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一个小女孩在绿色的草原跳绳,她轻巧地一跃,跳入了半空的风中,漫天云霞在她身后铺展,手握跳绳的女孩如一只稳稳飞翔的鸟,她的左臂被阳光镀成了金色的羽翼,她专心地体会着自己的飞翔和平衡,如同在母体的子宫中浮游。这就是刘秀鸣的《孩提之梦》。
接下来是她的《女孩的梦幻》。在椭圆地球的一隅高处,也许是万峰之巅的云层之上,一个女孩子手执画笔,绿色土地在她的画幅上生长如松,而连接她的画笔的颜色,是一条五彩的绳线,这美如彩虹的绳线蜿蜒抵达地球边缘,在那里,红色的云霞如天衣垂落,由五彩的绳线与地球缝合一体,天衣地裳,专心绘画的女孩在这温暖的感觉中持续她的创造。
再看这幅全球共舞气势的《齐舞华尔兹》。还有《永远的探戈》和《人们》。尽管室内室外不明,但企鹅团队一般的集体场景,特别是充满音乐节奏的色彩和画面,很容易让人感觉它们的背景都是风云动荡的地球村,画家用忧郁的蓝和性感的粉红,渲染着如烟如梦又如时间尽头的当代情绪,把人类群体的孤独和互相需要温暖的不言而寓表达得令人感动,而更加让人心动的,却是人类齐舞着的节奏,里面传达出生命如火的能量和高贵的激情。
刘秀鸣是那种每一幅作品都可以吸引人的画家。她的画分为风景和人物两大类,但又可说幅幅是风景,处处是人物,因为即使没有一个人物出场的地平线风景,人物心灵的渴望与冲突、人生的爱情和故事也会如色彩呈现,令观者把自己当成人物而心潮起伏;而她的人物画即使是纯粹的人们,斑斓交织的色彩风云和灵性律动,也会令观者把人类当成风景而沉思默想。
单从画面的气势来说,不受时空局限,没有疆域隔离,一种全球化时代的新视野,刘秀鸣可说是我所见画家中,最具备宏观叙事能力的女画家,她身居维也纳,中西文化交融之后的大悟,呈现在构图色彩的“聚散离合”技术之中,而表现在作品中的题材,更是她全球漫行之中,感动过她的大自然与各国各地的人们。然而,我最感兴趣的却是,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女画家,是如何把她的个体女性经验与人类经验相与交融而体现为如此宏大的人类性的?
刘秀鸣生于中国河北,在河北师大接受过中国画专业教育之后,1987年到奥地利维也纳实用美术学院及美术学院研习油画和版画,师从Maria Lassnig 和Arik Brauer,1993年毕业于维也纳美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选择定居维也纳、做一名自由的职业画家,对于刘秀鸣来说,必然有所舍弃和告别,也必是文化的勇气和艺术前途的认定。我们从她的众多油画作品中,可以看到中西文明对话的风云,也可以看到个人协调冲突的努力,更可以感受一位优秀的女艺术家,悄悄使用女性的缝补艺术,把分裂的存在如天衣缝合。而她的“聚散瞬间”技法,深得了中国国画重气象和西画重形体的双重优势,为我们所处的全球化时代找到了最好的象征表达。正如刘秀鸣在电话中对我说,“希望人们从艺术而不是其它角度理解我的作品”,我正是在她迷人的画幅上看到了这位女艺术家通过艺术把个人经验与人类经验进行融合交谈从而获得广泛共鸣的超常本领。
刘秀鸣为自己在国内出版的画集取名为《另一种空间》,里面插页是自己漫游全球的生活照片,一方面是不同于现实的艺术空间,另方面又用现实空间解说艺术和心灵,照片和油画可说是互动存在,诉说着全球化时代文化的动态风景。的确,这本画册包括了“新风景”、“新的地平线”和“另一种空间”三个系列,不仅给人“出发”和“前行”的阅读体验,而且给人发现“另一种空间”的全新期待。这种阅读也可命名为旅行阅读,因为它带领读者移动前行直到新的全然不同的精神家园。旅行改变人的视野,阅读的过程便是自我发现和自我改变的过程。
以严峻的蓝抒写《云》,云是冷蓝如钢穹之下燃烧的铁焰,只要仰视就是对人生的挑战,而《生命之云》洁白轻柔如翼若展,当以柔克刚,《永远的漂浮》如《晚霞》,夜色来临一切如《幻境》。千万年来大自然始终是人类生活的最好导师,刘秀鸣的风景重现了自然的启迪,读者面对她的每一幅风景都有身临其境之感。画家说,“我创作的风景画又把我自己引进了另一片博大的世界,在那里存在和掩藏着如此众多的美和神秘,它使我流连忘返……其实很多的时候我屈从于它的魅力致使自己的奉献成了一种自愿行为”。
不仅对于自然元素的艺术再现有深度研究,自然之变幻与人文之变幻的对应关系,更是刘秀鸣最擅长的传达。说她是全球化时代的女画家,就在于她能够把文化的冲突以自然能量冲撞的象征形式,给予深刻而生动再现。“新地平线”系列,以“聚散瞬间”的技法把自然能量之间较量的喷涌和制衡,呈现为微妙微肖的张力,如《能量》、《风暴》、《渴望风》、《灵魂的起伏》等等作品,既是自然中不同力量相遇冲撞,也是自然导师对于人类文明冲撞的表演,全球化过程中多少人经历着经验的冲击更替和灵魂的追问拷打,身心的状态正如风暴,把自己席卷又最终要把自己平息。一个现代人就是一个不断的迁徙者,哪怕仅仅为了学习和工作从一地到了另一地,谁没有过身心风暴的体验?基于现代经验的普遍性,刘秀鸣的作品能够引发极大共鸣,而她对于自然细节的到位把握,恰到好处的色彩离散,是保证这种共鸣的艺术基础。如《渴望风》中,渴望的形体如火焰腾空又若表达之唇焦灼难言,而无风的自然是一丝一缕也不能吹送,不可吹送的丝缕反而把腾空火焰之翅和欲张的焦灼之唇缠捆起来,黑色的丝缕和红色的唇焰真正是在聚散瞬间构成强烈张力深刻加剧着渴望的程度。这样的作品甚至可能把一个现代人曾经和正在的渴望经验成倍唤醒,不能不说是表达的奇迹。而这丝丝缕缕的细节,又是有着女性经验的痕迹,当然包括唇,也可说是女性欲望的象征。如是,一方面是宏大的理想,另方面又是细小的经历,一方面是精神追求,另方面也是肉体的磨砺,一方面是自然,另方面是文明。全球化的经验正是如此之丰富复杂,才要如此丰富复杂的意象营造,而女性个体经验的深刻感知和人类经验的共性领受,正是刘秀鸣卓异的艺术秉赋所在。
事实上“撞击意象”构成了画册的核心,“撞击”是能量的领悟,同时也是一个人在中西文化对接感受之中的领悟。作为一种有意的视觉表述,为的是提供普遍的经验。不仅中国人普遍的、全球现代人都生活在这种无所不在经验的撞击和文化冲撞之间,所有的人看到这些作品都会有一种内在的震撼,想:“我就生活在这样的状态里。”那么,在这样的状态里怎么样才能平衡,与每个人个人的高度,艺术的高度,以及对世界的领悟相关。有的人可能就在这撞击中倒下去了,有的人在这个撞击中又变成了不平衡的人,但是也有人在很高的融合的高度把握了这种平衡。刘秀鸣希望在艺术上表达这种融合的可能和希望,正如她自己在生活中做到的一样。
刘秀鸣可能注意到西方宗教的形而上意义和由此带来的美学上的空间构造。她的“另一种空间”把冲撞和提升结合起来,采用圆柱分解冲撞之力,把圆柱升向苍穹,仿佛能量向上引导,使得画面呈现为开放的立体建筑形体。由此她也创造了抽象艺术的具象表达,因为圆柱的多少她可以按画意决定,圆柱有时也可以变形为方柱,当她可以这样自由使用绘画语言,就为自己的绘画创造了真正的自由。其实这也正是全球化时代文化融合的创造自由。这里面也体现了刘秀鸣对于女性主体性高度的驾驭能力,正如前面《孩提之梦》和《女孩的梦幻》所展示,在没有压抑和歧视的巨大自由空间,女性的创造力如同她们的想象力,可以无边无境。刘秀鸣获得了绘画语言的自由,也获得了“孩提之梦”直入云宵,“女孩的梦幻”缝合天地,以及人类自由精神驰骋全球与宇宙的激情。
刘秀鸣也可说是一位全球化时代的激情画家。这也许仍然源自她的女性经验与人类经验的高度共鸣,即自由与反对歧视这样既是女性的也同时更是人类性的经验。《受伤的》是“另一空间”很吸引人的一幅作品,这里画家使用了方柱语言,方柱是隔断也是伤害存在的力量象征,当然它也可说是门,能够隔开一些东西而保护另一些东西。不自由和歧视通常就是以这样合理的状态而存在。而受伤的主体是两片地球或者两片国土、两个民族或者两种不同的人,等等,象征具有的全球意会特征,能够给观者带来不同的精神共鸣与存在认同。而画家的表意重心显然是“缝合”,是女性的关怀精神、人类的和平向往,对于痛苦和伤楚进行抚慰的激情意图。是的,受伤的两个它们,被红色的线缝合起来了,尽管裂口还很清晰,但黄色、绿色和红色的心灵之线,都给人希望和安慰。这是一幅温馨宏大的作品,也是一幅女性主义文化作品。刘秀鸣把她对于女性与世界的和平安全关系的理解,悄悄融合在画幅之中,非常巧妙地把文化融合中的性别融合因素传达出来。
一个全球化时代的女画家,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之中难以偏向哪一方,西方文化不断形而上的探索和东方文化已经达到的高度,作为一个艺术家,她怎样调和这种力量,达到某种平衡,用她的笔记录个人的经验和思想,同时把人类的精神旅程画下来,才是她无止境创造力所在。她变幻她的圆柱方柱,或立于空间或陈于海水,自由表达着一个自由女画家的思考,让我们对她充满祝福和期待!
作者:荒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