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1年7月1日,“精神的高原”锁钧西藏组画展在今日美术馆2号馆2层开幕。说到西藏题材绘画,我们很容易想到陈丹青和艾轩这两位艺术家,在他们笔下西藏人民日常生活场景质朴、真实而自然。时隔多年,艺术家锁钧再次搬出这个阔别已久的亲切题材,在他的作品中你会发现不同层面的人文关怀。让我们看看圈内各界人士是怎样评价锁钧的西藏组画的。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陶如让:适度强化色彩,加强故事情节我是在今日美术馆这个展上第一次见到他,第一次看到他的画。他在西藏待了十年,作品给我的感觉是相当美好的。首先,他是敬仰西藏的大自然,及西藏水土培养出来的人。他的创作从人的形貌中窥探人的心灵。第二,他不强调什么突出的题材和明确的故事情节,主要是从精神面貌中刻画心里状态。人物淡定而从容,静谧、安静、和平,与自然和谐相处。不刻意的去追求什么,他们的喜怒哀怨很少流露于表情上。他表现的人物很安定,这就构成了锁钧作品的群体面貌。第三,他的绘画色彩,灰淡的颜色偏多。这也是他的绘画的特点,但有时会弱化视觉的冲击力。所以,我赞成他走自己的路的同时建议他加入强烈的色彩。还有一点,锁钧很赞同吴冠中绘画“形式美”的观点,但吴冠中绘画中很少接触人物,所以必须讲究构图和形式美。锁钧的绘画表现人物,不一定要强调形式美,希望他绘画中需要一定的情节。这也是作为长辈,给他提出的两个建议吧!
艺术家郜少华:精神高度决定了艺术高度我在安徽大学当老师的时候,他是我的学生。那时候他在表演方面很出色,经常表演话剧、小品,很聪明活跃。在绘画上很努力。我后来离开学校去美国了,回来后看了这个展览,觉得他的变化体现在:技法方面有很大提高,在人物刻画上有悲天悯人的情感。以前他给我的印象是好玩,现在在艺术上很沉稳,踏踏实实的从事创作,可以从他的行为看出他把艺术当成终身的事业,很严肃的追求。希望他能经常回来北京办展,扩展更大的空间,我也给他这样的建议就是:“精神高度决定了艺术高度。”这也是我自己的一个方向。
今日美术馆副馆长高鹏:十年磨一剑锁钧去西藏有十年之久,带回来了这组作品。提到西藏组画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陈丹青,首先,锁钧是有胆量再去创作这个题材,值得我们敬佩,这是第一种感觉。第二,涉及到锁钧这个人,他本人没有那么多对社会的批判性,他很热情,他笔下的西藏人物是历经沧桑的、苦难的群体,我想西藏之行是他个人的心灵之旅,这里面有他的祝愿。陈丹青的作品当时在画坛带给我们一股清新的风,不同于当时那个时代的。而锁钧更多的是自我的修行,我对这样的艺术家是特别敬佩的。好多人说艺术家要回归,但很少有艺术家真的去回归,大多都会考虑到市场好不好卖,锁钧用十年去完成这批创作,特别难得。我们当时做展览时希望做“西藏之旅”的延伸,展览结束后,还会有后续的研究,这才是一个完整的句号。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邢立宏:理性——感性作为美术编辑,经常见到的就是画家和作品,锁钧是一位纯粹的画家,他画集中的简介最简单,除了藉贯,就是出生年月,简历只有6个字:“自由职业画家”。因为他是用画说话的,不是用某某协会会员标榜,更是不会用很多头衔来唬人。
相对理性而言,锁钧是一个感性的画家,是西藏的自然环境和藏民的心灵感动了他。使他从第一次入藏后就再也一发而不可收。西藏成就了锁钧的油画作品,每当与朋友提到“西藏”两个字,让锁钧侃侃而谈。当一个画家将情感融入他的作品的时候,作品中多了一份自我,多了一份个性,少了一份做作和世俗的束缚,这是难能可贵的。当然,锁钧的感性是建立在理性基础上的,这里的理性我更多的是指画理和绘画技巧的表现方面。他从儿时就酷爱绘画,长大后又受过专业训练,早已掌握了油画的各种表现方法和艺术语言,而表现什么、如何表现?在创作中融入自我是锁钧多次深入藏区选择纯朴藏民为表现题材的自觉意识,而最终却表现出不自觉的融入其中,这从他的作品《贡布的春天》、《心祈》到《贡布系列一》、《正午的阳光》等作品的演变中可以读出画家追求的心迹。作品随着多次深入藏区而变化,这种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然王国的过程,同样适用于画家旅途,引用锁钧自己的话:“我现在正在路上”。
中国美术学院副教授万木春:他的阅历会为创作注入力量
锁钧自幼受家庭熏陶,诙谐有才情,模仿他人言语举止,无不毕肖。酷爱绘画,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接受过专业训练,性情洒脱不羁,不善经营,但了解情况的圈内人都十分赏识他的画才。
锁钧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画油画,当时学习的是苏派技法,风格上讲求用大笔痛快地塑造,色彩系统是调和的高级灰。但是从八十年代起,锁钧开始把目光从苏联转向欧美,特别是在欧洲深厚的油画传统中重新发现了油画语言的丰富性,这一发现使他更自信地放任自己写实功夫的发展,塑造及对形式的敏感性本来就是他的长处。
2000年以来,锁钧转向西藏题材,非常勤奋地画成了一大批作品,他的技术已趋成熟,精准的轮廓线和涂绘性的笔触结合起来,用地道的油画语言传达出自己对西藏的感受,而天真的性格确保他的画面上看不出思想负担,这种看似不经意的效果尤其是好画所应具有的品质。我想,今后数年应当是他创作的一个高峰期,而他的人生阅历也将给他的油画带来新的力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