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中原文化考察归来有感

 

 中原文化考察归来有感,此次在中央美院雕塑系副主任张伟的引导下,经山东济南,临淄,青州,临沂,至江苏的连云港,徐州,再往河南许昌,南阳,新野,洛阳,郑州,安阳观看博物馆,访收藏家,获益良多。兹感想有三:一,行家在民间;二,中原文化是中华的正脉;三,中国文化复兴的出路在学习中国的伟大传统。以下分别论之。

  一、行家在民间

  在洛阳考察时,藏友老罗讲了一个他亲历的故事,去年有一行鉴宝的专家来洛阳帮着鉴定,把一个商代的器物定为现代仿品,主人只好贱卖。老罗出于友情将此物花两万买下,细观之,发现是真品,老罗遂转售二十万元,净赚十八万元。

  还有临沂的老陈,数年收藏,研究青铜、画像石、画像砖等,行行入道。省市博物館的藏品需鉴真伪,或要论来龙去脉,都要请他出山。我的好友临淄王也更是瓦当界的老大。一路上经王也,陈伟,张啬,罗世山,王亚强,张志亮,老孟,卫艳波,胡洪福,邓泓,王永刚等行家里手的讲授,点拨使我获益,在此致谢!

  从事专业技术,学术研究的人,近几十年来吃着公家饭,拿着纳税人的钱,凭着文凭职称自封专家,于专业上不精研,不思进取。害人且终将害己!这状况虽根源在体制,但个人占着,挤着位子得名利而不脸红,也不光彩。有感于此,我向那些常年或一生在民间不懈努力钻研专业技术,学术研究的高手们致敬,向那些虽在体制内但不屑于名利的高手们致敬!历史终将有他们的位置。

  二、中华文化的正脉在中原

  先民最先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大地生息并形成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哲学,“含蓄内敛,自强不息,道法自然”的观念。孟子说,“尽心,知性,则知天”。“知天知地”是中国人修炼的最高境界。这种体验只有在干旱缺水且冬日漫长的中原厚土才能产生。在夏商周,秦汉至唐,北宋的文化重心在中原。这漫长的历史中創造了中国的辉煌,影响了世界。南宋,元明清文化的重心在江浙,此地域风调雨顺,民風尚雅,所生发柔性文化与中原刚毅之美迥异。又中原文化南迁的异化,文人主导了文化走向,遂形成了元,明,清个人主义的人生哲学。这又与中原集体主义生存哲学形成差异。在清初至清道光,咸丰年间随着金石学的兴起,有识之士从魏晋,秦汉,至商周的器物、文字和遗迹中感受到了中原文化雄强樸厚的魅力,寻找到了振兴中华文化的良方。此时的风尚黄宾虹称之为“道咸中兴”可惜西方强力入侵而中断。今日之时,中华文化艺术的复兴仍应延续道,咸风尚,走中原雄强樸厚的大道,才具中华大国的文化气概。

  三、欲文化复兴须学习伟大的中国传统

  现在进入美术学院的学生,学的全是西方写生的技法,从石膏像到真人模特。解放后的艺术教育是深入生活加写生,每年虽有艺术实践课却都是农村或风景写生,而较少专门考察传统文化。即使学传统还要加上“批判的继承”这一辩证思维。基本上是以西衡中的崇洋思维。故现在学术界大师不再,艺术界大师不再,画家们没文化或缺文化。反观民国时期学术大师林立,且多数学贯中西。又观邻邦日,韩对中国传统顶礼膜拜倍加珍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方水土养西方文化,中国水土养育五千年文化而不衰竭,当需要我们下大功夫去学习继承。西方文化是从自然到自然的模仿文化,是与自然对立否定之否定的对立二元文化。中国则是亲近顺应自然与传统积淀的一元文化。这二者只可借鉴,豈能互相指导。前贤黄宾虹以中华文化的浑厚华滋美学观借鉴西画印象派的短笔触形成自家面貌,西人梵高,马奈吸收中国,日本平面造型获得成功。白石老人言,无论诗、文、书、画、印,始须先学于古人,再学近代时贤,大入其室自成一家方为大家。其道理简而明。

作者:许仁龙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