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传统价值回归
青铜宋瓷成显学
文 / 田本芬
2017年中國藝術品市場是高潮迭起、驚喜連連,全年不僅有34件藝術品過億,骨董文物首次有11件過億,堂堂進入「超級藝術品時代」。
去年年初開場式的規格極高,由紐約佳士得大阪「藤田美術館」【宗器寶繪-藤田美術館藏中國古代藝術珍品】專拍打頭陣,締造出中國藝術品拍賣史上私人專拍場最高成交金額的2.628億美元(18.11億人民幣),8件拍品過億人民幣的驚人紀錄。在重要專場、名品名件加持的效應下,4件商周青銅器力拔山兮氣蓋世,直接破億成交,似乎是宣告了收藏的新風向;亞洲方面也不遑多讓熱鬧滾滾,張飛打岳飛,打得滿天飛。知名收藏家曹興誠先生在香港秋拍蘇富比與佳士得分別釋出的專拍,【俊雅清凝 - 樂從堂藏宋瓷粹珍】 PK 【樂從堂藏明代宮廷珍器】。「樂從對樂從」無疑是去年秋季收藏圈最夯的話題,兩場的明星拍品〈北宋汝窰天青釉洗〉與〈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分別以294,287,500港元、213,850,000港元成交。無論在話題、拍品成交上,宋瓷、明瓷的鋒頭大勝清代官窯,回顧在2011年時市場最貴瓷器成交只見清瓷一枝獨秀,而今大收藏家的品味似乎更歸於傳統,這或許與中國新一波博物館創建潮有關。
據統計,中國的私人美術館已逾1100餘家,2016、17年北京、上海、南京…各地的重量級收藏家的美術館相繼開放,在中國收藏家進入市場近30年,也逐漸開花結果。這波博物館美術館創建潮,代表著對中國藝術品「價值」的認同與展現,從暴發戶式的豪買,到以博物館式選件的遴選,是市場蓬勃發展必經的過程,在以「博物館」為前提的思考模式下,品味的轉變、價值的判斷、視野的多元,都反映出收藏家更趨於成熟的現象。單件的曠世孤品與如串珍珠項鍊的「博物館級」器物,將是未來市場發展的一條軸線。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