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6-09-13 09:51
9月10日,由瑞典动画艺术家娜塔莉·杜尔伯格(Natalie Djurberg)及其搭档电子音乐家汉斯·贝尔格(Hans Berg)带来的“秘密花园”(Secret Garden)和中国艺术家金锋的个展“万恶之首”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M21)开幕。展览“秘密花园”中,展出了艺术家2013年以来的创作的6组(件)作品,涵盖了定格动画、雕塑、电子音乐等形式。艺术家组合以黏土为原始材料创作的定格动画,配上催眠的电子乐,探讨了人类的欲望和本性;而中国艺术家金锋的个展“万恶之首”源于金锋从2014年开始的“珠峰”项目。“万恶之首”则通过戏剧表演的形式使现代伦理与社会想象相碰撞,以此来重新审视认知。
▲ 金锋个展“万恶之首”,展览现场
瑞典艺术家组合的作品形式古灵精怪、色彩艳丽,在儿童般的质朴手法下隐藏着潜意识世界的荒诞和黑暗。“秘密花园”的名称起初使人想起英国诗人威斯坦·休·奥登(Wystan Hugh Auden)的诗句:“我的孤独是一座秘密花园。”
但艺术家本人指出,它的文本内涵则是那部同名的经典儿童文学作品——三个孩子在一个被禁止的花园领地内探寻成年人的黑暗秘密。杜尔伯格提到她曾受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影响,或许这可以解释其作品中四处渗透出的某种孩子式的孤独和幻灭感。
▲ 娜塔莉·杜尔伯格与汉斯·贝尔格,《秘密花园》,展览现场
由霓虹灯管、彩色胶囊、黑色冰淇淋等组成的一地玲珑的装置使杜尔伯格这件新作品颇为引人入胜。在一个狭长空间中,尽头影像上那只上蹿下跳的兔子仿佛正在进行某种巫术仪式。这个如同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兔子洞现场,令人感受到杜尔伯格典型的“寓邪恶于甜美”的风格。
▲ 娜塔莉·杜尔伯格与汉斯·贝尔格,《气体,液体,固体》系列,2014年
▲ 娜塔莉·杜尔伯格与汉斯·贝尔格,《气体,液体,固体》系列局部,2014年
装置是杜尔伯格影像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作为影像内涵的延伸,也暗示了具体的空间,以便为贝尔格的音乐创作留出恰当的余地。如果说《秘密花园》是一种大开大合的放肆,那由数个罐子组成的《气体,液体,固体》则是一种安静而私密的收束。
好奇的观众会俯身检查罐内玄机,却只看到一些运动着的彩色线条,正以顽皮的方式进行着隐秘的呼吸。贝尔格的催眠氛围音乐在这种小空间的作品中反倒更凸显其气质。
▲ 娜塔莉·杜尔伯格与汉斯·贝尔格,《热梦》,2014年
▲ 娜塔莉·杜尔伯格与汉斯·贝尔格,《黑色容器》,2013年
杜尔伯格表示这些影像、装置、音乐为观众提供了不同的角度,增加了体验的多重性,他们在创作时会一步一步地编织起三者之间的关系。
比如,贝尔格有时会到展览现场根据实际的空间感受来谱写乐曲,他也不像一般的配乐师只是按照视觉艺术家给定的内容来创作,他有时也会自发地写出一个音乐主题,让杜尔伯格为其创作视觉内容。当两人被问起这种视觉与听觉的合作是否证明他们是彼此的灵魂伴侣时,杜尔伯格幽默地说,“这更像是一种磕磕绊绊的婚姻关系。”
艺术家内心的不安与渴望很多时候会被放大到作品中,正如杜尔伯格的粘土动画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暴力和焦虑,其雕塑作品也体现出强烈的情绪。它们保留着感性而稚拙的手作风格,加上颜色和光线的衬托,很像表现主义时期的绘画。
这种赤裸而又直接的姿态似乎也可以被看作是某种现代人的后青春期感伤综合症。她的巧妙在于并没有使用那些俗套而露骨的女性标签或者青春伤痕的常见元素,而是使用了统一的抽象造型语言,使悲伤亦如梦幻泡影。
在黑暗的另一面,杜尔伯格的作品又是活泼温柔的,体现了一种女性造物主特有的双重性,正如大海和宇宙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认为是阴性的,因为它既是生命的孕育地,又是骇人的葬生之所。比如,在观众踏入一个半封闭的黑暗空间后,发现巨幅投影上正营造出一个孩子气的天真宇宙。这宇宙正温柔地吞噬你,让人流连于一滴水如何被甩开,幻化为烟花,直至消逝。
▲ 娜塔莉·杜尔伯格与汉斯·贝尔格,《日出》与《日落》,2015年
杜尔伯格有别于其他同样表现黑暗主题的粘土动画家例如杨·史云梅耶(Jan ?vankmajer)、奎氏兄弟(Brothers Quay)等人。她不涉及政治、社会或哲学议题,而是把个人内部感受到的时间、空间、情绪、力量做到了某种极致,这常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女性主义。她认为,女性艺术家在表现暴力题材时更为自由,因为男性艺术家如果肆无忌惮地表现同类题材则会承受较多的舆论压力。
▲ 金锋,《因为它在那儿》,2016年
▲ “万恶之首”,展览现场
同天开幕的中国艺术家金锋个展“万恶之首”恰与秘密花园的某种内涵相映成趣。金锋在此次展览中也对当下社会现象,尤其是青年亚文化心理给予了极大关注。作品形式极其丰富,囊括戏剧、行为、文字、影像、装置、绘画、摄影等,其中背景戏剧和坡道戏剧使得本次联合开幕式别具一格。
▲ 《背景戏剧》,现场
《背景戏剧》是艺术家与独立戏剧界的多位创作者合作的,他们以网页和微信等投影作为舞台布景,以语言和人声为主要的表演素材,并将观众席的后方也纳入表演空间;每个说话者身后都跟随着另一个似乎代表其内心世界的角色,体现出后网络、二次元与荒诞派的结合。
▲ 《坡道戏剧》,现场
坡道戏剧则涉及了更为尖锐的元素:滑板、孕妇、面罩、金融危机,让搭建出来的简易坡道成为一个探讨性猎奇、第三世界等问题的存在主义空间。表演风格也更为激烈,充满肢体冲撞和喋喋不休的拷问式语言。
两个展览其实都涉及了某种现代人的“幼稚病审美”,只是互为表里,且具有中西艺术家和男女艺术家的鲜明对比。而开幕日期选择在教师节这一天,倒也是个令人莞尔的巧合。(撰文/焉沁)
*除特殊注明外,本文图片来源于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
来源:新浪收藏当代艺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