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我与子英相识是在2009年深秋的太行山深处一个叫南坪的山坳里,那时我正和几个研究生在那里写生,住在一个朋友构筑的山居园林之中。其时,子英和他的父亲,著名画家吴静山先生也住在那里。我和他们父子一见如故,尤其是吴静山先生学养丰厚,又爽朗健谈,我们一起品茗饮酒,更信步徜徉在山阴林道之间,探幽访胜,谈艺论道,指点江山,不亦乐乎!
子英谦逊好学,求知若渴。在太行山上,他当着众人执意要拜我为师,见我无语,竟一下子跪倒在我面前。真是折杀我也!没想到子英如此真切拜师,我一时无语是不想枉为人师,以子英的才情和功力,引为我的同道已是我的荣幸了。
子英性格温和朴厚,敏学多思,讷于言而敏于行。颇具大智若愚之相。他出身于诗书之家,有很高的天赋和良好的家学渊源。他自幼迷恋书画,其山水画更多地学习取法元四家的经典范式,尤以王蒙、黄公望、倪瓒用功更多。更加以融汇明四家。清四僧的笔墨技法和艺术理念。在师法古人的过程中。又得益于其父吴静山先生的耳提面命,言传身教。由于吴静山先生早年就读于浙江美术学院,本是陆俨少、潘天寿、顾坤伯等名师的高足。因此子英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上述先贤们艺术成就的滋养。于是,画艺不断精进,每隔一段时间他都会拿出一批新作,让人刮目相看。
子英的学画之路也迥于时下一般年轻人的途径。他自幼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中学画,起步很高。在最好的青少年时代,他并未亦步亦趋地走现代学院美术教育的路子,而是全身心地浸淫在传统的画理和技法之中,又与当代先贤名师多有交往和请教,转益多师而又勤学苦练。继而又师法造化,但他像他父亲一样很少实地写生,默写的功夫十分惊人。他游学于名山大川之中,饱游饫看,目识心记,做到山川万物烂熟于胸中,然后再根据记忆进行构思和创作,因此他的山水画有一种纯正的传统的气息和格调。他的画与他的人一样,古朴沉静,柔和明丽,温润可人,是南方画派的韵致。他讲究气韵生动,骨法用笔,章法变化多端,用笔用墨富于表现力,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面貌。
子英正值年富力强的黄金时段,已有了厚实的基础和不俗的成绩,近年又进修于中国美术学院,往来于岭南、北京、江南之间,全面广收博取。胸襟和眼界更加开阔,修养愈见全面,加之孜孜不倦的修为和探索,相信他一定会有更加光彩的未来。
—王贵胜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原副院长) 教授、博导生导师
2012年8月10日于北师大
作者:王贵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