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5-11 09:16
《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人才培养》培训班的第四周课程已经结束了一个星期,而且在这个星期中全体成员已经开往长白山油画写生基地进入了第二阶段。通过这一个月来我每周跟着培训班的发展和进度,体会极多。在大家离开教室写生走入自然体验之际,我有机会与这个培训项目拉开距离以便思考并从理论上加以叩问。与培训班拉开距离思考一段的结果相当有效、尤其是在这个期间我又跟着青海省文联和青海省委党校的文化扶贫项目所组织的写生团队观察了另一批画家的作画过程与结果。沉静下来,综合对比我过去几十年在国内外观看到的作画过程以及绘画理念的追求,似乎模模糊糊地觉得我可以从理论上找到一种方式来形容和表述东北表现性绘画的特点—如同画家面对自然找到了自己表述客观对象的一种言说方式。
郭晓光教授创作示范
作为从事理论研究的我,自己最清楚的是当我研究画家和作品时,我不是记录整理围绕这个艺术家的材料,而是把艺术家或作品当做研究的客体对象、通过我对客体的观察和研究后找到一个立意:理论上的提法。这个提法必须与其他人讨论其他画家完全不同,而且是我基于自己的理论特点提出的独特说法---这是理论创作,基于具体艺术家的理论创作。虽然人们都习惯性地把理论家的工作形容为“理论梳理”,但是我强调说这种说法有个误区。“梳理”这个概念是对现成存在但是毫无条理的材料的整理分类—这是文献梳理。理论工作也是一种类似写生创作的工作: 画家面对客观存在在画面上”梳理“并加以创作出一件写生作品;理论家面对画家和作品“写生”并加以创作出一个理论说法。因此这一理论工作既要客观地对待现实存在的作品和画家作画的情况、同时,也是更重要的是把眼睛所见找到一个理论的“构图” 或者是理论框架和提法。这个框架就是画面构图,而理论说法的寻找与确立就与作画中的立意类似。一个没有理论高度并具有独特立意(或者说是创意)的文章只是一笔流水账,同理,一张没有个性独特立意的写生作品只是被动记录所面对的物象一张习作性作品—视觉的流水账。没有理论观点的流水账的价值只是把事情记录下来了没有理论价值,那么一张被动的习作又何尝具有多少艺术价值呢?因此表现性油画的表现性正在于在画面上有他人所不具备的感情和他人所没有的强烈的独特表现方式。
曹星原教授为学员作理论指导
综上所述,我可以肯定地说:一个成熟的理论家所具备的是从理论上提出不同于他人的说法并用一定技巧和高度的文字功力来描述刻画。同样,这个培训班的重要性不在于培训画家们的手艺和技巧,而是将已经具有相当高水平的画家聚在一起相互切磋在作品的过程中寻找并逐步建立各自的独特立意。正如本项目负责人郭晓光院长所说的:“这个项目就是帮助大家打破自己原有的作画习惯,找到如何提升自己艺术上的水平的一个思考和达到艺术飞跃的过程。” 这个培训班的训练过程不是一个教授如何描绘“梳理”客观对象,而是“有针对性的,他们不是学生来学习制作图画,而是成功的艺术家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到独特的艺术表达。”
于洋教授为学员作理论指导
郭院长总结过去的一个月的培训过程时感慨地说:“大家在开始画头几张作品时不知所措,只能拿出原有的东西和技法。但是通过这段时间的课堂及理论的学习,我们都看到了每个人已经做出的突破性进展。” 记得在前面几次理论课和已经发表的手记中,我一直在讨论的也是强调说:技术不是艺术;技术是工具,是词汇,而艺术是思想和感受的表现与陈述—当然是通过有的一定技术高度视觉语言加以表述。艺术性的高低最终取决于思想性的高度。一个月的课堂人物画培训已经结束了,大家也都像郭晓光院长一样认识到:“课堂上的人物画的练习要做到突破是有难度的。因为我们对人体写生都已经形成了成见、不由自主地在光影基础上作画。如何才能打破这样的成见并且做到不仅是找到自己的语言而是在突破自己的同时把握住时代的语言画出新意是我们面对的最大难题。” 在人体课程结束后,无论是郭院长还是作为学术主持的我,都感受到一个重要的问题:幸好这个培训班的成员大多是技艺成熟的知名画家。只有把握了一定技艺的成熟艺术家才能真正体会到要成为独树一帜的艺术家必须在掌握了很成熟的表现手法之后做到艺术上的“变法”。只有通过对艺术技巧的灵活使用的基础上才能够不再以技巧为表现目的、从而把绘画推向艺术的高度。第二个月的课程是到长白山脚下的写生基地做一个月的风景写生。在下乡无拘无束,无论是山或是树都不像认同那样有固定的程式,因此有利于画家做到对自己的程式化表现的突破。“通过一个月的风景写生,” 郭院长说: “再回到学校画人体可能会收到很大的成果。“
学员创作
回顾第一个月的人体写生培训,我感到这个班有三个重要的特点:
1) 由于项目组的成员年龄偏于成熟阶段,绘画技术上早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状态。但是他们在艺术上并未由于技术的成熟给他们带来自己满意的突破,因此加入这个项目组的主要目标是从艺术的高度突破自己,从而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回顾到这个特点,我不由地想:如果这个项目组的成员年龄偏小的结果,郭晓光院长和其他指导教师将时间的大多数都要放在对成员的技法的指导上,而年纪轻、艺术上未到成熟阶段的画家则很难自觉地意识到突破自己艺术高度的真谛与难度何在。
学员创作
2) 在这个培训班中我观察到了一个特点---画家们在作画中的感情投入有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画家—由于郭晓光、王建国、和王易罡都属于极端感性的画家、所以他们所强调的作画中三个关系引起了我的关注:对象、画面和画家自己的身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如何从理论上论证这个互动关系的艺术特质和艺术作用则需要进一步通过对大家在风景写生的过程的观察和研究。
王建国教授为学员作理论指导
3) 虽然指导老师宫立龙教授比前述几位要理性的多,但是他也和另外几位指导老师一样:把带有东北人特点的夸张手法运用到了作品的表现性表达中---同样,作为“随军“理论研究者,我需要在下面的培训过程中,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研究来在理论上达到为这个特点建构一个理论的说法的可能性。
宫立龙教授与学员交流
通过第一个月随着培训班的进度,我的每周一记给我提供了很多研究、思考、推敲、建构的材料。第二个月,我将跟着培训班去写生基地;在基地的一个月中,期望能够为这个团队建构一个理论架构和说法。
完稿于北京东华门与可轩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曹星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