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以己之勤 琢艺术之精

  艺术家档案:曾亚林,男,1964年生,广东兴宁人。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美术系,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江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系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中国民间艺术学会、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景德镇市陶瓷研究所。

  与亚林老师的相识,源于对其父亲——著名陶瓷艺术家、中国陶瓷艺术大师曾维开先生的一次专访。亚林老师谦和的话语和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父亲的崇拜之情,让记者记忆犹新。父子俩同为“国字号”大师,在这个陶瓷艺术家林立的瓷都却只有曾亚林父子。

  在这个早春的周末,记者再次见到了亚林老师,依然是那抹熟悉的微笑。当记者问到为何会和父亲一样,选择陶瓷艺术这项事业时,他腼腆的说,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亲以强迫式的方法让他学习绘画,当时年幼的他还不明白父亲的苦心,总在玩耍过后才想起父亲要来检查功课,于是提笔就画,虽匆忙,但却画出了题中之义。稍大一些便渐渐对绘画产生了兴趣,不再需要父亲每日督促,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学画、一起写生,学素描、打基础。先后师从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姚永康先生、著名传统瓷雕家陈梦龙先生,学习传统雕塑,与最传统的工艺打交道,在1980年参加工作后,才逐渐开始接触陶瓷。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从最底层陶瓷工艺开始做起的曾亚林,从泥土到最后作品烧制成型,皆能独立完成,在陶艺界并不多见。1993年进入市陶瓷研究所,由陶瓷雕塑设计转变为了以陶瓷绘画为主,并幸运的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先生,加之从小形成的绘画基础,很快便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他创作的综合装饰圆盘《清曲》作为世纪收藏品珍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珍宝馆;参与设计制作的青花斗彩巨型瓷瓶《百荷图》被江西省人民政府赠送澳门特别行政区;釉上彩《古乐图》获第二届国家级工艺大师精品展金奖。尤其是与其父曾维开先生合作的高1.88米重工粉彩《天女散花》瓷雕,堪称瓷雕仕女系列世界之最。其作品在国内外展评中获奖达二十六项之多,并为国内外馆藏机构和收藏家所珍藏。

  曾亚林的陶瓷艺术创作,题材广、体裁宽,从花鸟到小景,再到人物,表现手法奇巧、艺术风格鲜明而独特,在瓷雕、釉上彩、釉下彩和综合装饰等方面均追求艺术美、工艺美、材质美与装饰美的统一和谐。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属于典型的学院派。既受父亲言传身教,又得众多名家的指点,加之在学校里系统的学习,为其如今的造诣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常有人劝他,画的题材太多,何不尝试专攻一种。亚林老师回答:父亲年至古稀尚且钻研创新,我还年轻,为何不多学习。受父亲影响颇深的他,并没有一味的模仿,而是在弘扬传统、继承家学的基础上,以己之笔,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道路。观其作品,既有深邃的内涵,又有清新、明快的格调,既耐人寻味,又使人赏心悦目,常有细腻柔和之感,令观者身临其境。体现了作者“源”于传统,“意”于气度,“势”于自然,“达”于情趣的深层思考。其代表作品《葡萄》便以素描的深浅变化、虚实关系来体现葡萄晶莹剔透、鲜艳欲滴之感。勤于探索的曾亚林如今又潜心研究综合装饰,其水仙和牡丹更是颇受大众喜爱。

  谈到陶瓷工艺,他说,景德镇的陶瓷艺术,已不仅仅是“博大精深”四个字所能概括。纵观各大名家之作品,既有“大江东去”之豪情,亦有“小桥流水”之恬静,林林总总,无不展现出陶瓷艺术之魅力。但艺术修养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若无深厚的功底和一定的火候,便无法悟出其中之精髓。曾亚林16岁便能临摹白雪石4米长的国画,当时年少的他对国画不屑一顾,认为其不过尔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意识到传统艺术海洋之深。正如那句老话,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只有经历过不同的阶段,才能有不同的感悟。

  回顾自己的艺术之路,感触最深的便是“坚持”,一直坚持走自己的道路,一直坚持探索创新,一直坚持学习,一直坚持做公益事业。陶瓷艺术需要雕琢,正如其“拙玉斋”所寓,以“琢”补“拙”,用这份“坚持”雕琢出自己的艺术之路。

作者:王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