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2017年襄汾陶寺北考古发掘取得重大成果 陶寺北墓地为晋国“邦墓”

2018-01-06 02:32

  1月6日,省考古研究所在临汾举办的“两周封国暨晋文化考古学术研讨会”上,公布了2017年陶寺北墓地考古发掘取得的重大成果,确认陶寺北墓地的国属和性质。专家称,陶寺北墓地在春秋时期应是晋国的一处“邦墓”,在战国时属魏,其中高级的墓葬可能是世袭贵族。

  陶寺北墓地位于襄汾县城东北约7公里处,墓地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约400米,总面积在24万平方米左右。目前,已探出墓葬1283座、车马坑8座,墓葬从早到晚由西北向东南排列,是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的一处大型高等级贵族墓地,延续时间约500年。4年来,襄汾陶寺北墓地抢救性考古发掘取得丰硕成果,共清理墓葬150余座。其中,带青铜器的墓葬有11座,出土大型青铜器80余件、玉器百余件。

  2017年是第4次发掘,考古队在陶寺北墓地的2区、3区进行了发掘,发掘清理墓葬109座、祭祀坑30个。其中,2区发现大中型墓葬8座,车马坑3座,遗憾的是8座大中型墓均被盗掘。在3区发掘清理大、中、小型墓葬26座,出土有铜鼎、铜敦、铜盘、铜匜等近30件,此外还有陶鬲、陶豆、骨簪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M3014中发现的“荒帷”遗迹,可看到明显的红色布纹,其上有黑、黄褐色的彩绘图案,并发现有大面积席纹痕迹。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京燕介绍说,陶寺北墓地M3014中的“荒帷”遗迹,在目前北方地区两周时期是第3次发现,是唯一的春秋晚期的“荒帷”实物资料,且保存较完整,实属难得,为丧葬制度的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目前,西周至春秋早期的晋国墓中仅有赵北晋侯墓地、羊舌墓地有祭祀遗存。2017年,在陶寺北墓地春秋早期4座大中型墓葬中发现有祭祀遗存,其中的2座墓葬除有祭祀坑外,墓口北部填埋有玉石器,这种墓祭方式独具特色,引起考古界的普遍关注。

  据介绍,陶寺北墓地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伴随了晋国的兴衰,春秋时期应是晋国的一处“邦墓”,是古代民众归葬的场所,晋国时埋葬平民及中小贵族,其中高等级的墓葬可能是世袭贵族。陶寺北墓地丰富的地下文物是填充构筑晋国史的宝贵资料,对进一步研究两周时期的墓葬制度、礼乐制度、分封制度及晋文化具有重大的学术意义。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