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窦申清笔下的花鸟原型,多来自于生活的如常处。他的脑海中总是闪现着故乡山村的草木、花朵、飞禽、走兽,就像儿时的村庄和乡亲熟悉而又亲切。当他将之落笔于纸上,却是如此唯美诗意,宛若一个遥远的梦境,游弋着自然与花鸟演绎的浪漫童话。这或许就是画家对“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美学思想的践行,亦是画家对生活美和艺术美多重理解的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涯中,窦申清始终保持着对传统笔墨的热爱与追索。从他年少时第一次见到《芥子园画谱》开始,就开启了中国绘画史的探索之旅。他沿着时光的河流回溯,不仅发现了历代大家的非凡精彩之处,而且也从中汲取了充沛的养分。当他触及到宋元花鸟的精髓,便从此流连其间,乐此不疲。他常陶醉于宋元花鸟所营造的那份理想化的诗情画意,被那些最富生命意趣和诗意情怀的画面所打动。他认为这种简约含蓄的表达,既代表了古代文人最高层次的精神追求,也体现出中国花鸟画的核心精神。于是,他追随着宋元花鸟的笔墨精华,在笔法、墨法之外,更注重诗意画境的构建。他的作品随处充斥着清幽古雅的气息,或清新淡远、或雅逸脱俗,仿佛是一阙清丽婉约的诗词,流淌着无尽的诗情。尽管他所描绘的花鸟意象都是生活之常态,但经过画家的提炼、加工和概括,蜕变为极富艺术气质的审美表现。他的作品通过线、墨、色交织互融的写意形式,展现了一个尘嚣之外的花鸟世界,令人感受到宁静清雅的诗意之美。
窦申清的写意花鸟画,不仅建立在传统笔墨的基石上,而且也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蕴。尤其是他的仙鹤、吉象题材作品,蕴含了中国古老的吉祥文化的核心内容。千百年来,仙鹤和吉象(吉祥之意)历来是长寿吉祥的象征,隐含着中国人心中对生命和幸福的美好期许,是人们热爱和推崇的物象。画家深谙这一约定俗成的民俗事象,将这两种物象置于不同的情境中,生成多种组合的花鸟意象,使作品充溢着和谐温馨,意趣盎然的新奇之境。他笔下的仙鹤轻盈飘逸,姿态优雅,在梅、荷等花草的映衬下显得高洁脱俗,若美丽的天使坠落人间,带来生命的美好与祥和。而在吉象题材作品中,往往以祥云、仙鹤、飞鸟为背景,突显了大象所寄寓的吉祥之意。画家从古老的寓意中,发掘出更富现代精神的内容和样式,打破了以往的固有模式,满蕴着时代的新意和创造。这种在传统文化底蕴中的传承和创新,使作品涵盖了一定的哲学意味和自觉的人文关怀,从客观上体现了画家所具备的审美高度。
作为从乡村走出的画家,窦申清的生活阅历是极其丰富的。特别是和土地、田野的亲密接触,使他对平常的一花一草、一果一蔬充满了挚爱之情,也令他的部分作品浸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写意小品画,大多源于生活化的审美意象,简单而又有趣味。一枝花、一篮果、一棵白菜,一只螃蟹,足以构成一个生机盎然的花鸟世界。没有过多的营造和修饰,仅凭简练的笔触,就道出了生活中的艺术美。他所描绘的画面,都是人们司空见惯却又不曾探究的物象,竟如此生动地呈现在他的笔下,生发出鲜活灵动的写意美感。这些接地气的作品,虽貌似简单如常,却凝集着画家的生活感悟和笔墨锤炼,有着形简意赅的审美特征。之所以能够潇洒轻松地驾驭这一切,主要归结于画家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将日常物象变成了艺术的切入点。正如古人云:“好鸟枝头亦朋友”,那些自然界的花鸟早已成为画家生活中的挚友,不断与它们接触、对话和交流,故而生成情感的链接和审美的关照。在他的意识中,艺术的生活化不仅是一种观念和态度,更是写意花鸟的至高境界。
多年以来,窦申清对自然生命有着敏锐强烈的审美体验,以至于在不同物象的塑造中,都跃动着鲜活的生命力。这不仅体现在花鸟意象的外在形态上,而且渗透在一笔一势之间,成为永无止息的生命内蕴。当他所描绘的花鸟随风而动、欢悦起舞,就会令人感到生命气脉的流动与张扬。它分明存在于“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造型间,交织在辗转腾挪的线条里,氤氲在变幻淋漓的墨色中。它们之间的静动、虚实、繁简、浓淡构成了一个魔幻的空间,而画家正是这空间的主宰者,由他把握、协调和平衡,最终达到和谐统一的完美之境。他画中的天鹅成双成对地在水中、岸边快乐地悠游、嬉戏,时而静美,时而灵动,互为陪伴,相依共融,将生命的无限张力绽放到极致。他笔下的公鸡坚喙利爪,英姿飒爽,颇具战神的威武雄风。此时,画家审美关照下的花鸟意象并非一味地复制和临摹,而是抓住了生命本体的神韵并加以创造。这个过程是画家灵魂深处的精神驿动,为笔墨注入了内心的情感体验,可以称得上是花鸟生命的另一种再造。尽管它的存在是静默的,但画面上的一切足以打动人心,这便是作品生命力的本质所在。
在窦申清的笔墨世界里,有着属于他自己的鸟语花香,莺歌燕舞。自然的生命被他的色墨浸染和点亮,绽放出随性挥洒的锦素芳华。他的作品融文化、情怀、笔墨为一体,彰显出丰富多元的审美个性。对于写意花鸟的创作,画家常应对以洒脱自如的心态,却总在不经意间浮现出令人欣悦的画面。这恐怕不是一蹴而就的灵感所致,而是画家多年积累沉淀、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作者:刘丽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