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作品名称:《万竿烟云》
尺幅年代:139-69cm2010年作
著录:刊第八届文博会“家住长江边—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作品展”画册。
砚边随想:傅抱石《万竿烟雨》原图之一,为原捷克驻华使官高乃义先生所藏,其用笔洗练,意境深邃;今天观其之,始习三张,费两张,一周后得此作;似有八分像,如果山头之雨势再减笔或背景色再淡些,其自然效果会更真矣!
作品名称:《风雨大别山》
尺幅年代:68~45cm2009年作
著录:刊《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
砚边随想:今驱车往罗田遇风雨,从车窗眺望远处,山峦之迂迴,山腰之烟岚、苍翠之树林在风雨中尽显风姿;黙记于胸,心畅此图!
作品名称:《紫水叠云图》
尺幅年代:139-69cm2009年作
著录:刊《中国书画》2009第11期,刊《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
砚边随想:傅抱石对水口、烟雨、波浪的表现,一反古人面目;其水质感和动势有拂面而来和身临其境之感。此图在水口的处理上学习之,朦胧中的瀑布和湿润气界在画面中清新可见抱石笔法也!
作品名称:《空山新雨后》
尺幅年代:98-68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今日小雨,用水打湿纸,待半干后,一气完成大局。悬挂于画墻,静观其纸上变化;水与墨,笔与纸,色与墨经融合后随即产生了“空山新雨后”之迹象;再以淡墨款呼应画面,其雨后湿润之图象令吾欣喜!
作品名称:《断云零乱雨》
尺幅年代:95-78cm2008年作
著录:刊《中国书画》2009第11期,《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
砚边随想:今天气候干燥,皴染时右上的主山体忽然出裂纹,拟“自然皴”迹象。这是用宣纸的结果;我们知道“抱石皴”之创作最好选用皮纸,因手边没有皮纸,于是偿试采用了安徽红星纸。可纸一变,效果另出也!
作品名称:《梦幻之颠》
尺幅年代:127-48cm2010年作
著录:刊《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
砚边随想:中国画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表现。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中国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切的某种样式”也就是说,根据中国画形式去表现和探寻中国文化的伟大精神!
作品名称:《山雨归去图》
尺幅年代:139~68cm2009年作
著录:刊《中国书画》2009第11期。刊《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
砚边随想:清人方亨咸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绘画,清事也,韵事也。胸中无几卷书,笔下有一点尘,便穷年累月,刻画镂研,终一匠作耳,何用乎?”纵观中国绘画史,古代的绘画大师,哪一个是仅靠笔墨技巧而获得成就的?哪一个不是饱学之士呢……?
作品名称:《红安天台山》
尺幅年代:200~100cm,2009年作
著录:刊《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
砚边随想:从哲学的出发点看,美学研究的一个根本理论问题。基本上不外两种:一种从客观物质的属性中去寻找美的根源;另一种从精神中去寻找美的根源。中国画学属精神层面由审美范畴研究;是从人对大自然的认识过程中创造美的图迹。
作品名称:《漫江碧透》
尺幅年代:180~95CM2010年作
著录:刊《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
砚边随想:把美从个别具体事物中分解和抽象出来的前提条件,是人脑有分辨美丑的能力,并能从个别具体景象中去发现美,再从观察、体验、践行过程中创造出具有审美情趣的图式、笔墨、色彩、气韵、意境美的中国画来。
作品名称:《万丈红泉》
尺幅年代:50~40cm2007年作
著录:刊《中国书画》2009第11期,《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
砚边随想:石涛言:“画受墨,墨受笔,笔受腕,腕受心。”傅抱石深得其髓,作画落墨沉着,笔力润健,胸中丘壑,了然于大小尺幅间,别有一番为山川写照的激越之情。吾师抱石之迹更师抱石之心也!
作品名称:《采药图》
尺幅年代:50~40cm2007年作
著录:刊《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
砚边随想:谢赫说:“图绘者,莫不明劝戒,著升沉,千载寂寥,披图可鉴。”张彦远言:“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在笔者看来,画家的创作不能仅局限于对自然万物的描摹,而是要通过描绘自然之“形”体现画家的思想和审美趣味。
作品名称:《西岳纪行图》
尺幅年代:139~68cm,2009年作
著录:刊《中国书画》2009第11期,刊《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
砚边随想:顿悟是心智的升华,是艺术灵感的浮现,也是艺者长期践行并思索的高级信息态,更是心底萌发的火花;会在你忘我的不懈努力中瞬现,其无意时性无法用理论界定;对于顿悟后的艺术,可以说,是一种质的飞跃!
作品名称:《甲骨文书•毛泽东沁园春词长沙》
尺幅年代:180~80cm2007年作
著录:刊《中国书画》2009第11期
砚边随想:从早期社会功用上说,绘画与文字还没有完全区分,实无书画显著之分别,是可谓书画的混合时代。随着两个不同的社会功能的生活需要,书画从同源慢慢走向各自独立的符号系统。
作品名称:《山深情满怀》
尺幅年代:55~42cm2010年作
著录:刊《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
砚边随想:激情主导的艺术创作,“情”在“艺”前。王羲之《兰亭叙》共三百二十四字,其中二十个「之」字,同体不同态;下笔如神助,有「遒媚劲健,绝代所无」之誉。其触景生情全在字里行间,其技全在无意之中!
作品名称:《郊游图》
尺幅年代:48-45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以数点游戏于山泉石隙间的蝌蚪引导观者很自然地联想到十里以外不停吟唱的青蛙,不可视的声音随着溪间的涓涓细流,送入观者耳中。可见,寥寥数笔,虚境不虚?!
作品名称:《野水滔声响红楼》
尺幅年代:74-52cm2010年作
砚边随想:唐代司空图《诗品》所说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给“意境”美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生于象外”的虚境,可思、可感而又不可视,甚至难以言表……
作品名称:《出游图》
尺幅年代:48-45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意境”,涵义深邃,是居于中国传统艺术核心地位的一个美学概念,。崇尚“任自然、返质朴”的老庄思想,主张个性的抒发,强调主观意趣的传达,鄙视对自然景物进行毫无疑义的摹仿。
作品名称:《观瀑图》
尺幅年代:47-23cm扇面2010年作
砚边随想:孙过庭《书谱》中有:“神怡务闲,一和也,感惠循知,二和也。”的描述,只有在这种心态下,人的生理动作才能达到最协调的状态,画家的用笔才能做到笔笔升发,其笔触之间才能产生一种富有协调节奏感的呼应和联系。
作品名称:《华山雄资》
尺幅年代:46-21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毛泽东说:“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源泉。这是唯一源泉,因为只能有这样的源泉,此外不能有第二个源泉。”他说明了艺术与自然地关系,同时也指出了自然生活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
作品名称:《古筑图》
尺幅年代:55-25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自然观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也会影响到画家对待自然的态度以及思维方式。崇尚自然,是画家通过对自然万物的分析和体悟来达到完善作品内涵的重要方式;而这样一种思想始终贯穿在中国漫长的文化进程中。
作品名称:《逍遥图》
尺幅年代:55-25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线条”是表现生命形式的最有力手段。英国艺术史家、贡布里希说:“即使绘画艺术也仍然是根植于有机体的自然运动的土壤,如果作画的人没有自己独特的生理节奏和笔法,那么鉴赏家就无法确定哪些是杰出画家的真迹。”
作品名称:《清江处处有帆影》
尺幅年代:55-25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傅抱石说:“中国山水画的写生有它自己的特点,有别于西洋画中的风景写生,中国山水画写生,不仅重视客观景物的选择和描写,更重视主观思维对景物的认识和反映,强调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作用。”这段话说明,在写生过程中,必须是以情致笔。
作品名称:《秋赏图》
尺幅年代:46-23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中国画从“写形”到“传神”,是“师法自然”的不断深入,以求更客观真实地表现对象。中国画家以虚静之心专注于客观对象,在“师法自然”中追求深刻的客观写实性,在客观写实的追求中,画家的个性和主观性可以自然地体现。
作品名称:《观景图》
尺幅年代:45-42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观摩优秀作品时,能调动情绪,唤醒内心的创作冲动;其激情往往带来“意外”收获并感动自己,往往也最能打动观众的心灵!择机游历、采风可以直接诱发创作激情,是出好作品的有效途径。
作品名称:《雨后峰远出》
尺幅年代:45-42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书法早在唐代便成为具有绘画特征的抽象艺术,“以书入画”被认为是绘画用笔的基本功。书体中讲求骨法、粗细、浓淡、干湿、刚柔、滑涩为主的审美特征,成为中国水墨画用笔的基本规范与要求。
作品名称:《吸氧图》
尺幅年代:45-42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人类为了满足不断膨胀的私欲,不惜破坏自然的生存环境。在许多地方,已经吃不到放心的水和食物,已经看不到蓝天白云了?天空灰蒙蒙,许多大城市出现了有毒的雾霾天气,市民呼吸的空气实际上是浊气,警钟已敲响!
作品名称:《心悦图》
尺幅年代:68-44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顾陆张吴用笔》一篇曰:“唯王子敬明其深旨,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其前行,世上谓之一笔书。其后陆探微亦作一笔画,连绵不断。故知书画用笔同法。
作品名称:《瘦根盘地远》
尺幅年代:55-47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中国画的线条是有质感的笔画,它不只是表现“形”还要含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要具备“势”、“形”、“气”、“力”、“韵”诸因素,合乎组成的画面是流动的,又是含蓄空灵的,通过含蓄流动的意境,引起人们无限的联想。
作品名称:《双阁落银珠》
尺幅年代:71-47cm2010年作
砚边随想:清人王学浩在《山南论画》中说:"作画第一论笔墨。"石涛《画语录》云:“笔与墨会,”。所以论画,笔墨为上。因笔墨表达的内在精神是为绘画的核心元素。黄宾虹的画就是以崭新的笔墨语言开辟了新的画境。他说:“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
作品名称:《秋游图》
尺幅年代:46-21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或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扇面之巧贵构图、之妙贵用墨。
作品名称:《闲游图》
尺幅年代:56-26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 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是富于现实主义精神和人民性,是构成中国画发展的主要基础。中国山水画早之西方风景画1000余年;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其中,中国山水画是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作品名称:《树茂山幽图》
尺幅年代:56-26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激情主导的创作还有另一种情况,即“重构”。所谓“重构”者,在激情驱动下,经深思熟虑,反复推敲,进而完成的作品。此类创作过程也较长,但激情始终贯穿创作的全过程。
作品名称:《紫气闲游图》
尺幅年代:46-21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色彩是任何美术组成形式的重要元素,以不再是某一画种的专属物品。中国画同样可以以色取胜;感知色彩就会享受艺术本身带来的欢畅与愉悦。当下画坛应该努力把色彩体系纳入到中国画发展的态势及其创作表现中。
作品名称:《观宇图》
尺幅年代:46-21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如沧海桑田,斗换星移,寒来暑往,风雨晦明;其生命力之显现无不符合于自然的节律之中。中国画就是把这种自然的现象升华为美的图迹,并不断创造出优秀的艺术乐章来!
作品名称:《赏心图》
尺幅年代:56-26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潘天寿说:“一为点易于零碎,二为面易于模糊平板;而用线则最能迅速灵活地扣住一切物体的形象,最为明确和概括。”他精辟地阐述了中国画是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绘画。
作品名称:《听瀑图》
尺幅年代:55-25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写意与写生的反复磨练过程,就是借助笔墨表现中国画形象和意境的过程。无论是外貌表象,还是内核精神,无不通过这一过程。
作品名称:《秋色映山峦》
尺幅年代:55-25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黄庭坚说:“凡书画当观韵”。就是要求意境要高,风神气度要雅,“生动”就是生命的运动,是自然的和自我的生命。“气韵”是这种生命在艺术中的表现形态,即韵律和韵味。
作品名称:《空山梅海》
尺幅年代:55-25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欧阳修诗曰:“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知见诗如见画。”即在掌握形似之后的一种“意象变形”。这种变形意在抒情和表现自然与人生,目的是“得似”、“传情”,所以黄宾虹说:“不似之似,仍为真似”。
作品名称:《遥望深山心逐浪》
尺幅年代:55-25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文心雕龙》中说:“窥意境而运斤”,“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意写图貌。即随物以宛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这即是作者想象改造和感情浸润的记忆表象,更是作者经过一悉锤炼,升华的审美境界。
作品名称:《鄂西山岫图》
尺幅年代:55-25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黄宾虹认为:“上古奇字,书与画合,必先有画,而后有书…。”他说明了绘画与书法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由于对书法、绘画的深切认识,黄宾虹笔法变得更加苍厚老辣、变化多端。他对“线条”追求的是“气韵酣畅”、“浑成一气”。
作品名称:《赏岩图》
尺幅年代:95-80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清•八大山人是当时革新画风的杰出代表之一,其笔法恣纵,墨意通灵,打破陈规,立意新奇。用笔严整而又放纵,用墨干擦而能滋润明洁。能用最简练的笔墨语言表现复杂的形体。此图是读八大画册后,以花鸟画法入山水之试验。
作品名称:《听瀑图》
尺幅年代:95-68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易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这里面的“一阴、一阳”就是宇宙万物产生存在的本原和根据。中国画那阴阳互根、彼此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理论赋予了笔墨巨大的潜能与无尽天机。无论衍生出多少不同的笔与墨,只要善于运用,都能在变化中求平衡。
作品名称:《松山观瀑图》
尺幅年代:139-69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石涛曰:“作书作画,无论老手后学,先以气胜之者,精神灿烂,出之纸上。”黄宾虹认为,除了“气韵出自笔墨”外,重要的还在于“诵古今之书,睹古人之迹”。此图是想通过观、习、临、悟傅抱石之迹而感受自然之气也!
作品名称:《古风无意到鄂西》
尺幅年代:139-69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骨气形似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运墨而五色具,是为得意。”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此“画语”也俱是在强调笔墨的重要性。道出画家创作时先要沟通立意、遗貌取神,再用“焦、浓、重、淡、轻”等丰富的笔墨来畅情达意、努力表现出作品“气骨”的内在本质。
作品名称:《云山之气量》
尺幅年代:139-69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气韵”难求;张庚《浦山论画》认为:“有发于墨者,有发于笔者,有发于意者,有发于无意者…。”然此图发于墨,即在轮廓中点染渲晕;发于笔,重在干湿皴擦透骨力;发于意,如在疏密多寡浓淡润;“气韵”在此,气是韵之能量,韵是气之依归。
作品名称:《逍遥图》
尺幅年代:139-69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董其昌有论,"画山水唯写意水墨最妙…。"明代徐渭题画诗也谈到,"不求形似求生韵…"而在写意的技法中,傅抱石最重视“线”和“墨”,甚至认为“中国画的生命怕必须永远寄托在线和墨上”。
作品名称:《观瀑图
尺幅年代:139-34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书画同源”,表明中国画与书法结下了不解之缘,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画中书、书中画相辅相成。
作品名称:《赤壁尚怀图》
尺幅年代:139-34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抱石翁自称是三十年代初在日本“为研究中国画上‘线’的变化史时开始短时期练习人物的。因为中国画的“线”要以人物的衣纹上种类最多,我为研究这些事情而常画人物。”此图受抱石翁《前赤壁》影响,有尚怀情形,但人物的神形与线性表现不足。
作品名称:《泉源万斛自飞流》
尺幅年代:137-34cm2006年作
著录:刊《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收藏》杂志200第三期。
砚边随想:此图以“抱石皴”笔法,将笔锋的前半部分全部展开,在宣纸上反复轻扫,经多次皴染后,出现了左上角瀑布的自然图象;其扑面而来的感觉,另有一番与皮纸不同的韵味。
作品名称:《毛泽东词意•欲与天公试比高》
尺幅年代:68-68cm2005年作
著录:刊《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收藏家》杂志2006第一期。
砚边随想: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是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独特的“抱石皴”。这种笔法以气取势,磅礴多姿,自然天成,此图能在宣纸上较好表现了“抱石皴”笔法并在立意、布局、结构等方面有诸多心得。
作品名称:《江澄水浴秋》
尺幅年代:68-68cm2005年作
著录:刊《收藏家》杂志2006第一期。
砚边随想:中国画的诗化特质,是从自然生命到艺术生命,是从自然美到艺术美,是一个紧密联系的过程。自然界的任何有生命之物,对人类自身的生命都有一种激发的作用,唤起的作用。
作品名称:《山居雪霁图》
尺幅年代:68-45cm2009年作
著录:刊《文化部•中国艺术品市场白皮书年度人物》画册。
砚边随想:写意是中国画最本质的艺术观。它是画家对于时代、民族、社会,自然等一切的深邃体察。无论是什么样的“情”都要通过“形”,这“形”是“情景交融”的“景”,也就是意境。
作品名称:《穿越瀑谷有此景》
尺幅年代:55-25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2012年11月秋,与美术院同仁“鄂西行”采风,过坪坝营途中有感自然之韵、山川之境;今心手双畅,略施淡彩赋之也!
作品名称:《观天象》
尺幅年代:47-23cm扇面2013年作
砚边随想:“象中有意,意中有象”追求“不似之似”。不似是手段,目的在“似”。石涛说:“明暗高低远近,不似之似的似。”便是在总结前人关心形神关系的美学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的,而成为中国画家遵循的法则。中国画不仅有形,而且含有意。
作品名称:《甲骨文书唐诗》
尺幅年代:68-68cm2006年作
著录:湖北省美术院〈海峡两岸•中国画作品展〉画册。
砚边随想:中国绘画与书法均以“线条”作为表现的基础手段,追求共同的笔墨技巧和抒情写意的审美意趣。虽然它们尔后成为两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前者更侧重传神写照,后者更强调抒写性情,但二者数千年来始终相互借鉴,共同发展。
作品名称:《意写江山皴古今》
尺幅年代:360-160cm2013年作
砚边随想:抱石作画下笔有一扫千钧之势、笔到之处干湿浓淡全显,可以想象他创作时的纵横驰骋,挥扫中的胆大心细和有理放适,使画面呈现出气势恢宏,壮阔雄浑的景象。其布局上的瀑布常常伸出纸外,叠泉似银河从天而降;此图受其启迪,似表现鄂西山水的勃然新姿!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