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打开APP

【艺术商人】夏炎:针对不同地区卖不同艺术家作品的商人才是好商人

2015-10-26 13:42

  夏炎是江苏人,一口江苏丹阳口音在山东的大大小小拍场上活动了将近二十年,山东书画圈内的老面孔。早知道他青年时期就以书画装裱修复入行,经年累月下来,在书画经纪人众多的山东地界儿,也是颇有号召力。在夏炎位于济南的工作室中见到他时道也有一丝意外,工作室并不是想象中明亮的大开间厂房,而是在一个楼道阴暗的民居。在工作室阳台搭建的茶台,夏炎将他在山东书画圈其将近二十年碰到几桩比较有参考价值的生意,以接近于流水账的形式款款叙述出来,分明能感受到和他商人身份并不太搭调的坦诚,在他嘴里似乎就没有类似商业秘密的概念,几笔交易的价格和利润细数了出来。

艺术商人 夏炎

  从丹阳到济南,圈层高度决定艺术品价值

  “山东是文化大省,如果我现在还在丹阳干这一行,估计稀饭都喝不上。”初中毕业之后,夏炎面临的出路很明确,要不然就是木工、瓦工、要不然就进个厂子之类的,没有一个例外。他伯父从上海博物馆退休后,回到了丹阳兴办了“水湖工艺美术厂”——一家只收本地人的厂子。根据正在筹办“水湖装裱学会”的夏炎统计,水湖这个不大的地方现在在在全国各地从事书画装裱及修复的人才大概有五百人,夏炎自己就这约五百人中的一员。

  夏炎从18岁初中毕业,江苏的水湖美术工艺厂开始学装裱进入这个行业。“厂子是1978年创办的,我1982年进厂,是厂子的第三批员工。一直在厂子里干到1996年。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到改革开放之后,96年之前几年我在厂子里承包了一个小组,工资就可以拿到1000多块钱左右,96年就变成几百块钱一个月了。于是96年离开厂子到了济南市文物店,一年后就开始自己单干。”

  出来单干,收入就高了不少,从97年开始后,夏炎开始尝试着买当时山东籍画家的作品,后来开始买全国范围的作品。按照夏炎的说法,大件的东西,基本没买过,全都是经手,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黄胄都有经手,从来没有自己拥有过。“98年的时候,有人着急卖出作品填补经济窟窿,一共三百来件,要价正好是窟窿的大小,经过我的手走了一圈,从那时候知道,书画的价值,在卖的人和买的人眼里是不一样的,买卖双方都认可的价格就是最终的价格。当时的卖家就是彻底不懂行情,如果懂行情,起码能多卖个一倍左右。”

夏炎工作室内的装裱用墙

  夏炎相信,在书画圈中细分了很多圈层,他举了一个身边朋友的例子。“一位朋友,以前都是我从底层收到了东西卖给他,现在都是他转卖给我了,最主要的原因是平台不一样,在我这个圈子里可能就值500块钱,换一个平台,价格就没准翻好几倍,资源不对称永远存在。”

  “曾经碰到有不在这个圈子的人,在拍场上买到好东西多年想出手而出不了手,转而来委托我的帮忙。同样的作品,如果是在我手里,早就卖掉了。”说这话时,夏炎给记者放了一段他刚收到的委托出售的语音信息。“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圈子被理解的价值也不一样,圈子分层次。这么一件有权威出版的大家作品,在行情好的时候,随便一卖的利润也在百分之二十以上。”

  针对不同地区卖不同艺术家作品的商人才是好商人

  夏炎频繁接触拍卖是从05年开始,从那时候开始,夏炎在各地总有这么几家合作的拍卖机构。“我总觉得艺术品经纪人干的事情,和从事工程是一个道理,永远只作还有空间的生意,如果价格到顶了我就不会要,建楼也是一样,如果算完成本之后不赚钱,也不会有开发商盖楼。

  “山东的书画市场很大一部分就是高档礼品的作用,这两年的大环境一变化,基本相当于书画市场进行了重新洗牌,最后会把市场上飘着的泡沫洗掉,看看这通水到底是一尺还是两寸。”

  “我现在指望着书画交易吃饭,要从我自己定的段位标准上来看,自己连中段也算不上,我就是在中段向上层的一个通道,从中层征集到合适价位的拍品,再通过拍卖行往上层送。自己手里收藏的,更多的是下层收集起来含金量低的作品。”夏炎对自己在书画市场中的定位,有着自己清晰的概念。

  “我曾经三千买一个清中期翰林的对子,两万五卖掉了。刚买到了一个左宗棠品相差一点的中堂,自己修一修,加个五千块钱也就卖了,赚的其实就是这个钱。”半天的闲聊中,能感到夏炎在日常的看似随意的买卖中的严谨,因为他几乎记得自己经手每一笔生意的细节——进价、出价、利润率、买卖双方信息,乃至于作品的来去方向等。

  “2015年的山东书画市场,虽然大环境的方向上有变化,但是买家并不见少,每年在每个层次都有大量新入行的‘玩家’,对于我这种在圈内多年的‘老人’来说,并没有太多顾虑。”以前是从电话上一查,有这个人就买下了,现在这种任性就少很多了。“市场规律告诉所有参与者,有一部分的作品,注定是要沉淀下去的。”

  “我现在作品送拍是针对全国每个地区拍卖公司的口味。去年下半年买了好多山东本地名头的作品,现在都在各个拍卖行手里飘着,现在放哪里都不好卖,也许只能留着当着厚底子,等到何时的时候再卖了。”

  “圈内有些人可能觉的,在现在这个信息传递成本非常低的时间,资源的不对称已经被打破。但是我却不认为是这样,只有靠长时间的尝试了解才能最快的对市场的需求做出反应,从山西买的到厦门卖、从上海买的到广西卖。不同的作品卖到不同的地域才能达到最高的价值。举个例子,如果我们在山东之外的地方买到柳子谷、黑博龙等山东老辈画家的作品,买回山东了再卖,肯定比在当地卖能卖得更多。”

  在半天的交流中,夏炎多次流露出,对于前几年书画市场格外热闹的那段时期的眷恋,也将自己在书画市场这么多年,却没有留下什么东西的原因归结为朋友太多:“前两年好作品多,卖的也快,基本上在家放上两天就会被朋友相中,经手的东西很多,手上没留下来原因也基本在这里。“墨缘斋”是我这个工作室的斋号,早年1500元买到的,我用到了,好歹没让朋友拿走。”(笑)

  “也有近现代的某几位艺术家,我一买就是五六十张,成卷成卷的买,几乎都没有拿出来过。综合考虑现在拿出来利太小了,该沉淀的沉淀,新的作品不知道哪年能拿出来呢,时间太久。”

  “从来不借钱赚钱”

  “说实话前两年钱好挣,也好花,基本上用手机一查有这个人,就能下决定买了,直接导致买了好多现在看起来‘乱七八糟’的作品。现在我去买书画作品,只能是有针对性的进行购买了,还要综合自己手上的钱。对于一个书画经纪人来说,钱永远是要转的,但我从来不借钱办事,似乎这样更踏实。或者说我压根就没这个胆子。”

  “97年的时候‘济南饭店’为了筹集二十万的装修费用,要将一批近现代名家住在济南饭店时留下的书画出售,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魄力够大,而后又有耐心能把这批东西攒到现在,这批东西现在价值最少一个亿。而这批作品总共卖了二十八万,当时一个圈内的朋友最终以二十二万买到了这批书画作品的大部分,剩下两张郭沫若的作品让青岛的一位买家买去了”因为作品全部交给夏炎进行的重新装裱和修复,所以他对这一笔生意的细节都记得很清楚,虽然已经时隔十余年,他仍然清晰的记得当时这批书画作品的每一张。“这批作品中光启功的一小幅作品,后来就拍卖了七十多万,郭沫若的一件作品拍了五十多万。作品中当时价值最低的,也是颜伯龙这一级别的了——都是他们住济南饭店的时候留下的墨宝。”

  被问及这种资金使用上的谨慎,是否因为性格原因时,夏炎说:“小时候爷爷曾经教育我——‘远跑不如近摸’,我要是听他说的话,现在八成要饿死(笑)。当时的想法是,如果我这一堆东西买下来了,就欠了别人三十万,感觉没法过了,从来就没想到,我先卖一两张,本钱就回来了,从里面拿张吴昌硕到杭州卖,三十万就出来了。”

  往年频繁在全国跑动的夏炎,今年似乎轻松了很多,只在几家熟络的拍卖公司间走动了一下。“现在底下的东西基本都空了。我在这里今年第十九个年头了,三十一岁过来的,今年五十一了。九六年四月二十七号来的济南。”

来源:雅昌艺术网 作者:贾可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