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武海龙《状态》系列作品
——可视形色与本我形色
王亚中
(王亚中,旅美艺术家,现任加州美院院长,“龙城艺术”创建人,太原艺术博物馆执行馆长)
写实作品,不同与写真作品,写实作品的制造,分“内观性”与“外置性”。通常写实艺者,在对事件与故事的感召下,激活本我之述说欲望,将情景,进行人为组合,构图于载体中,并有相对真实的物象造型与物象固有色或加之环境光色的人为构成,基本在原情景的陈述中,真实再现了事件与故事发生的焦点与环境。写真作品,属照搬情景的可视再现,细化或超照相式的微观描画,技术似乎引领了载体呈现人为处理,并无更多的写实绘画的聚交与光色形的改变状态。这两种属艺者与作品分离处置,即“外置性”。读海龙《状态》作品,让我们都无法找到其物象的现实情景,在形色的呈现中,也无法完全对应现实可视形色。这里说的“本形色”,更有可能是一种艺者人为的体验之形,人为的需要之色,脱离了艺者与载体的“隔离”述说方程,进入了“状态”与载体的互融呈现,即所呈现的形色,便是艺者之“本我状态”,“内核反应”与“现实可视”之统一呈现。海龙《状态》作品系列,属假现实的现实精神态度“本我”呈现,非现实的现实,现实精神的形态转换生成作品,切入了艺术的本源——体验与转换处理再现,海龙参透了这一点,形成了自我形色体的自述语言,统一了表象与内核的分离感。形,自我制造之形。色,自我感悟之色。海龙《状态》作品系列,却也贴切了现代艺术的根本,改变与自我语言陈述的宣言。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