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现实的情怀 超然的境界

  八十年代读大学期间,我有幸作为王宏剑老师的学生,常听到他非同寻常的艺术见解,他的绘画功力和执着的艺术追求影响了当时一大批追随者。这期间,我也看到了先生成名作《奠基者》的创作全过程。从作品草图的构思,到背起画箱深入太行山实景写生,他的艺术创作没有省略任何有价值的环节。高山仰止、触景生情,他实地体验到的自然风貌,和对农民生活坚忍性格的表现,是闭门造车式的想象难以企及的。《奠基者》在第六届全国美展荣获得银奖,绝不是偶然的成功。这一切让我耳濡目染,至今印象深刻。


王宏剑《奠基者 》180cm*145cm

  时过二十多年,在2010年,我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访问学者,再度师从王宏剑教授。经过岁月的历练,再次用心研读先生的近作,并聆听他的指教,更多了一层思考与感悟,在此写下一得之见。

  油画艺术历经数百年,已经有了成熟的表现体系,油画在中国也演变出特有的艺术样式。然而,中西文化的有机结合以及创造性的探索将永无止境。如今已进入所谓图像时代,写实性表现的意义不断受到质疑,怎样表现,艺术的创造性永远不会过时。


1984年于林县大峡谷王宏剑老师《奠基者》创作实景写生时与同学们合影


王宏剑《阳关三叠》180cm*200cm

  王宏剑先生的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并不局限于写实性技法,他对社会的观察,对黄土地的眷恋,以及对生于斯长于斯的农民刻骨铭心的感情,使他能够从中提炼出足够感人的东西。20多年来,他着眼于农村和农民生活的题材,从《阳关三叠》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金奖以来,仍然继续坚持他的现实主义创作。后来参与国家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精心创作的《天长地久—复苏的土地》,仍然是那一以贯之的大地情节,还有对底层农民生存状态的殷切关注。饱经风霜的大地向远处无限延伸,近处的土地上却堆满收获的果实,灰黄的色调里还出现了拖拉机的一抹鲜亮——这是一片复苏的土地,而朴素的情境、朴实的感情依然如故。


王宏剑《天长地久——复苏的土地》220cm*400cm

  青年人喜欢唱“不是我们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太快”,而社会的喧嚣和浮躁似乎对他毫无影响。禅宗有言:风也没有动,幡也没有动,是你心在动。执着的追求还需要心性的修炼,在厚重的生活情结和文化自信中就有最好的定力。

  王宏剑先生说过:“我多年来的创作思路,就是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精神和法则注入西方传统油画的写实技巧之中,表现当代中国普通人的生活”。他生长在千年流淌着黄河的中原大地,几乎毫无例外地选取黄土和农民为创作题材,如果不借助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技艺,作品也可能会落入俗套。他的作品是自然景观和抽象意象的结合,不同层次的色块叠染成复杂的实景,层次丰富的空间结构把人引入富有诗情画意的境界。

  我注意到他对画面的精心处理,例如,在人物安排上疏密聚散、俯仰有致,在写实性的结构中常用巧妙的概括,在画暖色的黄土地上罩上微妙的蓝色天光……这些敏锐的艺术直觉是再好的摄影也无法替代。达芬奇曾以他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技艺赢得了世世代代的尊重,技能之道不可小觑。当今有许多技法拙劣的画面,用“观念”和“风格”加以遮掩,其结果是对感性的视觉和理性的思想都是一种伤害。


王宏剑《冬之祭》180cm*200cm

  先生谈到中西之分的特点之一是“西方务实,中国务虚”。而虚与实只是相对的概念,二者之间具有相反相成的关系,这种辩证关系在他的画中得到良好体现,可谓集中西审美特点之精华。西方油画的传统表现技法,线条、结构笔笔皆实,画面上没有不着色之处,形象尽在具体深入的刻画中。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以虚求实,山水画常以大面积的空白陪衬浓墨重彩,在强烈的对比当中突出实体形象,同时也扩展了视觉心理的空间。在王宏剑的这几幅油画作品中(见插图),经常在精确刻画的人物背后,安排大面积的空旷原野、荒芜的高坡,或者是天高云淡的背景,这种处理不仅写实性地表现了天高地厚的北方景色,也在空旷之中凸显出人物细节的魅力,他用单纯渲染出恢弘的气势,在背后支撑的是开阔的胸怀。就在这虚实相生的对比关系中,也许还可以联想到人对自然的依存和无奈,天地悠悠、地老天荒,人处其中犹如沧海一粟,所谓改造自然的梦想就是这样一代一代在延续。这种独特的绘画意境和表现形式,堪称西方油画传统与中国美学意境相结合的典范。

  李可染自称“苦学派”,王宏剑的创作也当添加其中。他的每一幅作品都用心良苦,一画就是很长时间,《奠基者》画了近一年,《天下黄河》也画了一年,《天长地久》竟跨越了两个年头。静静作画,不断修改,一双求精的眼睛反复在画面扫描、搜索,直到画面的每一个细节都在整体效果上准确无误为止。在先生的工作室里,我看到过他收集到的大量资料和摄影照片,他在实际创作中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取舍,意匠惨淡经营中,绝非无选择的自然描摹。他说:“在创作中,照片只是现实记录的依据,我们要加以主观化的审美提取”,“一幅好画的诞生要经过三个层面:情感的激发,画面形式的寻找,审美精神上的观照”。他认为“艺术诞生于情感,毁灭于观念”,他不屑于时髦而空洞的观念诉求,追求直观感人的视觉效果,是在用具象写实的绘画语言,表现丰富的视觉感受和内心世界,画笔写景,落脚在情,我们能够从他的画面中感受到典雅凝重的古典气息,和洗练、旷达的现代气度。

  宗白华说,第一流的文艺虽然要有普遍性和人间性,但“他们必同时含藏着一层最深的意义与境界,以待千古真正的知已。”【1】王宏剑超脱在种种时髦的观念之外,眼睛聚焦在相对沉寂的农民生活中,也同时沉醉在对色调、笔触的玩味之中。他所营造的境界只是精神生态的一种,但这种忠实生活的画面将更具有艺术生命力。因为淳朴的本性不会改变,自然的关系不会改变,触动视觉心理的因素依然存在,这种朴素的艺术生存方式,对于现代社会文明更具有良好的互补性。也许有人在繁华的都市中频频回望,会发现另一种精神家园,那是祖辈生活过的土地,那里有辛勤的劳动和殷实的收获,可以永久存放最质朴的情感。


  参考文献:

  (1)王令中.视觉艺术心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8月。

  (2)易英.最后的乡土现实主义诗人——评八届美展的获奖作品《冬之祭》[J]工会博览(艺苑版)2007年07期。

  注:

  【1】转引.殷双喜.东方精神与空间观念——桑火尧的水墨艺术。

  http://www.boyie.com/article/2011/01/17776.html

作者:成文光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