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龚文桢花鸟画的文化转型

    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花鸟画坛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一批富于创造精神的画家,开始探索打破传统中从概念出发的人格比附式的文化隐喻和表现程式,转变为对大自然生命律动的真切感悟和深切关爱,在取材、语言、图式、意境诸方面都有新的突破,由此而出现了“文化转型”。这当中,龚文桢无疑是北派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

  相对于传统型工笔花鸟画而言,龚文桢花鸟画的艺术特质可以概括为“三新”。

  一是意境新。他的创作多来自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后所获得的真实感悟,特别是那些以亚热带风光为素材的作品,充满大自然的生机和野性,充分展现出宇宙生命精神的大气魄,大境界。这就全然不同于传统花鸟画那种君子美人式人格的喻拟,那种清高淡泊的文人情怀。然而他又没有完全脱离传统,整体上依然体现出传统文脉中沉静典雅的艺术品格,具有艳而不俗、格高和众的美感。

  二是章法新。他摆脱了传统的“折枝法”,与当代人的审美需求相切合,构图丰富多样,或繁茂复杂,场面宏大;或局部特写,言简意浓;又通过虚与实、静与动、主题形象的工笔重彩与背景形象的水墨渲染等多种对比统一法则的运用,使画面产生现代审美的视觉张力。同时又有节制“度”的把握,表现出博大中见精微,浓艳中见清雅,严谨中见灵动的特征。

  三是语言新。他的绘画语言已不局限于传统工笔重彩画技法,而且融合了其他画种的艺术元素。尤其强化色彩的表现力,重视每件作品的色调经营,使之和谐完美。其中,彩色与墨色的协奏,块面韵律与线条笔气的交融,发挥着支柱作用。从上世纪80年代的《金竹图》、《古木春荣图》,到90年代的《山林夜色》、《白梅图》,再到新世纪的《春深似海》、《海棠黄鹂》,无不记录着他艺术升华的历程。

  当代工笔花鸟画坛走文化转型之路的画家队伍越来越大,但龚文桢乃是第一批“吃螃蟹”的先行者,并已创建出异于前人而又不失传统文脉的大家风范,他的奉献是富于历史性的。

   马鸿增(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美术家研究员)

作者:马鸿增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