学科学严谨,理性规范闻名的列宾美院竟会有费欣作品的一席之地。
费欣在俄罗斯学院绘画体系中不是代表,甚至可以说是异类,但是作为学院的毕业生,列宾美院在博物馆中给了他超过其他人的殊荣。几天的游历让我重新审视我们熟知的苏派绘画,作为根植于民族传统的俄罗斯学院现实主义绘画是有源头可循的,在民族命运的转变中,一步步走出了西欧艺术的影响,俄罗斯艺术家们紧随时代脚步形成了绘画的民族特色,自信而包容。从彼得大帝开始,这个民族一直在寻找自强与自信的道路,就如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所说:“如果让我再活200年,我会让整个欧洲变成俄罗斯的领土。”民族精神是艺术家的集体意识,他会引导艺术家创作有质量的时代杰作,这同样适用与我们。
陈晓峰 2016年1月
(本文发表于2016年7月16日《美术报》)
作者:陈晓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