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云南华宁陶艺术初探

  摘要:作为云南省优秀传统民间工艺之一的华宁陶,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文化价值和实用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关注。本文通过对华宁陶的文化基础、发展脉络、艺术特点等的探究与阐述,希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华宁陶,进而达到保护、传承和发展华宁陶艺术之目的。

  关键词:华宁陶 民间工艺 艺术与实用 传承与发展

  一、华宁“陶彩宁州”文化

  华宁地处滇中,春秋战国至秦代为古滇国属地。享有“陶乡”的美誉。华宁陶古称“宁州陶”,华宁的陶业兴起于明洪武年间,清代达到鼎盛时期。华宁陶借鉴了中国历代釉陶制作的精华,并融汇贯通,形成丰富而独具特色的釉陶艺术。考古调查中还发现窑址堆积地层中有低温青瓷、低温青花瓷器标本,应为明代以前的遗存物,由此可以断定在明代以前就有陶业生产。华宁陶蕴含了生活在当地人们的思想、情感以及生产生活方式,是特定生活和文化背景下的一种感悟、创造和发明。这使得华宁陶成为让人们更多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这在现代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华宁陶的制作工艺和釉彩方面的技术,体现的是中国制陶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彰显的是地方民间文化的进步,毫不夸张地说,认识了华宁陶就是认识了华宁这个地方的文化。

  在华宁这片美丽富饶的热土上,除汉族外,还居住着彝、哈尼、回、苗等21个民族,占全县人口近三分之一。这里的民族有着自己独特语言、服饰、礼仪、节日和民情风俗。600多年来,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至十五日,是全县窑业的行会活动,华宁全县的窑户、窑工都要到三圣宫祭陶,都要为制陶祖师爷车朋准备香烛牺牲,祈求窑神保佑多烧好陶多发财,还祈求窑神保佑制陶过程顺利平安。尽管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不同,但是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是共同的。宁州陶神庙联“宜古宜今,彝、鼎、尊、磐同述作;亦文亦质,官、哥、柴、定共流传”正是华宁多民族精神生活追求的集中体现。经过数百年的共同生产、生活的相互影响,在华宁逐渐形成了以佛教为主要宗教信仰的精神文化生活,许多与佛事活动有关的精美的陶器证实了这一点。

  华宁陶瓷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烧造的制品大多为周围地区百姓生活服务,其次才远销他乡。就民间陶瓷其本质而言,地域性是比较强的。民间陶瓷作为一种物质产品的生产,首先要立足于当地实际生活需要而制造。同时又作为一种工艺美术制造,反应了当地民众的审美取向,因而华宁陶又具有双重性的文化特征,从物质到文化的诸多因素,使华宁陶瓷形成鲜明的地方风格和独具特色的形式美感。华宁有陶,深藏着600多年的文化与历史,记录着一段段历史的变迁与人们生活的痕迹。这些陶制品不仅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依相生,也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无论时代怎么变迁,华宁陶有着无法复制的历史,一笔无法重书的精彩。

  二、华宁陶发展脉络

  1、明朝洪武年间(公元1396年)——清朝时期

  云南玉溪华宁县从前称宁州,烧制陶器历史悠久。追溯华宁制陶的历史,得从600多年前说起。那时,明朝政府平定云南,江西景德镇的陶瓷艺人来到华宁。几百年来,碗窑村都是一家一户制陶,工艺和烧制技术以家庭方式祖祖辈辈往下传。当时烧制的是人民急需的吃饭碗、咸菜罐等产品,釉色是青釉和紫釉,颇受人民欢迎。到了清朝道光年间,产量和工艺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最大的可烧制两人合围的大香炉,气势雄伟壮观,釉色为古铜色;最小的可烧制佛像、金鸡、海马等各种动物以及小孩玩艺品,古寺庙建筑用的龙脊、琉璃瓦、宝顶等产品也在这个时候畅销各地。

  2、解放前

  这个时期的陶器生产,在明清两朝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烧窑逐渐增多,窑子扩大增大,因而在清朝时代就出现绿白釉并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解放前时期,窑村有13条窑,每条窑都有六七家人合用,虽然每年雨水季节都不烧陶,但每年他们村都生产出大量的生活用陶,方圆千里的陶制品都由华宁生产。

  3、解放以后

  解放后,村子里的窑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全村只留下4条窑,生产数量、种类及工匠都由合作社统一安排。1952年,合作社把23个分散的手工业制陶家庭(家族)组织起来,成立了第一个手工业合作小组。华宁陶器的历史虽然悠久,但它得到更大的发展却是建国以后的事。他们坚持技术革新,进行科学实验,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利用红土试制红陶已经获得成功,而且对各种釉水的色泽,经过反复实验和不断创新,已生产出许多造型美观和色彩鲜明的陶器。

  所以,与其说华宁陶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审美艺术品,更不如说它是一种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载体,它见证了人间的烟火,见证了人们生活的细节,见证了云南人的祖先、神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华宁陶艺术特点

  1、华宁陶釉色之美

  华宁文化底蕴深厚,华宁陶历史悠久,工艺高深,反映着华宁各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 华宁陶器的釉,一般有青釉、蓝釉、白釉、紫釉、铅釉(即黄色釉)、玻璃釉(分蓝、绿、黄、灰各色)等几种。配釉的原料必须根据釉色来配制:绿白釉要用泥浆土、老沙、木柴灰、铜矿粉等,紫釉要用紫釉土、木柴灰等;玻璃釉要用透明玻璃粉、宝蓝、铜矿粉等;铅釉要用铅矿粉、木柴灰等。

  华宁陶最突出的成就便是五彩斑斓的颜色釉,其釉色,有“黄如纯金、绿如翡翠、白如羊脂、兰如宝石、紫如剑气、青如松烟”的说法。较为常见的釉色有白釉、绿釉、酱釉、蓝釉、三彩釉、黄釉、乌金釉等,较有代表性的为绿釉。其中,白釉开片玉壶春瓶、青釉大口瓶、“寿”字瓶、蓝釉螭耳扁六方瓶、白釉绿彩观音、三彩武财神等都属于明末清初华宁陶的精品。

  2、华宁陶器类之美

  从陶塑中,我们看到了华宁陶制作的精致与文化的悠远。华宁陶不仅是一种精美的艺术品,更是一种承载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化载体,它是明清以来云南社会生活的重要见证物,主要分为生活用器、陈设用器、文房用器、宗教用器、建筑用器等五大类,每种用器中,都极富文化价值。华宁陶又可以分为“生活陶”、“艺术陶”、“宗教陶”、“建筑陶”、“文房陶”、“现代陶”和“陈设陶”七个部分。宁陶的造型美主要体现在其实用功能性与艺术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下面我们分为五类来进行分析:

  (1)、生活用器

  碗 作为饮食必备,数量较多,大小型号均有,主要是一敞口深腹碗最多,容量大,比较实用。

  盘 浅腹盘最多,各种型号均有,满足不同场合使用。

  碟 有的朴素无华,有的体形优美,且带有花瓣状口沿。

  罐 造型丰富,体形硕大如酒罐,水缸等。小巧精细的用于贮藏盐、油、酱、醋等。还有鸟食罐等很小的器皿。做成仿古铜器的造型,器型有圆形、方形、瓜棱形等。常见的有兽首装饰。

  汽锅 云南独有的一种炊具,用于烹饪云南名吃“汽锅鸡”,常见铺手、象耳、狮耳等装饰。

  壶 酒壶为曲柄盘口壶,鸭嘴形流,细颈,溜肩,有曲柄,常见圆鼓腹、瓜棱腹、钟形腹等。

  (2)、陈设用器

  瓶 重要的陈设用具,造型复杂多样。主要有喇叭口瓶、盘口瓶、双耳瓶、美女瓶、大口细颈瓶、寿字瓶、观音瓶、长颈瓶、葫芦瓶等。

  花插 造型复杂多样。往往采用仿生造型,常见的是做成树桩状,发出苍翠的新松枝,有的松桩上还站立一只雄鹰。

  (3)、文房用器

  文房用品的数量较多,几乎和文人的生活联系在一起,精致而文雅。主要有笔筒、水洗、砚台、文房摆件。

  (4)、宗教用器

  宗教用器分为宗教神像和供器,种类繁多。

  宗教神像有观音菩萨、弥勒佛、布袋和尚、财神、土地、关帝、文昌帝君、真武大帝、松子娘娘以及诸多神仙、还有力士、童子等。

  供佛用器主要为香炉、净水器、油灯等。

  (5)、建筑用器

  建筑是华宁陶的一大特色,主要是琉璃,用于佛寺、道观、祠堂等宗教建筑,有筒瓦、板瓦、勾头、滴水、瓦脊、宝顶、正吻、瓦兽、瓦神仙等。

  3、窑变之美

  定格万变的窑变,对爱陶和制陶人来说,“窑变”是个古老而神秘的词,什么是“窑变”?各有各的说法,没有统一的定义。凡是开窑后得到的产品,在色、彩、形、音、质等方面发生引人注意的特异变化,既说不出原因又不能在生产中重复其结果者都称之为“窑变”。在开窑之前,一切都不可预测。这正是华宁陶迷人之处。

  四、当代华宁陶

  1、华宁陶发展状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华宁陶重新绽放异彩,传统手工工艺得到挖掘和继承,新的工艺和产品不断涌现,直至今天逐步成为云南重要的工艺美术陶,传统古建筑陶,传统生活用陶的生产基地。除了瓷砖、瓷瓦等建筑用陶和碗、瓶、罐等生活用陶外,还有大量的工艺陶制品。这些工艺陶制品造型别致精美,有花腰傣的小背篓,有仿青铜器小挂件,有茶具、烟具等。在色彩上,有华宁陶最传统的绿白酱素三彩;在形状上融入明显的地方文化特色,比如花腰背篓等;在纹饰上充分体现滇中文化特色,把青铜器、民族服饰上的花纹巧妙地运用到陶制品上;在技艺上属纯手工制作,每一个物件都是独有的。时间让华宁陶重生了一次,以前那些平凡的物件在岁月之火的锻烧后醒来时,已经涅槃成为凤凰。

  2.现代华宁陶存在的问题

  宁州陶器久负盛名,在云南陶器生产中占居重要一席,但其发展规模亦停留在低水平的作坊式生产上,对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较小。华宁陶源自江西景德镇,其根非我所有,其品非我独有。1976年,江西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发现北宋中期紫砂古窑址和紫砂茶具残片,宜兴已被命名为中国陶都。1994年5月5日,“宜兴紫砂陶特种邮票”首发式在宜兴紫砂工艺厂举行。广东佛山陶产业年产值200亿元以上。从历史根源、文化积淀、对经济的影响上看,华宁制陶放在全国范围,不可能与江西宜兴、广东佛山、山东淄博相提并论。

  由于华宁陶的价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但是很多好的器型已经被非云南人收藏,现留在云南本地的华宁老陶已经是很少一部分,这主要是当时是外地人先发现了宁州陶的价值,另外,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科技的运用和一些化学用品的使用,最大一方面是由于制陶技术的失传,所以现在的制陶技术已经不可能做出原有的陶器。现在的华宁陶大多数是一些常见的生活用陶和建筑用陶,有极少部分的用于审美方面。所以宁州陶的发展前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3.传承与革新

  近几年,华宁陶绿、白酱和绿白“素三彩”的雅致被人们重新认识,产品在市场上升值非常快,时间的轮回让华宁陶再次重生,以前那些平凡的物件在岁月之火的煅烧后醒来,成为能经历史考究的珍品。其中“窑变”的物件更是受到人们的追捧。今天,碗窑村里依旧保存着一个完整的制陶流程,从取土到拉胚,从建窑到烧制,从造型到上釉,都能寻找踪影。但是碗窑村前的陶街消失了,十多条龙窑消失了,会制陶的老人相继故去,想把制陶技术延续下去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了。近二十年来人们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华宁陶,而这时期还分为两个阶段,在十五年前,非云南人先用审美的眼光看华宁陶,近五年当地才知道,并且重视其华宁陶的审美价值。

  从陶塑中,我们看到了华宁陶制作的精致与文化的悠远。透着历史的气息、前人的智慧情趣、质朴隽永美感的华宁陶,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每一件陶器都有一个故事,反映的是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些陶器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人类生活的场景,也可以了解更多的地方文化。华宁陶承载了一个时期的历史文化,也记录着那些岁月的荣耀与沧桑。云南华宁窑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窑场,应引起云南和我国陶瓷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并认真加以研究和总结,以便进一步开发利用、开拓创新,推动华宁陶业的新发展。

作者:张志军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