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12-08 17:11
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展览海报
“今日文献展”的提法策展人黄笃透露,最初起这个名字,只是想在标识其学术定位的同时,避开那些年泛滥的“双年展”、“三年展”。“文献展”展的并不是文献,而是把艺术品当成是一种“视觉文献”,以突出展览具有研究性的价值取向。
2007年与2010年,“今日文献展”共举办过两次,总策展人均为黄笃,参展的艺术家众多,也有国际策展人参与联合策展。虽然展览避及“双年展”之名,但“今日文献展”采用的组织形式与结构还是一种“双年展机制”——国际视野、有一定体量、周期性举办、并且由海外+本土策展人共同主导,提出具有公共性的讨论议题,等等。
展览的外文标题“BRIC-à-Brac:The Jumble of Growth”,中文标题则是“另一种选择”。二者之间不是互译关系,而是并列的多重意义。策展人黄笃介绍说——“BRIC-à-Brac”是法语的俚语,反映的是混杂、混合的状态,“Jumble of Growth”是“混合的生长”,这是讲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另一种选择” 是一种态度,一种观点和分析。这三个概念,三种语言,是一层一层的逻辑关系组成的,是一种递进式的关系。
“我们希望能够将中国看作一个整体,把它放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思考,从艺术的角度,找到值得讨论的问题。”——这一方面是充满了雄心的,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具体与切实的策展理念。主打“区域牌”是本次展览一个策略。该展览将关注的区域锁定在了发展中的“金砖五国”。从社会学角度,着眼于全球化演变中新经济体可能催生出的新的现代性。而在艺术内部,在以西方为中心的艺术主线之外,挖掘其它区域的非线性活力,试图从中找到某种“未曾被定义的东西”。
Wim Delvoye,消化系统5号,装置,303 x 79 x 333 cm,2006
苏伯德·古普塔(Subodh Gupta) 《无题》 综合材料 441 x 111 x 101 cm 2012
王广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装置,80X80cm,2016
什么是“另一种选择”?
虽然,展览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金砖五国”作为聚焦点,但实际上,展览所包括的艺术家并不局限在这五国。策展人希望的是以最为突出的几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种代表,由此幅射到全球化版图中被称之为“中间地带”的部分。
“我们有西班牙、古巴、墨西哥的艺术家,还有智利的艺术家、巴拿马的艺术家,甚至伊拉克的艺术家。” 策展人黄笃说。
这些“中间地带”的国家,是介于发达资本主义所代表的西方(欧美国家)联盟与处在落后贫穷边缘区域的国家之间,形成的一股新崛起的力量。“不同于西方跨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知识生产方式,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自身国情出发,建构了不同的国家现代性和文化发现,它们在接受全球资本主义影响的同时,也使自身从中获益,并取得进一步发展。其复杂而多样的经济政治图景具有另类现代性的特征——值得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给以关注和分析。”
展览希望摆脱常态化的全球化语境,那是一种西方中心主导的“全球化”。如果将目光投向这些中间地带上,这些国家与地区鲜被人们了解,可以展现出更多全球化中具体的差异与共性。
Kendell Geers,全世界受苦的人,绘画,64 x 100 cm,2016
Marcela Armas,自我机器,装置,尺寸可变,2008
马斯科·拉米雷斯·埃雷(Marcos Ramirez Erre) 《城市肖像》 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12
展览并没有过多地将地缘环境作为布展线索,而是将不同国家与地区的作品放在一起,以呈现出一种真实的对话关系。
“全球化的图景中,那些被我们定义的中间地带的面貌,以及它们在世界范围的影响力,是不是通过这些艺术家的作品都能反映出来,这些问题是我们不断在自我发问的。我们也希望能整理出来一个视觉逻辑,让观众在进入展厅之前对这个地带即充满想象。进入展厅后,每位艺术家的作品中的故事背景与叙事逻辑,将逐步强化出中间地带的地缘轮廓。与此同时,我们把不同国别的艺术家相关的话题并置在一个空间中,让作品与作品之间形成一种对话关系,以此强化中间地这种交叠的、混合的艺术活力。更确切地说,这种活力,可能真实的来自于艺术家对于身份的认知,对现状的忧思,对发展的展望,以及他们及其明确的艺术立场与态度。”今日美术馆副馆长晏燕说。
“不稳定的状态已经扩散到了全球的文化层面,与欧美发达国家所代表的超级现代性、跨国资本主义的经济和知识生产不同,这些中间地带的新兴国家能否从自身国情出发建构了全球多样现代性——各自不相同的另类现代性,重视思考和伸张自主性的文化价值观。” ——展览希望提出这样的问题,但艺术并不能给予解答,它最大的意义是促发一种思考。
“这个展览不仅仅是给专业人士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要给大众传递一些信息,艺术有时候跟观众有很大的距离,我跟联合策展人莫斯克拉讨论时,也一致认为,我们应该避免过度‘文本化’的一种展览方式。我们希望能尽量视觉化,并把视觉所隐喻的东西、所包含的观念传达出来,这是我们选择作品的一个角度。” 策展人黄笃说。
“另外,我们尽量避免杂乱。现在很多展览就像一个大杂烩,让人一头雾水,观众在作品面前呆不住,走马观花很快看两眼就走。而我们在这个展览里,希望尽量营造一个思考的环境,让观众能够面对作品感悟和体会。”
同时,策展人也希望避免对社会问题过于直白、简单与表面化的现实主义式呈现,更多的作品是“通过一种直觉与洞察力,把人类自身生存的境遇或隐喻或诗意地表现出来,以此来建构这个展览的整体性。”
“第三届今日文献展”将于2016年12月10日在今日美术馆1号馆和3号馆展出。来自中国、墨西哥、西班牙、巴西、印度、俄罗斯、南非、韩国等不同国家/地区的50位/组艺术家参展,探讨不同文化语境和发展形态下的艺术表现特征以及混合活力。
布展现场
策展人黄笃与参展艺术家在布展现场
作者:蔡春伟,王飞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