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年3月22日,在杭州人可艺术中心,艺术家李秀勤在开幕式上介绍创作背景。当日,舌尖下的中国——李秀勤作品展杭州开展
ART HEADLINES 2021年3月24日艺术评论(记者 陆文华 发自杭州)100只硕大的白瓷饺子散发出迷人的光亮,点亮人们内心深处一个个美好生活的憧憬与梦想,整个展览现场蔚为壮观、摄人心魄。艺术家李秀勤以独特的思想观念和艺术方法,运用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瓷器、饺子,表达鲜活的生活方式、生命的终极意义和人的精神世界。
2021年3月22日,舌尖下的中国——2021李秀勤作品展在杭州人可艺术中心开展。
此展学术主持王林,艺术总监何勇淼,首次公开展出李秀勤新近创作的30余件艺术作品,呈现艺术家对于东方精神、中国文化、当代艺术、生命本体等各个领域的深入探讨与不懈追求,其独特的艺术思想、价值观和方法论,对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进一步创新发展,并在全球语境下提升中国文化艺术的话语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据悉,此展将持续至2021年5月22日。
文化符号的转换
“形如偃月,天下通食”的饺子是特色鲜明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千百年来,这种传统面食深受中国人喜爱,每逢冬至、除夕等重要时节,人们都会聚在一起包饺子,煮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在包饺子时,人们常常将金如意、红糖、花生、枣子甚至硬币等寓意丰富的吉祥物包进馅里。“好吃不过饺子”“大寒小寒,吃饺子过年”等民谚和风俗一直流传至今,饺子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表达着中国人对于美好生活的梦想与追求。
艺术家李秀勤采用白瓷这种独具中国文化特征的物质载体,将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饺子塑造出来,内置光源的100只薄胎白瓷饺子排列开来,形成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艺术场景。
这组作品的重要意义在于,艺术表现的对象未必一定要那些神秘莫测、故作玄虚的事物,从人们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中捕捉、转换、提升艺术内容和主题,表达人类根本性的社会生活、生存状态和生命意义,因而更能持久而深切地打动人心,更加体现艺术家深邃的思想观念、恒久的艺术价值,就像南宋画僧牧溪只不过画了6个柿子,却一直打动着近1000年之后的人心。
尤为值得关注的是,李秀勤以独特的艺术思想和创作方法,从瓷器、饺子等最为常见、最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符号出发,表达东方精神、中国文化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这为中国当代艺术进一步创新发展,提升全球语境下的话语权,提供了一种风向标意义的重要文献和可资借鉴的标本。
直击人心的叩问
李秀勤在最新创作的《色中醉》系列作品中发展出一条新的艺术脉络,显示这位1990年代便声名鹊起的艺术家生机盎然的思想活力。
艺术家将宣纸覆盖在自己创作的《一部推拿学》雕塑作品上,用布制拓包蘸上墨或国画颜料,采用层层捶拓的艺术方法,一次又一次地捶拓,一遍又一遍地击打、叩问,形成层层叠叠、色彩迷人、意象丰富的画面,揭示人与社会、人与文明、人与历史以及时间与空间、空间与空间等各种关系,表达艺术家独特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镂于金石,传之永久”“古碣凭人拓,闲诗任客吟”,捶拓或传拓是中国古代复制、保存文献资料的一种重要技术方法,主要应用于拓印青铜铭文、玉器花纹、碑刻、墓志等金石器物。清代以来,书画艺术家喜欢在拓片上题跋、绘画,形成一种兴味盎然的艺术表达样式。
李秀勤并不拘泥于传统的金石传拓技法,而是采用捶拓的艺术方法,并摆脱毛笔的使用,直接用布制拓包蘸上墨或国画颜料在宣纸上创作。更为重要的是,艺术家不再传拓历史上的名碑、造像,而是在自己创作的《一部推拿学》雕塑作品上捶拓,隐约而现的盲文点痕、层层叠叠的捶打印迹、自然形成的纸上彩晕,呈现出中国文化艺术的多样性、意象性、包容性和无限可能性。
李秀勤 一部考古学 白瓷 紫砂 尺寸可变 2020
Li Xiuqin An Archaeology
White Porcelai Purple Sand Variable Size 2020
从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源头出发,从艺术最初生发的动能出发,从生命本体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出发,扬弃西方艺术眼花缭乱的各种“主义”、表现形式,用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艺术方法,表现当下活生生的现实生活、日常事物和生命本体,表达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家李秀勤从意识形态的高度,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未来发展,并进一步提升中国文化艺术在世界上的话语权,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艺术家
李秀勤
本文仅代表个人立场、观点
与本人所供职的新闻机构无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