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在山东乃至全国美术界,孔维克是以其中国人物画驰誉画坛的。然而当我翻阅散发着淡淡墨香的《孔维克书法作品集》时,不得不让我这位对书法素有偏好的山东老乡刮目相看。
过去书画界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书画同源”。“书画一家”已成为书画界的共识。的确,遍览现代卓有成就的国画大家,无一不是大书法家,甚至有的还是大篆刻家和大诗人。如对后人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张大千、傅抱石等,无一不是诗书画印四者兼擅,是故迄今,斯人虽逝,翰墨优香,他们仍然是神州艺坛上璀璨夺目的巨星。
然而,书画艺术发展到今天,书法在中国画创作中所占的地位却日见式微,许多画家的“题款”难登“大雅之堂”,不能题长款或干脆题穷款成为画家群中的“怪异现象”。中国画中的文人情怀与书卷气息也随之弱化。难怪有人说,如今的画家中70岁以下能题好款的已属凤毛麟角。字写得稍微像样些的画家常常以“画家字”自况,看则是为了强调自己书法的灵动与率意,借以区别传统意义上的“书家字”,但在我看来实则是掩盖其书法功力与技法上的不足。画家笔下的书法自然有其逸兴草草、天真烂漫之处,但真正青史留名的画家其书法对后人的影响却是不可低估的。赵佶的“瘦金书”、米芾的“刷字”、金农的“漆书”、郑燮乱石铺街的“六分半书”,以及近代吴昌硕写的“石鼓文”、齐白石古拙朴茂的大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谁敢说吴昌硕的书法仅仅是“画家字”?
因之,孔维克的书法绝不是人们常规思维中特指的“画家字”。他尽管画家出身,但作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的后裔,自小浸淫于孔孟之道,儒家的“中和思想”,自然对其影响颇深。因而,他的书作面貌就呈现出一种不激不厉、不温不火的“平正中和”的美学品味;同时,多年的绘画实践,下笔有如神助,这又使他的书作,区别于板滞凝涩的“写字匠”,即洒脱中不失整饬,灵动中蕴含厚重,透露出一种雅士摇扇、高人品茗的闲情逸韵。再者,孔维克不是为了题款而去写字,他的书法真正上升到了书法艺术的层面。他沿着书法艺术发展的脉络,条分缕析,亦步亦趋,广泛涉猎,兼容并蓄。因而,他的书作面目清新,体式多样,无论是篆书、简帛(隶书),还是行书、小楷,既有迹可循,中规中矩,又自出机杼,写来摇曳纷披,顾盼生辉。另外孔维克平时很注重“画外功”与“字外功”修养,他好学、善读、勤思,在博览群书的同时,常常涉笔成文,许多美文还得到文坛名家冯骥才、剧苑“鬼才”魏明伦的激赏,并结集出版了《孔维克文集》。这在重创作、轻理论的书画界实属难得之举。
简约儒雅,风规自远,是孔维克画艺与书品的共同特点。画如其人,字如其品,此言极是。对于孔维克日渐升温的画作而言,一个有眼光的收藏者,倒不妨多收藏他的一些书法作品,我想一定会物有所值的。
(作者:杨宇全,文艺评论家、作家,原籍山东,现居杭州。)
作者:杨宇全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