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从比利时年轻艺术家,到声名显赫或初出茅庐的国际艺术家,Sabine和Rik Depla-Lantsoght的收藏中总有那么一个穿针引线的主题:当代绘画。而其收藏的艺术家不乏大腕儿云集:Kehinde Whiley, Mickalene Thomas, Laure Prouvost, Marina Rheingantz, Mark Manders, 以及Rirkrit Tiravanija。
这次访谈中,Sabine和Rik谈及了他们的艺术品位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慷慨给出一些针对新手藏家的建议;在不能经常探访博物馆及画廊的情况下,是如何持续发现艺术品和艺术家的,以及他们作为私人基金会——Dhondt-Dhaenen博物馆的赞助人的经历。
A painting by Kehinde Whiley as the centerpiece.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艺术收藏
是什么让你们开始进行艺术收藏的?收藏背后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从2013年起,我们才开始当代艺术的收藏。此前,我们就是各大博物馆的常客,当代艺术也没少涉猎,久而久之,它就变成真正的激情所在了。
要说动机的话,无论是购买还是收藏 ,我们从来不带任何目的性,当然,遇到那些砰然心动的我们也会毫不犹豫买下。
品味方面我们其实也一直在变,看看我们的藏品就知道了,但也不是就喜新厌旧啦。最近我们会比较偏爱有公众参与的作品,不过有一点倒是没变:艺术品得蕴含一种诗意性在里面。
一开始我们的藏品都是来自比利时的艺术家,在奔赴各类国际艺术展览后可谓是大开眼界,比如弗瑞兹纽约艺术博览会(Frieze New York)和军械库艺博会 —— 从那时开始我们就把注意力转向了国际艺术家。
年轻的比利时艺术家一直是我们支持和关注的对象,比如说Marco De Sanctis, Alex Verhaest, Loïc Van Zeebroek, 和Shirley Villavicencio Pizango.
A large work by Laure Prouvost.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A large work by Laure Prouvost.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你们是什么时候爱上一件艺术品的?还记得是哪件作品吗?
哈哈,其实我们都各自心有所属。我先生钟爱波提切利, 透纳, 还有弗朗西斯‧培根;看过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展出的「无限镜屋」(Infinity Rooms)之后, 我则疯狂迷恋上了草间弥生。
对于收藏的艺术家你们的关注点是什么?是否对于初出茅庐的新兴艺术家更感兴趣呢?
一开始我们关注的是本国艺术家,但最后转向了国际上或有名或新锐的艺术家,整个过程中我觉得关注点在于,收藏成为了一种激情,一种戒不掉的享受。可以说,我们的每一件藏品都是那么与众不同,对他们的喜爱未减半分。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in front of a work by Marina Rheingantz.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在你们的的当代艺术藏品中,有没有哪种类型一直吸引着你,或者你拥有的作品的共同特质是什么?
一直吸引着我们的话,应该是绘画了,并且这种兴趣有增无减。
我们收藏的第一批Dirk Braeckman的摄影作品就可以看出这种端倪,在我们看来他是个搞摄影的画家,而不仅仅是学术定义的“摄影师”。
像Kehinde Whiley, Mickalene Thomas, Laure Prouvost, Marina Rheingantz, Mark Manders, 和Rirkrit Tiravanija的作品我们也收藏了很多,有绘画也有雕塑,装置也有。
Painting by Marco De Sanctis; and sculpture by Mark Manders.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你们购买的第一件艺术品和最近的斩获分别是什么?
我们最初的藏品是五幅摄影作品,来自比利时艺术家Dirk Braeckman。他拍下了同一席窗帘五种不同的形态,呈现效果让人大呼意外—— 简直像在菲林上作了一首诗。
最近我们买下了伊朗青年艺术家Hoda Kashiha的一件绘画作品。
A work by Hoda Kashiha.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你有多少件藏品?都在哪里展示它们呢?
家里和办公室展示的作品大概有80来件,还有一些作品被存放起来了。时不时我们也借一些藏品给博物馆展览,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公众注意到这些新锐艺术家,我们一致认为这很重要。
是否曾经公开展出过你们的藏品?
我们进入收藏的时间不长,目前还没做过(全部藏品的)公开展出。
Sabine Depla-Lantsoght next to a work by Rirkrit Tiravanijaa.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哪些因素会让你下单购买?
打算购买知名艺术家的作品之前,我们就得好好研究他的全部作品,确保这些作品对我们的口味。
至于年轻艺术家,基本称得上是随心所欲,任性买买买不是问题。
针对刚起步的艺术家,我们的策略会有所不同。一般我们会先和艺术家联系,完整了解之后再考虑是否入手。
Yellow work by Navid Nuur and small portrait by Giulia Andreani.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你们最宝贝的藏品是哪件?
很难回答。就像我前面说的,现有的每一件藏品都是宝贝,从它们身上能感知到艺术家的独特个性。但凡我们买回来的,就没出卖过一件。
和艺术品作者见面对你们来说有多重要呢?
看情况,比较知根知底的著名艺术家,跟他们见面与否其实没那么重要,偶尔聊聊创作倒也不错。
一旦可能,我们会更偏向拜访年轻艺术家的工作室,或者在展览的贵宾预展上跟他们聊聊,多去了解了解他们。
Works by Mickalene Thomas (左), Rirkrit Tiravanijaa (in front), Mandy El Sayegh (右), and Laetitia de Chocqueuse (on the table).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对新手收藏家有什么建议?
逛大量的博物馆,越多越好;多和真正热爱艺术的人聊聊当代艺术家,眼力和品位就是这样逐渐提升的。
如果下单都还在纠结的话,最好就此收手。比如我们买来的作品,就没有哪一件是反复纠结的后果。
在不能经常探访博物馆及画廊的情况下,你们怎么还能不断发掘艺术和艺术家呢?
现在新冠肆虐,逛博物馆和画廊成了一件难事,但总有一些机构还在运转,组织一些线上展览和阅览室等活动,就算不能亲临现场也能对艺术家和作品有个初步印象。
翻翻社交媒体,比如Instagram之类的,订阅艺术杂志以及上网浏览消息和文章等等,基本上不出茅庐也尽知艺术大事了。
A painting by Mickalene Thomas.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Rik Depla-Lantsoght at the office with work of Dirk Braeckman.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艺术界
与艺术有关的日子里,最开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说道最开心,脑子里“哗”一下蹦出来的画面就是购买和作品运送的时候。
当然,受邀参加各类活动,比如美术馆开幕式和一些特别的偶发艺术现场,也是相当愉快的经历。结交新朋,和所见略同的人谈笑风生,碰撞一下想法也是挺好。
在艺术界,谁给你的启发最大?
具体哪个人还挺难说的,但是我们从博物馆馆长,画廊主和其它藏家那里受益匪浅,他们在艺术界里术业有专攻,发挥自己的才干,演绎各自的岗位角色。
A work by Mickalene Thomas.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作为Dhondt-Dhaenens博物馆的资助人你们感觉如何?
绝对是丰富多彩 —— 我们不但认识了志趣相投的同好,前任馆长Joost Declercq还带我们看了不少展览,把那些精心陈列的展品给我们一一道来。
除此以外,你们在比利时都如何参与艺术活动呢?
威尼斯双年展的时候,我们为Dirk Braeckman在比利时馆的展出提供了赞助。除了当代艺术,我们也是古典乐迷。所以我们赞助支持了国际知名的巴洛克声乐合唱团——根特学院合唱团(Collegium Vocale Gent)。现在我们也有打算资助鲁塞尔WIELS博物馆,这里举办你的展览实在是太优秀了。
说说三位值得我们注意的新兴艺术家?
我们关注一位叫Mandy El Sayegh的马来西亚年轻艺术家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她的父亲是一位书法家,Mandy会把父亲的书法文字穿插到自己的作品中。
来自威尼斯的Giulia Andreani也是一位后起之秀,她的代表作之一是幅水彩作品,画上一位日本新娘在结婚时已经不堪家务琐事的重负。
我们最近发现了一位伊朗艺术家Hoda Kashiha,她的作品画面叠加感很强 —— 画里的眼睛不仅可以读出艺术家的心态,也指向了统治伊朗的高压政权。
A artwork by Giulia Andreani. Courtesy of Sabine and Rik Depla-Lantsoght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