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头,一个不热爱生活的艺术家,无论他拥有多么高超的技艺和卓绝的理论,都无法创作出一件令人感动的作品。重复前人的作品不能令我感动,闭门冥思苦想的作品不能令我感动,没有内容只专注技法工具改革的新潮作品也同样不能令我感动。
这是香港立法会大楼的一面幕墙,附近的香港会展中心投影在这面黑色的幕墙上,钢性的建筑物变形为美妙的曲线。我用相机将这面幕墙摄录下来,用水墨将它绘制为一幅具象的抽象画。在这里,我用相机作为写生工具,我没有愚蠢到拒绝科技的帮助。(参看图1)
首先用尺将幕墙的框架依比例画在宣纸上,得到一个个方格。这里毋需考虑透视关系。绘画用尺,古已有之,称为界画。(参看图2)
依据照片将景象逐格填入,由于摄影作品已近乎完美,所以不作任何改动。过程中尽可能使用勾勒点染皴擦等传统绘画技法 (参看图2局部图),突显水墨特色。
同样理由,整幅作品几乎纯用水墨绘制,只在左上方留下几片桔红(用的是水彩颜料, 参看图4),可谓「惜色如金」。这过程大约耗用了十五个小时,枯燥而令人烦闷。
终于填满了所有的格子,放远看,构图符合预想,感觉不错。将几处不理想的地方挖补修改。人开始兴奋,充满创作热情,急于进行下一步的制作。
宣纸遇水,干后会起皱,会影响我们审视画面,因此,我将中国书画装裱中的托底用到绘画中,托底是中国书画装裱的第一道工序,在作品背后用浆糊加上一层或数层宣纸,干透后平整如镜墨色鲜明,细微浅淡之处也清晰可见,方便我们进一步加工。
托底之后的作品固定在画室的地上,不再依据照片,摆脱实物的束缚,按自己的美学理念继续创作。
根据需要,未干时也可作渲染,目的是让深浅不同的墨色融合。画面干透后非常平整,需要再加工的地方清晰可见,继续渲染,当然也按需要勾勒点擦。染后候干,干后再染,反复进行直至满意为止。这里需要画家不厌其烦的耐性和敏锐清醒的判断。前人将这过程称为积墨,古有龚贤今有李可染用此法令中国山水画登峰造极(参看图6)。
现在我们再看画面的右下部份,浓黑中百般变化温湿柔润宛如墨玉,是典型的积墨效果。也显示出黑色幕墙的质感。(参看图4)
我将左上方的桔红色增加了面积,风类似积墨的方法反复渲染令其层次丰富,将这原是一幢红色建筑物的投影化为美丽的晚霞。(参看图5)
在画面的一些地方用浓墨点染,想做出中国画中点苔的效果。点苔是中国绘画中非常奇特的表现手法,在山石土坡上点上几个墨点,就能让人联想到形态全然不同的青苔,真有点不可思议。当然,这里不会联想到青苔,却会联想到建筑物高低凹突之处。中国绘画中,点苔的重要性不在于表现实物,而在于平衡画面,加入节奏感,处理得当,可得画龙点睛之妙。
最后,大笔淡墨再作渲染,令画面统一和谐。这过程中国绘画称之为铺水。著名山水画家黄宾虹先生常用铺水之法,有意思的是他用的水是洗笔的脏水。
最后一道工序是题款和盖印,这件作品是满幅构图,一开始就没有预留题款的位置。五个印章,四个放在右下方与左上方的红霞呼应,这不是传统的作法,却增加了画作的设计感;另一个留在左下方,这却是非常传统的作法,称为压角印。
我会将纸质印章模具摆放在画作的不同位置,观察什么位置最佳。
确定印章的位置后,用铜角尺标记定下模具印章的位置。 不要移动角尺,将纸模具拿开,将真正的印章依角尺固定的位置盖印。
绘制这件作品用的是中国绘画中最普通的技法,没有任何奇门遁甲飞镖暗器之类。绘画工具:两枝中号兼毫毛笔,一枝淡墨一枝浓墨,「一得阁」墨汁,红星牌净皮单宣。都是最普通的货色。我本愚钝之人,却又有太多的情感想通过绘画作品表达,生命和大脑的空间有限,不得不放弃很多应该讲究的东西。这张画会长期固定在原处,通常超过一个月,期间内随时修改。这有点像酿酒,需要存放一段时增加它的醇度。李可染先生曾说过,他的画永远画不完也永远画不坏,想来便是如此。
几个月前去美国旅游,见到波士顿圣三一教堂在汉考克大厦幕墙上的投影,创作了跟范作相类的作品(参看图7)。圣三一教堂的投影几乎没有变形,证明幕墙玻璃的质量相当好。相形之下,我们立法会大楼的建造质量是否应作检讨?
我常常问别人,别人也常常问我:这件作品你想表达甚么?在这里,我的回答是:传统的中国绘画能够创作当代艺术,最老实的写生能演绎出抽象的作品,劣质的建筑物也能幻变出绚丽的美景。
黄孝逵于2013年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