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辛卯荷月,余有幸访真如秋芳女士。攀谈之间,溢于言表,其性格豁达开朗、谦虚恭和、不拘小节,豪放热情感染至深。观乎其画,笔墨奔放之间不失高雅、苍郁浑厚之间不失温润,极具文人气息。其师吴悦石评曰:“聪颖敦厚,好学笃行。习画十余载,其间曾于北京画院研习六法。观其作画,笔势灵健,自然朴实。擅泼墨,有豪气,得理趣,尚自然,寻丈巨制顷刻而成,虽小如斗方亦能纵笔,真衰使然,胜人力千倍。见数小条,鱼龙变幻,笔墨佳妙,入之大名家中,不遑多让。”
真如秋芳,字真如,大象上房主。北京市人,自幼喜爱书画,多年沉浸翰墨,乐此不疲。得名师指点,注重拜习古人书画,日夜赏玩揣摩辛勤追捉,使之记于心用于我,得法显著。曾先后进修于北京画院、中国国家画院,现为著名画家吴悦石先生入室弟子、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崇尚自然率真的绘画理念,酣畅淋漓的笔墨表现,使作品呈现出简拙工稳、意趣尽至、赏心悦目的精神。作品曾在首都博物馆、军事博物馆、北京画院、中国国家画院等各美术馆展出,在《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中国书画》等报刊及网站发表。多件作品被日本、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际友人收藏,作品曾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并出版有《秋芳画集》、《芳踪集》。
文人笔墨平常心
真如秋芳自80年代诚挚于画笔,自未间断。期间虽涉及播音、主持、唱歌、简报、设计等多项文艺,然最终为画面所见功力。其笔下山水,线条潇洒于山川河流、贯穿于空灵雅趣之间,干湿浓重节奏之跳跃,却也不失工稳之势,廖笔之下尽显酣畅淋漓,令游人流连。其笔下藤本植物,笔法老辣、气度脱俗;花鸟鱼虫,简拙之态,生气犹然。在她的画面可以找到传统笔墨的技法,但更为可贵的是能通过笔墨表现自己独特的审美观,创新了文人画的新样式,使工匠画与院体画黯然失色。其画重在笔墨意趣、流露画者思想,充分体现文人自娱的心态。
有人称真如秋芳女士为“齐派女画家”,只因其画风笔迹印有吴昌硕、齐白石诸家画风精髓。可贵之处自己独树一帜,构图力求严谨、笔墨追求传统。观其画,拥堵之时,不见笔触,也未有死穴;疏通之时,线条干练,泼辣中见稳健;或露或藏、或干或湿、或虚或实、或隐或居,变化于笔端,行走如流云,只为抒胸中之气,一贯而发,实为痛快。
纵观古代文人墨客,文人画以尚意趣、精笔墨、承“士气”为其宗。清代时八大山人的简练、石涛的奇僻,笔墨趣味独特,个性鲜明,与程式化的风格相背离,是中国趣味的“印象派”,也是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的最高面貌,亦为真如秋芳女士之所求。她说:“学习传统不是原封不动的复制,在继承传统笔墨的过程中,要加上自己对笔墨的认识,理解传统中的精髓,笔墨必须与时代结合,才能渊源。”精髓之所以流传,必有它存在的价值,在中西方文化融合之时,中国写意绘画有别于西方涂鸦。与传统相之背离,试图走“捷径”的“画家”,其画又能保留许几年几载?但老老实实遵从传统,可谓古板不通变化,要通就要悟,自然之笔不是偶然,直抒胸臆不是不讲法度,写实既是真亦是虚,虚虚实实中显空灵,空灵中显意境,笔法之端求精神,皴擦点染中有想象,寄寓了画家心中之景致,潇洒于世外,忘情于大自然,倾入了对世俗的淡泊。实为真性情脱染于纸上,为观者悦目而不滞,喜看,细看,更喜看。
真如秋芳受吴悦石先生影响至深,从言画谈做人。她说:“画品亦是人品。作画之前,先做人。要修德、修心,画是工作之余把玩、解闷的乐趣。认真修德性,保持平常心,耐得住性子磨练意志。急功求利,心态浮躁,做不得画。”一位艺术家成功的客观条件少不了天时、地利、人和,然才情、勤奋、学养的修为更需要主观努力。真如秋芳的成长背景并非书香门第、达官贵族,年少时,家境贫苦,从小喜爱画画,愈是喜爱愈是用心,她经常瞒着父母“偷偷学艺”,最初也只是维持生计。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凭借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极高的悟性,很快得到了身边人的认可。作为一位女画家能坚持并做出成绩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种努力不仅仅是依靠画笔作画,在心中作画、用眼睛作画也是一种用心,这种心里修炼的过程是靠长期积累的,是靠感悟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而得到的。真如秋芳女士并没有想要成为名家,只是简单执着的追求自己在绘画领域尽可能散放的光芒,而正是这种心无旁骛的学习心态,造就了她与众不同的艺术视角。她走的是一条宁静、至远的艺术道路。
功夫深处渐天然
画到高处便是书,书到高处便是画。观真如秋芳女士画作,线条刚劲有力,实难为一女子所为,足显胸中气魄之壮烈,苍劲有余;笔墨浑厚而不臃,用墨讲究,禁平涂,节奏感蹦然跳动,韵味有余。她说:“学传统,运腕力,倾心于笔端,以书法用笔,忌漂、忌躁、忌平、忌淡,书法用笔可传出画面动感、传出画面情趣、传出画面生气。”
观传世名家画作,无论大屏小幅,体会用笔之道,方知笔中蕴含生命、蕴含情感、蕴含精神。作画之前要先得法,要悟在修前。得法、得理,加之勤奋练习,方能成其器,不得法,终归是徒劳。秋芳女士在中国画研究院研习仅一年时间,得到了吴悦石先生的高度赞扬,曾多次对其画作进行点评。画作《山色空濛雨点奇》有批语为:“真如秋芳画山水得大写之神韵,老辣温润十分可贵。”足见深入理解中国传统绘画,临摹是必然手段,但要从临摹中得古人技法,抒自我情趣,得法者,求诸于形;道法者,求诸于似与不似之间,万端变化于一画,形神兼备,画者情趣魅力则跃然纸上。
书画同步、刚柔相济、轻松活波,大胆于落笔,小心于收笔,追求画面丰富和高度的统一、格调高雅的艺术个性,这里再谈到“用心”,“用心”就要善思考,善揣摩,善练习。在采访中,真如秋芳女士告诉记者:“学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经常要从头开始,循环上升。书法一日也不可丢,书法是绘画的功底,我现在仍在努力研习。”凡追寻画面精致者,必先追其本源,无源之流必不能入东海,无本之木决难参青天,学书学画始于平常,日日习之,水滴石穿,终得不平常之功。
真如秋芳女士认为:“一个好画家,必然是一个综合的画家,并不是只画单一的对象。”比如谈到徐悲鸿,人们会想到她的马;谈到齐白石,人们回想到他的虾;有人称谁谁谁是“牡丹王”;谁谁谁是“梅花王”等等,孰不知相通之奥妙,孰不知在取得成就的背后又画过几千废纸。之所以功夫在于画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对一个形象的反复思考和长期的笔墨历练,绝非一日之功所能达到,也并非画一对象所能涉及,艺术是综合的门类,是生活的返照。没有生活的基础,所谓的艺术只会让人感觉单调乏味,所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也只会停留在表面。
挥洒笔墨写真情
吴悦石先生评有:“真如秋芳之画,有大家气象。”她的笔墨重传统,擅吸收“六法”扼要。六法”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完整体系,写意“六法”就是写胸中之意。真如秋芳女士生活中性格直爽,干事认真,但凡要做的事,就一定要做出成绩。用她的话来说,只想爬到最高端看看最美的风景。或许正是她的这种冲劲,造就了她画面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拿出笔就不能聊天,吸气、放开,我就是我,要胸有成竹,线条笔墨要有气魄,不服输,从头到尾要一气呵成。什么点该做饭,什么点该吃饭,完全忘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大凡是个好画家,一定是痴情的,无论客观条件是好是坏,抛乎脑外,专注于画面,即便是苦,也得其乐,仿佛作画亦可谓之饱矣。只倾注心力、促使笔端尖墨色或浓或淡、或干或涩,只在气韵。气韵生动,为中国传统绘画最高审美境界,既表现对象的内在神韵,又表现创作者的精神品格,是文人画追求和发展的方向。气韵生动,是画家本身的艺术品味、生命活力和人生境界的综合体现。画之气韵,令悦者为之动容;画之生动,于画面以生命力。观秋芳之画,豪放泼辣中气韵的连贯,大概正是吸引人的着眼点之一吧。
之二是“骨法”。即为笔法之“骨气”,亦如人之骨气。观真如秋芳之画,或山石、或树木、或河流、或藤本、或花鸟,在苍翠中见骨法;在干涩中见笔力;在浓淡中见骨气;各有各的变现力,各有各的用笔,然终归为“骨法用笔”,果断干脆,纵有笔断然意不断,纵笔于放中有收,收中有放,纵得出,遒得紧,拓得开,提按起倒,挺拔矫健,夸张而不浮躁,张扬中有内敛,支撑画面,传情画面,了然生趣。真如秋芳女士笔下的山脉、鸟鱼、草虫,屋舍等对象的艺术表现书法,个性独特。力求简而不简,拙而不拙,写象形,求其神似,而不求物态之形,只为感觉之形写意,了然于画面,如巧夺天工。
读其画有如此景致:是烟是云是雾?说不清,看不透,缭绕在山间,有日为伴。山脚下有人家,或许哪家亦有炊烟也未可知,只向往那悠远最深处走一走。好个意境;一石、一鸟、一梅花,寥寥数笔,或歪或直,墨色交融,梅香鸟语飘忽画面。好个奇妙;空山雨后,有茅屋房舍、有鸡耳鸣,似也不似,不似也似。好个生趣;一坛酒、一束菊、一把茶壶,两把茶杯,邀客来访,品一品这花香、美酒、清茶的不同滋味;山路崎岖,两人远眺,河水悠悠,怎知那山更宽阔;芭蕉树下,八哥驻足,似有学听路人言。好个生动。
有所为必有所不为
自2009年以来,真如秋芳女士共举办了两次展览,均产生了很大社会反响。她在仔仔不倦的追求绘画艺术的高峰上,努力探索,取得的成绩令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在采访过程中,许多匿名电话有约采访、有约画作、有约拍卖等等活动,但她却并非一一参与,只略有选择。她渴求的是平平淡淡、自自在在的生活方式,在做事、作画上,他坚持主见。她说:“要静下心来,与世无争,平平淡淡的修行,不能浮躁,如品茶一般,越品越香,越香越醇。人就怕争,一争一比就什么都没有了。画面如脸面,我的画拿出去一定要是精致的。”所谓的气魄和张力或许正如她所言,之所以会有高标准的质量,那是因为之前有了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
真如秋芳女士是一个外表冷静,骨子里热情直爽的人,她多次在公益活动上,为灾区捐献画作。她说:“做公益活动是好事,有意义。这样的活动,我以后还要继续参加。”
有所为,何为所为?所为在修行上、修德上、格调上,
真如秋芳女士正是把住了这个节点,进而影响了她画面的格调。
注重修养的独特内涵历来是中国画家们所追求的境界,真如秋芳女士延承了文人画的创意情趣,贵求自然天成。孙过庭有诗:“敢为常语谈何易,百炼工纯使自然。”一个线条,一处笔墨,几分渲染,看似简单,实则难易,能在平常中做出不平常,犹如十年磨一剑,也毫无虚张之意。若能从平常招数出奇招,必为高人。正所谓平淡自然也须百年锤炼,心态平和,得自然之妙有,非险绝奇鬼之辈所能见。
在学习上,真如秋芳女士好钻研,不断完善自己、完美自己,她说:“学了的东西,不见得马上就用得上,学好了,窜在兜里,什么时候想用了,可以随时拿出来,活学活用。要读历代名家的经历,如吴昌硕、齐白石、李可染,体会他们的心路历程,从中找出最高点。学艺就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自2005年完成北京画院的学习之后,曾有人劝她再继续进修,但她选择了“巩固”,这个过程经常被学画者忽视。“温故而知新”,温故就是要吃透学过的知识,在画理、画法均有了解的情况下,往往笔头功夫落实不到,会造成眼高手低。要发展就要巩固基础。也之所以事隔三年之后,真如秋芳女士于2008年至2009年进修于中国国家画院,仅一年时间,其画面质量出现不容想象的飞跃,令旁人刮目。
有所为必有所不为。为什么说“人怕出名”?就是因为一些人自认为取了一些成绩,认为自己是画家了,把持不住方向,追求名利,以至于停滞不前,甚至走上了俗路。失去了天真自然的心态,就失去了画面的生气。在采访中,记者问及到有无意向开培训班教导学员,市面上这样的班似乎有很多。然真如秋芳女士笑答:“如果有人向我求教,我非常乐意点评,但是至于开培训班,还没有这个想法,因为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因为还有追求,我还可以再往精的走,比如作诗、书法等等,这些都是相通的,如果我现在做其他了,也就失去了老师培养我的意义了。”
在做事上,真如秋芳女士有放有收。在笔墨追求上,她的画放中有收、收中有放,在收放过程中,掌握其中奥妙,得自然之理趣。生活也会因此而多些快乐,见识多了,也不会有太多的浮躁,这或许正是艺术追求的真谛。
结语感悟
真如秋芳作为中国画坛文人画派的一支新秀,她对绘画的艺术追求不是单方面的,她的画面意境淳厚,泼辣有秩,见拙见趣。她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奋努力的精神,以及作品中所蕴含的超拔的技艺和独特的个性、清新泼辣的画风,渗透在作品中那种高昂气韵的艺术创作力,令人佩服。值得一提的是,生活中的她,谦虚真诚。她说:“作画的时候,我辣就要辣到底。但在做人上,并不是当仁不让,一定要保持低调,向好的老师请教,也要向在某方面比较突出的人请教。”这也体现了生活与艺术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这种处理方式的矛盾与统一,也是一种和谐。
她既遵从传统,又勇于创新,她将文人所畅怀的自然之景纳入中国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传统绘画的内涵。用传统笔墨书写当代文人情怀,以简洁泼辣的笔墨写心、写情、写精神,形象概括,渗透着真如秋芳女士对生活、对画面充满智慧的思考。采访中,在真如秋芳女士对艺术、对生活的态度上,记者也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她自强不息的艺术追求、宁静淡泊的生活操守,达到了“人品”与“画品”的统一,怎能不让人敬仰?通过对其画的了解,进而了解其为人处世之道,益在启迪心灵、纯化情感、丰富阅历上下功夫。
作者:张晓娜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