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9-12 11:09
雕塑,古老却又恒久新鲜。年轻一代的雕塑艺术家正在向更丰富的表现迈进,不断拓展的材料背后,是与更多艺术形式的相融合而衍生的关于雕塑的“新”的无限性。而回到雕塑最初的功能,改变空间,使其更具质感的一种方式,在不断的城市化进程的时代背景下,雕塑也被赋予了更大的需求空间,而这一切都是雕塑未来的“新可能”。
《中国雕塑》执行主编 唐尧(左)、“新雕塑2016”策展人、Hi艺术中心出品人 伍劲
唐尧:我期待看到年轻一代雕塑艺术家在方法论的宽度、形式语言的深度和精神的厚度上产生多元的生长点,在未来形成非常自由丰富的生态系统。
伍劲:我更期待的是雕塑和生活衔接的可能,雕塑有非常现实的需求、可以改变空间,让空间更有质感,比起绘画它的使用率会更高。
由唐尧在亚洲艺术中心策划的青年艺术家群展“斜面”展览场景
Hi艺术=Hi 唐尧=唐 伍劲=伍
雕塑语言本身的魅力无法被取代
Hi:二位关注年轻一代雕塑的立足点在哪里?
唐:我希望看到中国青年一代雕塑精英在方法论的宽度、形式语言的深度和精神的厚度三个维度上产生多元的生长点,在未来十到二十年会形成一个非常自由丰富的生态系统。
伍:有做一个新空间的时候,我发现雕塑展可以把整个空间都用起来,并且用雕塑来串场比绘画更加生动,空间呈现也更舒服,而在艺术家选择上相对来说是随机的。
Hi:新的雕塑呈现了哪些新的气象?
唐:材质语言的拓展是近10年来青年雕塑的一个比较强劲的方向;观念化的、装置化的作品也呈现良好势头,特别是一些跨界发展的努力,比如机械程控感应互动的作品,数码技术的雕塑应用;与音乐、舞蹈、行为艺术的结合体。这些努力丰富了雕塑的表达系统,使雕塑可以向场域性、沉浸式的整体艺术的方向挺进。与此同时,具象或新具象的作品也保持着较高水平的运行。
伍:从向京以来的带有当代情绪的具象雕塑,是目前在中国很受欢迎的门类;另外基于对材料的研究的材料美学类的,但这一块成功的案例特别少,李晖对亚克力和玻璃材料的运营可以算一个;去掉材料禁锢的观念雕塑虽然具有传统雕塑的美学美感,但表达的已经是雕塑以外的事情,比如王郁洋;比较复杂的材料科技派雕塑在过去比较少看到,现在有一些年轻的艺术家跳了出来,但实际上作品很少。
流动性和时代感是对雕塑的新期待
Hi:具象雕塑的未来在哪里?
唐:具象雕塑仍然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方向,它是雕塑形体塑造的基本语言。关键是这种方式如何对新的文化问题和审美趣味做出自己的呼应和转化。比如新现实和艳俗,比如年青一代的动漫文化。还有从传统资源中转化出来的新具象,与观念艺术结合的新具象等等。这个方向有一个优势,就是最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也比较容易得到市场的认可和接纳。
伍:具象雕塑在内容上的衔接,或者是延伸,是代表了一代人的体验的。比如向京有女性的视角,颜石林有一个特别朴素的、受到生存挤压的80后的视角,我觉得这就是所谓的当代感,一种特定的时代感,具象雕塑需要看到这个。
Hi:你怎样看待其他门类艺术家跨界介入雕塑?
唐:这种介入很好,影响了雕塑形式语言的惯性或惰性思维。在生命繁衍中,这是一种杂交优势,当然就需要我们转换那种传统的专业门类的判断标准。
伍:跨界雕塑家有他的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想法会更多,这个部分是应该鼓励的。跨界艺术家当然也会刺激到专业雕塑家,让他们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
Hi:机械动态雕塑会是未来的趋势吗?
唐:我做过一个展览叫做“斜面”,是想要强调一种流向未来的动势。五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虽然看上去都在动,但实际上他们属于不同的美学方向:液态快闪材料;混沌机械美学;传统工艺的更新;手工美学和数码美学。“动态雕塑”在这里除了是艺术表达的需要外,还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方式。它更有趣味,更接近当下流动的液态的信息生活和审美心理。所以,至少它在此时是更有效的。我所关注的应该是这种有效性和它所蕴含和传达的属于未来的美学起点。国内这个类型的青年雕塑家还很少,可以说是正在崭露头角。
伍:偏向技术派的动态雕塑,是我是比较有期待的。用一个非常简单的技术呈现了不一样的感觉,我觉得这个事本身就非常有趣。因为就整个中国来说,在技术上都相对比较笨拙,不够轻盈。比较来看,埃利亚松做的动态雕塑都特别的简单,但能花样百出的制造出不同的情景,并且让每一个情景都可以成立。
Hi:雕塑中情感的表达与观念的表达更看重哪一个?
唐:两者我都看重。我不排斥真挚的情感表达,也很喜欢高冷的结构或思辨。过于滥情了,艺术会走向极少;过于单调了,它又会摆向生活。情感可以肤浅也可以沉郁,观念可以敏锐也可以投机。
伍:我更期待的是雕塑和生活衔接的可能,所以更看重的是能否表达特定时代的情绪和情感,一种时代的气质。
“斜面”展览中汤杰作品《何途》(前面局部)及张升化 《行者无言》
雕塑有更广大的新空间
Hi:雕塑市场目前处于哪个阶段?
唐:雕塑与绘画相比,在收藏市场上基本是处于货真价实的水平。依靠收藏能够保持创作条件的人为数不多。但雕塑家比油画家有一个更广大的业务空间,就是户外雕塑和公共艺术。这个空间的需求是大多数雕塑家的主要经济来源。
伍:从雕塑家的市场来看,最成功的几个艺术家肯定是还是展望、隋建国、向京,70后是李晖、郑路,80后有颜石林、李伟&刘知音,整体来说是不多的。这其中最多的还是具象雕塑,它有受众,毕竟看到一个中国面孔的雕塑跟你看维纳斯还是不一样的,依然具有新鲜感,所以具象雕塑还是有相当的市场的可能性。前沿的雕塑,包括关于材料本身和材料与空间关系探索的雕塑,以及科技派的雕塑我觉得还有稀缺,但市场需求其实特别大。比如里约奥运会的火炬仪式,材料、空间、技术,抽象的形态、运动这几个因素都在,就是一个当代的“新雕塑”,并且不需要过高成本就可以实现非常绚丽的效果。从奥运会倾一国之力的活动将雕塑作为他的落脚点,就知道新雕塑需求是挺大的。但你得先做出来,并且做得更完美,能打动人,这个需求才能成立,否则的话还是不成立。
Hi:雕塑市场的最终诉求在哪里?
伍:我是觉得中国的城市的建设如此繁荣,甚至是全世界在过去几十年里面都没看到过的。城市化进程给雕塑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所以雕塑有非常现实的需求。它可以改变空间,让空间更有质感,这是雕塑的功能,比起绘画来说,其实他的使用率可能会更高。
Hi:新雕塑未来还会有怎样的可能?
唐:“新雕塑”是一个很难界定的概念。泛而言之,它可以沿着自己原有的语言做新的审美转化,比如德国的新表现主义和中国的新水墨新工笔;它更可以向与其它艺术门类接壤的领域扩张和拓展;它还可以嵌入并借助科技的成果,人类学、社会学、文化考古和政治诗学的成果,向系统艺术和整体艺术推进。如是,则“新”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Hi艺术中心展出的郑路作品《荣誉的坟墓》 150×110×160cm 不锈钢 2015
来源:艺术国际-评论 作者:刘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