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中西兼容,上下求索

  艺术人的艺术生命之根是植于哺育他的文化土壤的。这是为什么举家移民新西兰多年的我省画家林禹光2000年后又回到故乡的原因。

  他是有些与众不同的画家。他的这本书也不同于通常的画家作品集而具有与众不同的面貌。它是一个画家在曲折的艺术道路上跋涉了数十年后的回首一顾;它是一个沉默的探索者发布的可贵的不加密的文档;它是一本颇具阅读和审视价值的册子。

  他曾经和我一样,早年长期从事报纸的美术编辑,活跃于编辑出版装帧领域,他的连环画,他的插图加上几乎无一不精的速写、素描、水粉、版画、水墨功夫,展示了卓越的才华,他的“全活”令七、八十年代活跃在河南画坛的同行无不叹服,至今能与其比肩者廖廖。

  他初入绘画之道时受我省已故画家林国选先生栽培,曾研习中国传统绘画。也曾受陈天然先生影响和鼓励学习过木刻。这对于后来专一油画的他来说似乎是一段弯路,然而却正是这段弯曲使他为今天的绘画积蓄和预埋了多元的中西兼容的基础。

  纵观近几年他的绘画,可以看出他的不卷的探索和画风的明显演变。

  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改变往往会导致画家绘画内容和风格的某些变化。他那一代人当年学习油画这种西方舶来绘画时能接触的西方作品少之又少,看到的一些印刷品几乎百分之百来自苏联,这使他早年的油画散发着苏联绘画的味道。

  迁居海外之后,他得以在世界各地画廊里近距离的面对许多西方绘画大师的原作,从中吸取了新的营养。因此这一时期的画蒙上了塞尚梵高的影子,也看得出新西兰著名画家托斯﹒温斯顿的影响。

  这几年回国之后,带着开阔了的眼界重又潜入厚重深蕴的中原传统文化之中,他的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取得了可喜的突破。从《北方系列》开始,兼蓄了中西绘画某些手法和意味,挖掘了自身生命经验,融进了对自然的爱,于是,他的于众不同的新的绘画语言出现了,一批打动观众的作品也诞生了。

  此后,是固守已经占领的这一阵地还是再去发现开拓?生性求新似乎永远都不满足的他再次选择了后者,于是最近有了更贴近中国文化的新作。这批画保留了前一时期他的画雅俗共赏中西兼容的大观,同时吸收借鉴了更多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手法和视觉元素,给人亦传统亦现代,既陌生又熟悉的感觉。尽管它们的学术价值和成熟程度尚待研讨,但是毫无疑问它们将是他的绘画走向顶点的过程中一批重要作品。

  此外,我还想一提的是贯穿全书的画家自己的文字。它们彰显了一种向心求法上下求索的可贵精神,同时也是流畅抒情的散文,很值得一读。

  在谈到关于他的这本书的前言时他笑道:“我的画还在探索之中,还是生瓜蛋,所以请你写文章时高抬贵手给今后留点空间,我是老鼠拉木锨,大头在后边呢。”这话虽是玩笑,我觉得又很认真。古往今来,人贵在有自知之明,不自满者总有更多的上进空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相信将来从不张不扬的国光这里(我还是习惯称呼他当年的名字)更有可能听到惊人的一鸣。

河南省文联主席、河南省美协主席 马国强

2008年12月于郑州

作者:马国强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