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学仕2006年推出莆田年俗专题摄影集《到妈祖故里过年》,不但反响强烈,而且为莆田市春节、仙游县元宵节列入“国家级民族传统节日保护示范地建议名单”提供了实证。2013年1月,他同时推出兴化民居专题摄影集《寻访莆仙红砖厝》、莆田乡土系列国画《徐学仕山水作品集》,并把三书合集出版。我手捧沉甸甸的集子,耳闻年节的鞭炮声,感叹天南海北到处走的学仕,1994年回莆到湄洲日报当摄影记者后,便专注于家乡的土地,时而拿相机,时而拿画笔,竟然摄影、国画两登顶,先后成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到妈祖故里过年》是学仕从腊月到元宵追踪十年的集粹,成书较早好评如潮我无从置喙,只是想说,学仕做事极认真。我与他几次同行,我文字采访结束,他却捧着相机楼上楼下山上山下没个完,连司机在内的一伙人等得心焦。
《寻访莆仙红砖厝》这个书题暗示了莆仙平原的悠久历史。民谚云:“红土烧黑瓦,黑土烧红瓦。”山区多用红壤烧砖瓦,烧出来的砖瓦呈灰黑色;平原地区经过长期的耕作,红壤逐渐便黑,土越黑,烧出来的砖瓦越红。学仕把此书分为8章,通过一组组颇具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和画龙点睛的文字,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莆仙民居的独具特色与独特魅力。书中揭示莆仙民居的历史承载、家族传承、地域特征,聚焦其间蕴含的装饰工艺——木雕、石雕、砖雕、彩绘以及大门坦的布局和门窗图案等。翻看此书,使我感到诧异的是我曾经到过的宅院,印象中暗淡无光,图片里层次分明,这就是艺术摄影的独到之处。学仕用望远镜头居高临下拍全景,用广角镜加补光仰摄厅堂屋架,这是肉眼凡胎的我即使身临其境也无法领略的。红砖厝老了,天灾人祸加速了它的消亡,从这个意义上讲,此书可使子孙望梅止渴。
国画《徐学仕山水作品集》分为“古镇系列”和“山水系列”。“古镇系列”就是学仕拍红砖厝时发思古幽情的形象寄托。他从小生长在傍溪面海的水乡名镇涵江,对那些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风物十分依恋。而后的记者生涯使他不得不面对古桥、红砖厝之类文物的逐渐消失。无奈之中,美术专业毕业的他重新拿起画笔。萦回脑海,形诸笔墨,学仕的“古镇系列”别有风致。画面上纵横交错的线条细密如蛛网,把盛用线条的中国画发挥到了极致。在表现远近景及追求物体的立体效果上,则运用了西洋画的透视法。搞摄影的对构图比较讲究,对光影比较敏感,在“古镇系列”也很突出。2009年获首届中国山水画艺术双年展优秀奖(最高奖)的《帆影撩动一溪烟》,近处帆船层层叠叠影影绰绰,远处溪桥屋舍隐隐约约,中景一叶渔舟在晨曦中挥篙拨浪则清晰可辨。学仕通过疏密有致的线条和明暗的自然过渡,把具象与印象交织在同一画面中,使作品有着诗的意趣,看着看着,不由得想起柳宗元的千古名句:“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渔翁》)。2010年获广州亚运会全国中国画展优秀奖(最高奖)的《古镇集市》,则是线条、光影、色彩的错综运用。学仕一笔一划、一纵一横、一格一色,把一座座房子、一块块砖瓦解构渲染成线面交错、层次丰富的画面,看上去错落有致、颇有古意。此类作品的线条运用比传统的国画更为细密,明暗的处理与光影效果具有印象派的特质。
学仕的“古镇系列”多以细密的线条勾勒出水乡曼妙的景致,体现的是阴柔之美;“山水系列”则以峰峦造势,以云水铺张,整个画面既有大气磅礴的阳刚之美,又有淡雅疏朗的阴柔之美。学仕造山多用皴法,笔墨遒劲犀利,状貌云水主要采取渲染技法。他常为一些大厦绘制鸿图巨画,根据厅堂方位,其构图兼顾传统风水学原理与现代审美意趣,深受好评。为福厦铁路莆田站创作的巨幅山水画《壶山雄健兰水长》,中近景多用斧劈皴、刮铁皴带水墨破刷之,笔法遒劲犀利,复以金线描绘山的轮廓,陡增其质感、立体感,给人以莆山雄健峭拔的视觉享受。他于远山、小山则多用披麻皴,给人以旷远、妩媚的感觉。至于状貌云水,则采取计白当黑的技法,仅靠邻色渲染,云山、云水、云天就一目了然。在构图上,左右、远近、高低、疏密各有侧重、得体自然,显得生趣盎然。作为青绿山水,此作在设色上也颇有讲究。山的雄健与水的苍茫在这幅山水巨制里相得益彰,各种自然实体色彩的过渡相当协调,令人赏心悦目。换一句话说,看了此作,莆田人感到自豪,外地人为之神往。
如果说摄影集是学仕在本职工作中勤苦劳作的成果,那么国画《徐学仕山水作品集》则是他用心思索的结晶。这也就是韩愈所谓“业精于勤”“行成于思”。当然,任何成果与结晶都是“勤”与“思”的结合体,我对学仕摄影与国画的“成果说”“结晶说”只是侧重点的强调。作为老同事、老朋友,我期待他的新书,无论成果或结晶,与此番一样,都可喜可贺。
作者:林金松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