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5-19 20:47
师生写生基地八里坡
五月八日夜离开北京清晨即到长春,搭上培训班学员的汽车辗转近四个小时终于到达了长白山脚下的八里坡写生基地。快到基地时沿路就看见三三两两的画家在沟边、废弃的小工厂门前或是面对着遥远的山峦在写生。一走近基地就看见《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人才培养》的大幅标语高高地挂在入口处。驻地的门前、屋后以及一切可以放画的地方都摆满了培训班成员的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这些作品中的绝大多数都属于中上以上的佳作,但是看了一圈之后,觉得意犹未尽—每一个培训班成员都在苦苦寻找独立于众人的独特手法,但是大家都在历程中。
曹星原老师写生
接下来的两天我自己也拿起画笔来尝试一下,以期理解究竟找到自己的语言、在作品中表达自己的感情有多么难。第一张就失败了:别说是表达自己的感情,连我自己再看一眼都需要勇气。原来是这么难啊!拿着笔面对空白画布的时候我的脑子里设计了种种画面,但是当第一笔色彩放到画面上之后,清晰的理智即刻模糊,剩下的只是努力将画布填满色彩、只是机械地以自己原有的艺术训练和艺术判断方式来引导着手在调色板上制作出一块块颜色。这些颜色块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色彩关系,则往往是记忆中别人画的颜色。有时候好不容易调出特别令我满意的色彩关系、再细细琢磨,原来这是基弗的色彩或者是杜马斯的高级灰…避开学院的习作性不易、避开大师真难啊!如果不难,独创性大师就不会那么稀罕了。
郭晓光老师
郭晓光老师
郭晓光老师
第二天下午我看到了郭晓光院长的一件写生作品在《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人才培养》微信群里发出来了,看到之后我立刻点赞觉得他的感觉找到了、我也 从他的作品中找到了启发。我决定第三天和第四天继续跟着观察他画两张超过两米的写生画,也同时希望他多画几张这个题材的作品。在这个系列中他特别有感受的原因之一是他心中的东北文化和社会经验在这个景物中得到了共鸣:在郭晓光的成长过程中,他目睹并亲历了东北地区作为中国强大的工业基地从兴盛的顶峰逐渐走向式微。近百年来在东北地区早已形成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为核心的完整大工业体系在改革中的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濒于七零八落。曾经在全国范围内数一数二的北大荒版画、东北油画也被“东北没文化”的舆论的影响下渐渐销蚀了东北文化界的精神。无数的画家拖家带口地向着内地大城市迁移、每年东北的人口流失量以百万计。对于作画和教学为生的郭晓光而言,社会状况是他生存的常态、他既没多想也无力改变。但是他的内心深处一直藏着对东北文化日渐消沉的叹息。这次领军东北师大美术学院同仁成功申请到《东北表现性油画艺术人才培养》项目与他对东北文化的情节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当他面对废弃的红砖厂那悲壮惨烈的场景时、他被激动了, 也被激怒了—东北的工业不能继续没落下去,必须通过作品让世人感受到自己的悲愤与纠结。郭晓光研究了几十年的色彩和狂热表现性写生的手法在这件作品中完全被调动出来了。
废弃的砖厂一
废弃的砖厂二
废弃的砖厂三
正是在这样的感情、文化与社会的纠结中,郭院长在这几件作品中找到了一个不同以往的新语言的感受的表述!他的表现性语言非常独具一格,他不同于其他表现主义画派中的画家,他不是在作品中“画出”表现性的笔触、色彩和构图,而是首先寻找能够让他感受到此时此刻此在的那种临场感受。面对打动了他心中的某种情感的场景、他放纵自己的情绪、放肆地 使在临场的“存在” 与自我的存在加以情感上的沟通和思考。这就是对存在感的领会。一个不具备强烈自我存在感的作画前期准备是不充分的准备。郭晓光一向不愿意把写生作品带回家之后再慢慢调整,因为他觉得这种离开了场景的后期调整是不诚实的。从我的理论眼光来看,我认为这是表现性绘画的核心:感性的临场感、而非理性地后期修饰---这就是现代存在主义思潮在艺术中的一种临场感的发觉。
师生交流
一个表现型艺术家只有在进入临场感的生存之中才能感受到自我与客界的相互关照性的存在意义----也就是对海德格尔著名的话的理解:“存在就是存在的意义。” 或者让我反过来对之加以解释: 人类存在的意义在于意识到自己的临场感。从这个意义上看,客观存在的存在性必须依附于人类知觉的存在意识。海德格尔的这种存在论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主观论。但是当代思维中最大的特点之一是在于对人类对社会和世界认识的主观性而非人为的、强加的、疏离的理性---也就是说以文化创作来证明我们的存在的方式源于我们的主观对客观的知觉并通过主观化了的手法来表述并证实主观自我在客观中的独特的存在方式。因此,只有在文化创作中清醒地认识到主观地位才能够通过主观达到对客观的认识和表述。思想是第一位的,是没有受到强加的理性与逻辑的遮蔽的本真思维。从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角度来看郭院长的临场感受的体验并将这种体验在画面上疾速地表现出来的表现过程是对自我的临场的认可,也是通过对临场的认可而对客体的存在的回应。也就是说:郭晓光在描绘砖厂系列的作品中达到了从主观认识上明晰地与客观获得一致的呼应并将这种呼应不加修饰地挥洒而出,尽兴地表现在画布上。
师生交流
这个砖厂系列只画完四件作品、郭晓光却要踏上回长春给国家艺术基金领导做项目中期汇报。但是他找到了自我与客观的共鸣、呼应、找到了情感与表现手法一致性的宣泄方式。这种由衷地发自内心、理性以及文化素养和社会见地的无羁表现手法将这些年来其他人手下的表现性绘画语言升华而成中法心源、外借造化的无接缝连接。只有当风格化的表现性艺术手法与内心的感情和感受紧密相连系时、表现性的语言才能不流于空洞的色彩和线条的虚张声势。也就是说:狂放无羁、无拘无束的表现性绘画语言只有在注入个人情感时才是饱满而有生命力的语言。
师生交流
2016年5月16日于
北京皇城根与可轩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曹星原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