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阿鸽版画的形态转换和意蕴提升

  阿鸽是我国杰出的女版画家之一,是彝族艺术家中优秀的代表。她在至今近50年的艺术历程中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有的已成为版画史中的经典,尤其在近些年的风格探索与形态转换中,不仅实现了自我超越,而且对四川写实版画也是一种突破。

  阿鸽版画的形态转换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期,1998年创作的水印木刻《雾朦朦》是其转型的标志性作品。此画一改以往严谨的形象塑造,由具象写实转为意象造型,融随意挥洒的书写性,畅快淋漓的手绘感,提纯剪纸的剪刀味儿,及水晕墨化的韵味儿、木味儿于一体。以崭新的视觉样态赢得第14届全国版画展评委的首肯而获银奖。翌年推出的水印木刻《索玛花开了》更在水墨写意特征与粗放风格的强化中,与以往作品中严谨精细的艺术追求分道扬镳,自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并在新世纪形成了她意象版画的创作盛期。

  对于一位成熟的画家,这种风格逆转绝非易事。她12岁进入四川美术学院民族班,接受了5年准苏式的严格训练,1964年毕业以优秀成绩被选送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从事专业创作,更是在具象写实版画的艺术氛围中,步入了现实主义的艺术轨道。1975年创作的《决不停钻》、《彝寨喜迎新社员》等作品,既体现了她形象刻划的功底,又表现出她驾驭大场面的才情,而其代表作、1984年创作的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的《鸽子》,其造型的准确、形象的生动、心理刻划的细腻,及概括生活、提炼主题的能力,标示着她已在现实主义创作中走向成熟。包括稍后她脱离素描调子,对速写风版画的探求,都没有离开具象写实的造型观,其中的《姐妹》、《小阿依》、《三月》、《索玛》等虽由体面明暗改为单线阳刻,但同样在肖像的严谨刻划中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再现彝区的生活变迁。应该说她经过多年写实版画创作的锤炼、和经常去少数民族地区体验生活,对具象写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已驾轻就熟,并且功成名就。为什么在此刻改弦易辙,当时虽遭非议却仍固守己见?从客观方面说,改革开放后宽松的文化环境、多样并存的艺术氛围,使艺术家的自由追求成为可能,尤其是她90年代到欧洲半年的研修考察经历,使她对西方传统与现代艺术都有了更多的了解,并在比照中增强了民族自信与个性意识。因此从主观方面说,便是康定斯基所谓的“内在需要的原则”了。正是这种确立自我的内在需求,使阿鸽摒弃与他人趋同的艺术套路,而开始了个性化的探索。现在看来这绝对是她睿智的选择,因为正是这一选择使她与其先生徐匡及其他四川画友们的创作拉开了距离,而成为个性独具的风格画家。

  如果仔细审视阿鸽近年的创作,你会发现这种追求仍在强化,有些作品以现代观念整合中国传统的水墨语素,提纯彝族的物象资源,甚至在率意的抽象中把彝女形象符号化。2004年创作的水印木刻《奔》与2008年的丝网版画《夏日的影子》中的意象人物面部均无所刻划,前者随意串穿的墨线的造型功能被弱化,而表意功能被强化,后者着力于浓淡干湿的墨韵渲染,以虚幻的影子给人以无限想象的空间。这些作品与她早期精雕细刻的彝女形象相去甚远,而是在对具体形象的消解中抽取出的线面组合,组构成一种具有象征意味的人物符号。如果再把她1981年刻的《小阿依》与2010年创作的《彝族少女》相比照,更可明显看出后者对前者的转化,她把美丽可爱的具体形象提纯为由笔情、墨趣、刀味融汇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德国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语),一种具有暗喻性的意象符号。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苏珊·朗格在她的《艺术问题》一书中所言:“艺术中使用的符号是一种暗喻,一种包含着公开的或隐藏的真实意义的形象;而艺术符号却是一种终极的意象——一种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的知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阿鸽创造的有意味的符号正是这样的一种意象。

  应该说,阿鸽版画的题材取向一以贯之,数十年都满怀深情地描绘她的彝族姐妹,其彝族母题与故乡情结贯穿于前后不同的创作阶段。只是后期由直述变为一种含蓄的表意,由秀美的形象描绘转为有意味的形式构成,由审美层上升为文化意蕴层,由主题意境的开掘调整为精神情境的提升。这种精神意蕴以意象符号为载体,以情感为基础,以含蓄朦胧为特征,具有直觉的、非理性的不可言说性。她以意象符号的方式将情感诉诸于接受主体的视知觉,所以我们在后期这些作品中,虽不能直接感受到画家对彝族女性的赞美和对彝区生活变迁的歌颂,但她把对自己家乡浓浓的深情与彝族女性的审美特征升华为一种精神意蕴、审美意蕴,让人感受到一种比直接显现的形象更为内在深远的东西。我想这种艺术取向对画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作者对物象有提炼的能力,对个性化图式符号有创造的能力,而且要求画家的人生感悟与生命体验的独特性与深刻性。

  可贵的是:阿鸽版画的视觉形态由具象趋于抽象而不怪异,她的雅化追求与对艺术格调的注重,使其版画始终拥有一定的品位。而她由审美意境转化成的精神意蕴亦不艰涩难解。其实她的艺术创作始终贯穿着一种“唯美”倾向,只是前期注重描绘个体的美,转型后着力于非具体的抽象的美,诸如轻盈的姿态美、线条的律动美,赏心悦目的韵味美等等。她服务于人民的文化立场,启航于现实主义的艺术观、价值观,决定了其创作对丑与怪的拒绝。当然我们不是说阿鸽的艺术已尽善尽美,就像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无法穷尽一样,艺术的探索也没有止境;也不是说变法与转型是所有艺术家的唯一选择,因为艺术的变与不变应因人而异。然而艺术峰巅上的璀璨明珠,永远属于敢于攀登和勇于探索的人。我赞赏阿鸽的这种不固步自封而勤于探索的精神!

二0一二年六月三十日

作者:齐凤阁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