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行走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

  他经常将角色放置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之中,然后让他们在虚拟的“舞台”中演出,随着自己的情愫,策划着一场场若有若无的“戏”;在他的戏里面有猜忌迷惑、亦有沉默豁达,他寓言式的作品给了观众更多地超出画面本身的讯息;或许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他自我内心述说和表达。他,是一名画布上的导演,行走于现实与非现实之间。

  解读契里柯

  《宁波创意》:我们在您近期的作品中似乎经常能够捕捉到契里柯大师的元素,如您的佳作《契里柯广场——时间与空间》、《契里柯的猜想》等等,创作“契里柯系列”是始于怎样的初衷?您想借此表达什么?

  吴威:契里柯的形而上系列作品看似安静内敛,实则暗流涌动,蕴含着巨大的感知力量。这可能是我被契里柯作品吸引的主要原因。另外,吸引我的地方是形而上绘画中的古典气息,在契里柯的代表作品中塔楼、拱廊、广场、雕像都充满着意大利建筑的传统精神。契里柯作品中谜一样的空间和潜伏着的力量,吸引着我去解读和梳理契里柯的形而上系列作品。2009年我创作了《契里柯广场》系列三幅作品,2013年创作了《契里柯广场-时间与空间》,2014年创作了《契里柯的猜想》。我希望我的创作能传达出如契里柯的作品既有具象的叙事又有抽象的架构,既有表象的图式和又有内心的述说和丰富感知。目前还是意犹未尽啊,今年会继续追随契里柯形而上的脚步,继续创作有关契里柯的作品。

  《宁波创意》:在“契里柯系列”作品中,我们会发现您经常将人物置于一个虚幻、若有若无且时常穿越时空的背景中,这样构建画面是否含有深意?

  吴威:其实这个系列作品的背景都是契里柯的作品,我只是为了画面的需要稍作修改。我把不同的模特以不同的形式放入形而上的矛盾空间和寂静世界之中,让广场上灵动的影子与画外观者进行互动共鸣。通过对契里柯作品的再创作,我是试图更深层次地解读大师作品中实现图像猜想和哲理的思考。

  这类融入大师的作品进行再创作,是后现代艺术中比较常用的艺术创作手段。1919年杜尚的《带胡子的蒙娜丽莎》之后,一批当代艺术家纷纷效仿,不过大多数都采用调侃、讽刺、替换的手法进行再创作。我所创作的《契里柯广场-时间与空间》更多倾向于解读或猜想式的再创作,不是简单的形式挪用或借用。有人觉得这是抄袭,呵呵,我觉得很无奈。

  《宁波创意》:在您的部分作品中,会出现同样一个人展现在画面中,比如《心界》、《明天的思辨》等,这样一种似乎自己与自己在画面中对话的场景,是不是有什么寓意?

  吴威:与自己对话,其实非常必要。人都具有多面性,在生活中扮演不同角色。有人演得很好,也很自然,不过既然是“演”,时间长了以至于认不清自己。所以回过头来要进行反思,需要自我的认识。在我的作品中,我是设想,如果我们和自己在某一种情景下相遇,相互审视,会是怎样的一种心境?忧郁和豁达遇见了,失望与希望遇见了,爱和不爱遇见了等等。另外,是试着表达意念中的本我审视现实中的假我的超现实境况。这是对人的虚伪的一种审视和否定。这种情节或画面,现实中不会发生,但其实我们的脑海里会有类似的画面感,比如你失常做了一件事情,就会怀疑自己刚刚那个人是我吗?我觉得这个很好玩,我想继续玩,继续表达。

  坚持新写实

  《宁波创意》:您近些年几乎所有的作品都是写实主义的,那么您是从何时开始或说喜欢上写实主义的风格?写实主义带给您怎样的绘画体验?

  吴威:记得上学前,家里有订阅《小朋友画报》,我想那时候这画报里的儿童画就是我对绘画的全部理解。后来读到高中开始正式学习绘画,我所接触的也全是写实绘画,大学的老师也是画写实的。后来全面接触美术史,能接受的绘画形式也就偏向具象写实的。对表现主义的绘画、抽象主义的绘画等艺术,潜意识里就有排斥,当时对那些乱七八糟的现代绘画不屑一顾。觉得那只是“涂鸦”而已。

  最近几年,有机会出国去学习。在列宾美院学习期间,经常到冬宫看画。看了4-5趟,发现自己有点不大喜欢传统写实艺术了,感觉现代艺术展厅里的作品更佳鲜活,更有时代的意义。当时,流行写博客,我在博客里写道,如果我从小在西方国家长大,从小在博物馆看西方美术史的作品,或许我不会再选择写实。去年去了一趟伦敦,在英国国家美术馆看画,第一天计划先做初步浏览,很认真地按照时间脉络看画。从文艺复兴前期开始看到到新古典主义结束,一天下来基本也是筋疲力尽。闭馆前半小时,走进印象派的展厅,顿时鲜活的画面轻松自由,五光十色扑鼻而来。原本已经是累趴下了,一下子又来了精神!为什么印象派能影响一个时代,这就很说明问题。

  可是我依然走我的写实之路,或许是因为这是一条最适我的路子。其实以前也都尝试抽象或表现,但那不是我,觉得我那样画就是在装腔作势,不是本我的流露。当然,我想我的作品也不是传统的写实绘画作品。比如我基本不画现实里能见到遇到的事物,也不会把绘画技术当做艺术追求,会把观念和精神追求放到创作最重要的位置。写实绘画在当代,应该有当代的观念和形式。

  《宁波创意》:许多人也许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在照相摄影技术如此普及的时代,写实油画即使画得再好再像,也不可能超越照片的逼真度,那么当下的写实油画还有何意义?

  吴威:在摄影技术普及后,写实绘画记录时代的意义逐渐被弱化。其实整个架上绘画艺术都从更多的社会承担逐渐变得更加自我,更加趋向于个体内心视角的表达,而舍弃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不过好的当代的写实绘画作品,像不像根本也不是重点,技术只是载体而已,重要的是表达的内容。可是一般人看不懂,他们只会看像不像,这就会有很多误读。

  不过其实写实绘画和照片也有很大的区别。人们习惯把写实绘画比喻成照片,更多的原因是很多人不看原作。以前是看杂志看画册,觉得西方大师很多写实绘画像照片,可是看了原作以后大叹当时的误读。写实绘画中的形体处理、画面的笔触语言肌理效果、色彩的层次等等绘画语言完全和照片有很大的差距。现在,又很多人用手机或屏幕看,试想一幅2米的作品被缩小成20厘米,你能读到什么,最多就是一个简单的基本面貌。所以不要相信画册和屏幕,请多看看原作,或许就会懂得其中的意义。再退一步,传承算不算有意义?

  目前国际舞台上的艺术主流是装置、综合材料、影像、行为艺术等,不管你是写实还是抽象其实都是被边缘化的艺术门类,但是这部妨碍构建我们内心的精神家园,我想这也足够有意义。

  《宁波创意》:一个画家的创作灵感通常都是偶发的,生活中有太多的元素、故事、情节可以挖掘,能谈谈你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哪里吗?

  吴威:艺术来源于生活,以前我不大同意这么说,觉得太“社会主义”感,现在我觉得赞同。日常的生活如学习、欣赏、经历、情感起伏等组合成了灵感的源泉。寻找灵感需要一个主动的吸纳“装备”,它就像思绪吸尘器,不停地寻找着点点滴滴的灵感灰尘。有时候吸到一块大的,就赶紧拆下来记下来保存好。有时候状态不佳,很长一段时间没什么收获,打开吸尘器拨点小灰尘,或者也会有惊喜。我有一本记录灵感或想法的本子,有时候来自一句诗歌,有时候来自一部电影里的对白,有时候是一个梦的片段,有时候是阅读时候的一个设想,也有向大师学习获得的感想等等。这些所谓的灵感被记录下来,经常是有激动的记录后,第二天清晰后被否决;也有一些无关紧要的小记录,哪怕就是一个字,却也能帮助形成一个完整的构思。

  《宁波创意》:许多在绘画方面有所成就的油画家通常也会积极寻求一些跨界的艺术表达,您在这方面有没有计划或打算?

  吴威:艺术的产生源于表达,艺术家都有表达的欲望。我现在画油画,是我热爱这份技艺,也习惯通过油画的画面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觉得自己没把这件事情做好,还想做得更好。所以我会继续摸索着继续架上油画创作之路。当然,生活在这个被当代艺术资讯包围的世界里,或许哪一天我也会尝试一些其他的创作手段。比如:影像和服装设计。我曾经学过几年服装设计,或许哪一天也会做一场服装和油画结合的跨界秀来玩。我身边就有画家朋友玩着做装置、综合材料、影像等艺术,挺有意思,或许我也会加入他们的行列,画累了玩一票。

文/《宁波创意》王铮铮

2015年3月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